-
公开(公告)号:CN11842180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80394.3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上海奕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2Q1/6886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宫颈腺癌甲基化检测的产品、试剂盒及应用。本发明揭示了适于检测宫颈胃型腺癌以及分型的靶标区段以及相应的扩增引物,也对探针进行了优化。本发明不需要利用亚硫酸氢盐转化过程,缩短检测时间,避免了相对激烈的反应引起的损失和污染。本发明可实现宫颈腺癌与宫颈腺上皮良性病变的特定区分。
-
公开(公告)号:CN11800332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03260.X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机械臂控制的视觉强化学习测试时适应方法,包括:S1、获取经过训练的用于机械臂控制的智能体;S2、将智能体置于实际环境中作为当前智能体,并构建知识库;S3、当前智能体从实际环境中获取当前图像,当前图像存入知识库中,智能体输出当前动作;S4、判断知识库中的图像是否达到批次阈值,若否,则返回S3,反之,进行前向传播,更新当前智能体的各个批归一化层;S5、重复S3~S4,得到各个批归一化层的结果均值和结果方差;S6、将结果均值和结果方差与均值和方差的初始值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均值和混合方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强化学习的环境适用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800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09841.2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1B32/205 , C01B32/15 , B82Y40/00 , H01M10/054 , H01M4/58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柠檬酸改性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溶液中加入碳源,如沥青碳源、树脂碳源、生物质碳源等,再加入柠檬酸改性剂,搅拌一定时间后干燥除去溶剂;将上述获得的产物,在保护气氛中进行碳化,得到所述柠檬酸改性硬碳材料。本发明通过使用柠檬酸对多种碳材料前驱体的碳化过程进行调控,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放大生产,可控性强,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同时具有容量高、倍率性能优异和循环稳定性好的优点,包含这些材料的钠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优势,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79073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09837.6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介孔无定形氧化钒‑碳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复合电极材料为微米级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50‑200m2g‑1,介孔孔径为10‑20nm,包括高度无定形的三氧化二钒以及包裹的碳;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碳源为配位剂,与钒源在水溶液中配位,干燥后煅烧处理得到所述的复合电极材料。本发明首次通过软模版法结合还原性碳源实现介孔无定形的三氧化二钒材料的合成,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放大生产,可控性强;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同时具有首周库伦效率高、工作电压低、倍率性能优异和循环稳定性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25913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889856.3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H01M4/583 , C01B32/15 , H01M4/90 , H01M10/054 , C25B11/0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介孔碳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二维介孔碳纳米片,具有通透的介孔结构,具有片状形貌;孔径为2‑50nm,不规则片状长宽尺寸覆盖范围为100nm‑5um;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盐、可溶性有机前驱体、有机乳化剂、引发剂溶解到水和有机的混合溶剂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可溶性有机前驱体在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的驱动下共组装,同时在引发剂的催化作用下,可溶性有机前驱体进一步聚合生长,从而使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前驱体复合物通过相分离沉淀出来;最后在惰性气氛下高温碳化,除去表面活性剂,形成碳骨架,得到二维介孔碳纳米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原料易得,方法简单,在环境、能源、催化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369846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111609462.X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1/031 , C25B1/55 , B05D7/24 , B05D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氮掺杂介孔金属氧化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体为首先将前驱体、表面活性剂、氮源和催化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通过旋转涂膜的方式涂在基底上后干燥挥发有机溶剂;最后高温焙烧去除表面活性剂,得到所述氮掺杂介孔金属氧化物薄膜。本发明制得的氮掺杂介孔金属氧化物薄膜厚度为50‑5000nm,介孔孔径为5‑40nm,比表面积为100‑2800m/g。本制备方法普适性强,可以合成一系列氮掺杂金属氧化物薄膜。本发明方法简单,原料易得,适于放大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11966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718335.8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1B32/318 , C01B32/348 , B01J37/08 , B01J21/18 , H01M4/9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介孔碳载单原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表面活性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和碳前驱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混合溶液;将上述混合溶液转移到装满盐晶体的抽滤漏斗中抽滤除去多余的溶液后进行干燥焙烧;将焙烧后的样品分别进行水洗和酸洗后与杂原子掺杂剂混合均匀高温焙烧,得到所述二维介孔碳载单原子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普适性强,可以用于合成一系列二维介孔碳载单原子材料,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电催化、电池和光催化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40721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1910647400.4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先进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介孔Li2TiSiO5/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的方法,以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为模板剂,有机或无机钛为钛源,有机或无机硅为硅源,无机锂为锂源,低聚的酚醛树脂为碳源,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物;焙烧脱除其中的模板剂后得到介孔Li2TiSiO5/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由碳复合的Li2TiSiO5介孔晶粒组成,其晶粒从属于四方晶系且尺寸可调,具有大且可调的比表面积、孔容,均一的孔径和可调的碳含量。将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表现出较高的电池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在环境、能源、催化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方法简单,原料易得,适于放大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457718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0711469.6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B01J29/03 , B01J29/14 , B01J29/46 , B01J29/76 , B01J37/03 , B01J37/06 , B01J37/08 , B01J35/10 , C07C1/20 , C07C11/04 , C10G5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磁性功能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磁性功能沸石分子筛催化剂,是利用梯度晶化限域生长技术,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包裹一层具有有序微孔结构的沸石分子筛壳层。包括采用溶胶‑凝胶化学合成法,在无机磁性纳米颗粒外面先后包裹无定型二氧化硅和酚醛树脂壳层,再经过碳化‑刻蚀,得到具有中空结构的碳包裹磁性纳米颗粒复合物;再将中空结构的磁性纳米颗粒置于分子筛母液中经过三次水热晶化后焙烧,得到磁性纳米颗粒外包覆沸石分子筛的催化剂。该磁性功能沸石材料具有较强的磁响应性,对于在磁稳定床反应器中的沸石催化的反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26499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174304.1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智能体连续空间行动规划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步骤:S1、将智能体连续空间行动过程中的状态观测量组成向量构成状态St,将智能体连续空间行动过程中的驱动控制量组成向量构成行动at;S2、构建并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每隔一段时间根据与环境交互的数据训练及更新神经网络模型;S3、基于神经网络模型进行KR‑PV‑UCT模拟,包括选择过程、扩展过程、评估过程和反向传播过程;S4、选择当前根节点下最优的行动与环境进行交互,智能体达到下一状态,重复S3~S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KR‑UCT与神经网络融合运用到高维连续行动空间,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控制的延迟,实现智能体连续空间行动的高效规划。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