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局部放电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05759183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094472.7

    申请日:2016-02-22

    Abstract: 一种无局部放电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涉及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有效模拟改进工艺后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绝缘结构,以进行验证干式空心电抗器绕组线圈制作工艺改进措施有效性的各种试验。第一包膜铝线和第二包膜铝线两者的直线部分平行设置,包膜铝线的第一折线部分和第二折线部分均构成“V”字形结构,包膜铝线的直线部分于槽型结构体的长方形槽的中心处,包膜铝线的折线部分置于通孔内;通孔及长方形槽内注入环氧树脂固化成型。本发明可以有效模拟改进工艺后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绝缘结构,以进行验证干式空心电抗器绕组线圈制作工艺改进措施有效性的各种试验。

    一种用于研究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老化过程的试样的制作方法及片状试样

    公开(公告)号:CN10551010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60277.2

    申请日:2016-0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28

    Abstract: 一种用于研究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老化过程的试样的制作方法及片状试样,涉及一种片状材料试样及制作方法。方法:制作片状聚酯薄膜;用酒精擦拭聚酯薄膜表面,进行干燥处理;制作正方形开口和流出口,再将两片聚酯薄膜紧密贴合不留有气泡;向正方形开口内滴加环氧树脂;将聚酯薄膜贴在正方形开口上面;对复合绝缘材料试样进行加压、加热处理;制作圆形试样。试样:三个正方形片状聚酯薄膜紧密贴合,第二正方形片状聚酯薄膜的中心位置开有正方形开口,且在侧边上开流出口,正方形开口内设有环氧树脂填充结构体。本发明适用于进行热老化、电老化、受潮、机械振动各种老化试验,并可以对其进行空间电荷测试和红外光谱测量。

    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

    公开(公告)号:CN210294459U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20837479.2

    申请日:2019-06-05

    Abstract: 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属于高压绝缘领域。本实用新型未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模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两端贯通的空心绝缘筒,空心绝缘筒的两侧的敞口端安装有绝缘板,空心绝缘筒的外侧侧壁向空心绝缘筒的轴线凹陷形成若干弧形凹槽,空心绝缘筒的外部缠绕第一导线层,第一导线层的导线部分嵌入所述弧形凹槽内,第一导线层的外部缠绕有第二导线层,第一导线层与第二导线层之间填充有绝缘胶,第二导线层的外部涂覆绝缘胶,第二导线层导线的匝数小于第一导线层导线的匝数;本实用新型与实际应用中的电抗器匝间绝缘结构相近,以其作为各种电气性能测试的试验样品所得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试验结果可靠性更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小型冲击电压发生器用开关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384299U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20189594.X

    申请日:2016-03-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冲击电压发生器用开关结构,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两个球隙开关和两个导电支撑柱,两个导电支撑柱平行设于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安装板上,所述球隙开关包括开关螺纹杆,开关螺纹杆的端部设有与其垂直的弧形端面,所述导电支撑柱靠近上端开设有与开关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孔,两个球隙开关分别通过开关螺纹杆与两个导电支撑柱螺纹连接,连接后两个球隙开关的弧形端面相邻。本实用新型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导通效果良好,可以实现脉冲电压等级在十几千伏至几十千伏的小型化的冲击电压发生器,可满足一些电压等级低、小容量冲击试验的需求,显著地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

    无局部放电的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

    公开(公告)号:CN205353295U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20131347.4

    申请日:2016-02-22

    Abstract: 无局部放电的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涉及一种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有效模拟改进工艺后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绝缘结构,以进行验证干式空心电抗器绕组线圈制作工艺改进措施有效性的各种试验。第一包膜铝线和第二包膜铝线两者的直线部分平行设置,包膜铝线的第一折线部分和第二折线部分均构成“V”字形结构,包膜铝线的直线部分于槽型结构体的长方形槽的中心处,包膜铝线的折线部分置于通孔内;通孔及长方形槽内注入环氧树脂固化成型。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模拟改进工艺后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绝缘结构,以进行验证干式空心电抗器绕组线圈制作工艺改进措施有效性的各种试验。

