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污染物浓度控制的峡谷街道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849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712913.6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一种基于污染物浓度控制的峡谷街道优化设计方法,涉及城市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目前城市中心道路内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上的行人都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对城市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峡谷街道优化设计方法包括:确定城市气象参数,建立街道物理模型,确定输入参数,确定街道污染物浓度,更换不同输入参数通过城市模拟计算模型计算空气污染指数和选取最优街道模型。本发明考虑了街道设计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由此来确定最利于行人健康的街道设计方案。可以广泛应用在城市建筑设计技术领域。

    工位辐射末端局部-全局结合型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388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431196.X

    申请日:2021-04-21

    Abstract: 工位辐射末端局部‑全局结合型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涉及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民用电采暖领域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中装置表面温度过高、放热不可控、固体蓄热砖使用寿命短、比热小、单位时间内储存热量有限且局部采暖效果不佳的问题。系统包括辐射工位桌、出油管、螺旋式导热油管、进油管、油阀、油泵、平板加热体、固体蓄热砖;所述固体蓄热砖表面设置平板加热体;所述螺旋式导热油管位于固体蓄热砖的上半部分的空气通道中,螺旋式导热油管连接出油管,出油管连接油阀,油阀连接油泵,油泵连接辐射工位桌,辐射工位桌连接进油管,进油管连接螺旋式导热油管。本发明用于本发明涉及蓄热电采暖领域。

    一种基于能耗及局域微气候综合优化的城市建筑群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2613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1911071229.3

    申请日:2019-11-05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能耗及局域微气候综合优化的城市建筑群设计方法。本发明根据研究地区,查找研究地区的气象数据,所述气象数据包括当地的风速、风向、日照以及日照时间,全年的采暖、制冷以及通风时长,相对湿度以及室外的温度;根据城市区域建筑群的分布特点,建立建筑群模型;确定区域内的建筑温度或者热流分布;对室外空间进行划分,确定室外空间热舒适性;根据典型建筑形状、布局及表面光热特性建立多重计算模型,对多种计算模型中的每一种模型进行重复步骤3至步骤5的操作,得到多组采光负荷、冷热负荷及热舒适度数据;根据得到的多组采光负荷、冷热负荷及热舒适度数据,进行综合化处理,得到最优的建筑群空间形态布局。

    工位辐射末端局部-全局结合型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3889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431196.X

    申请日:2021-04-21

    Abstract: 工位辐射末端局部‑全局结合型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涉及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民用电采暖领域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中装置表面温度过高、放热不可控、固体蓄热砖使用寿命短、比热小、单位时间内储存热量有限且局部采暖效果不佳的问题。系统包括辐射工位桌、出油管、螺旋式导热油管、进油管、油阀、油泵、平板加热体、固体蓄热砖;所述固体蓄热砖表面设置平板加热体;所述螺旋式导热油管位于固体蓄热砖的上半部分的空气通道中,螺旋式导热油管连接出油管,出油管连接油阀,油阀连接油泵,油泵连接辐射工位桌,辐射工位桌连接进油管,进油管连接螺旋式导热油管。本发明用于本发明涉及蓄热电采暖领域。

    一种抗热震性固体蓄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59399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84840.7

    申请日:2022-04-13

    Abstract: 一种抗热震性固体蓄热装置,本发明涉及抗热震性固体蓄热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固体蓄热电采暖装置使用寿命低的问题。过程为:一种抗热震性固体蓄热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一个上端部蓄热元件、N个中间部蓄热元件和一个下端部蓄热元件;所述上端部蓄热元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定位基座、球形蓄热体、上固定夹盖;所述下端部蓄热元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下固定夹盖、球形蓄热体、下定位基座;所述中间部蓄热元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固定夹盖、球形蓄热体、下固定夹盖;所述上定位基座和上固定夹盖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下定位基座和下固定夹盖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夹盖和下固定夹盖之间固定连接。本发明用于抗热震性固体蓄热领域。

    内置电加热的复合相变蓄热系统及复合相变体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50410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10645971.7

    申请日:2020-07-07

    Abstract: 内置电加热的复合相变蓄热系统及复合相变体制备方法,它属于相变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相变蓄热式电采暖系统存在相分离以及传热热阻大的问题。本发明制备了非均匀孔隙的多孔介质,用不同大小的孔隙对不同相分离程度的结晶水合盐进行约束,解决相分离问题;在多孔介质中预置螺旋发热线圈,实现发热元件与蓄热层的一体化,可以使热量及时且高效地向四周相变材料传递,在热源层面上提高传热效率;通过填充双层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形成上部相变温度低,下部相变温度高的空间特征,防止上部液体相变材料先凝固隔热,利于蓄热层热量的向外传递,在蓄热层面上提高向外传热效率。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相变储能技术领域。

    内置电加热的复合相变蓄热系统及复合相变体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50410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645971.7

    申请日:2020-07-07

    Abstract: 内置电加热的复合相变蓄热系统及复合相变体制备方法,它属于相变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相变蓄热式电采暖系统存在相分离以及传热热阻大的问题。本发明制备了非均匀孔隙的多孔介质,用不同大小的孔隙对不同相分离程度的结晶水合盐进行约束,解决相分离问题;在多孔介质中预置螺旋发热线圈,实现发热元件与蓄热层的一体化,可以使热量及时且高效地向四周相变材料传递,在热源层面上提高传热效率;通过填充双层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形成上部相变温度低,下部相变温度高的空间特征,防止上部液体相变材料先凝固隔热,利于蓄热层热量的向外传递,在蓄热层面上提高向外传热效率。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相变储能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