    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电老化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027865U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20789476.8

    申请日:2015-10-12

    Abstract: 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电老化试验系统,它涉及一种电抗器试验系统。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干式空心电抗器老化规律试验时,试验时间长,所得试验数据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部分、分压器、试验电路部分和远程监测部分,试验电路部分包括若干并联的试件回路,每个试件回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熔断器和试件,远程监测部分包括若干电压传感器、转换装置和上位机,电源部分连接分压器的两端,分压器的输出端连接试验电路部分,远程监测部分的电压传感器的输入端均与试件建立连接,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转换装置与上位机建立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保证样本容量的前提下缩短试验时间。

    一种用于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的频率可调振荡波电路

    公开(公告)号:CN205374670U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20180004.7

    申请日:2016-03-09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的频率可调振荡波电路,它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电缆检测的可调振荡波电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对于电缆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时,对于不同容值的试验电缆无法施加不同频率的指数衰减振荡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调压器连接试验变压器的输入端,试验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端通过依次连接的硅堆、保护电阻和可控球隙连接试验变压器的低压输出端,可调电感、阻尼电阻和电缆试样串联后并接在可控球隙的两端,数据采集部分并接在电缆试样的两端,数据采集部分的输出端连接数据分析部分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可以给不同电容值的电缆试样施加不同频率的指数衰减振荡波,达到对不同电缆进行局部放电检测的目的。

    一种用于研究片状绝缘试样老化机理的电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317896U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20087894.7

    申请日:2016-0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研究片状绝缘试样老化机理的电极系统,包括高压电极安装板、接地电极安装板、绝缘支撑杆、高压电极、接地电极,所述高压电极安装板和所述接地电极安装板均安装在所述绝缘支撑杆上,所述高压电极安装板和所述接地电极安装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所述高压电极安装板上安装有所述高压电极,所述接地电极安装板上安装有与所述高压电极相匹配的所述接地电极;所述高压电极包括上段的第一螺纹安装部和下段的高压电极柱,所述接地电极包括上段的电极板和下段的第二螺纹安装部。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有效模拟绝缘材料由局部放电引起的电老化的发展过程,还可以针对不同种类和厚度的绝缘材料进行电老化试验。

    一种给小电容试样施加指数衰减震荡波的试验电路

    公开(公告)号:CN205317895U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20075753.3

    申请日:2016-01-26

    Abstract: 一种给小电容试样施加指数衰减震荡波的试验电路,它涉及一种小电容试样试验电路。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指数衰减震荡波电路不适用片状试样,造成试样试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调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网,调压器的输出端连接变压器的输入端,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端通过依次连接的保护电阻、常闭开关和充电电感连接变压器的低压输出端,第一电容分压器的高压臂接在保护电阻和常闭开关之间,第一电容分压器的低压臂连接变压器的低压输出端,阻尼电阻和小电容试样串联后并接在充电电感的两端,第二电容分压器并接在小电容试样的两端,示波器并接在第二电容分压器的低压臂两侧。本实用新型对于片状试验施加指数衰减震荡波的试验结果更加精确。

    一种用于研究气体放电规律的组合式可调实验电极

    公开(公告)号:CN209432943U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821881797.0

    申请日:2018-11-15

    Inventor: 姚远航 薛志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研究气体放电规律的组合式可调实验电极,包括连接电极、上平板电极、针形电极、下平板电极、上安装板、下安装板、绝缘支撑杆,通过连接电极下端的连接部分和上平板电极、针形电极的螺纹安装部分,实现上平板电极与针形电极的快速更换,操作更加方便;通过连接电极上端的螺纹安装部分与翼型螺母,实现电极间距可调节;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电极中间设计有刻度部分,量程为0-100mm,精度为1mm,根据绝缘套筒的边缘与刻度部分的位移,可以使电极间距的调节更加精确。因此,在进行气体放电规律实验时,更换电极形状更加方便快速,电极间距调节既方便又准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