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6426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54700.7
申请日:2012-05-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58 , H01M4/1397 , C01B33/32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酸亚铁锂/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制备的硅酸亚铁锂/碳复合材料存在纯度低、粒度不均一以及电化学性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方法:一、称取锂盐化合物、铁盐化合物、纳米二氧化硅和碳源化合物;二、采用球磨方法或超声分散方法将步骤一称取的物料分散于分散剂中,得到混合液;三、采用喷雾干燥方法对混合液进行干燥得到前驱体粉末;四、加热处理:在一定流速的惰性气体保护下对步骤三得到的前驱体粉末进行加热处理,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锂离子电池用硅酸亚铁锂/碳正极材料。本发明主要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硅酸亚铁锂/碳正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436662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810209765.0
申请日:2008-12-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04
Abstract: 硅/铁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比容量低且循环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制备方法如下:将水溶性聚合物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向其中加入经机械球磨后的单质硅;再加入可溶性铁盐,然后调节pH值;过滤,洗涤沉淀、干燥、焙烧、粉碎后即得硅/铁氧化物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得的硅/铁氧化物复合材料比容量高且循环性能稳定。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能耗低、易于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337183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136943.1
申请日:2008-08-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它涉及燃料电池阴极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Pt催化剂颗粒大、粒径分散不均匀和利用率低等问题。方法如下:1.将过渡金属化合物与Pt化合物分散到多元醇和一元醇的混合物中,调节pH值;2.还原,得胶体溶液;3.将经酸化的碳载体均匀分散在多元醇中,得碳载体浆料;4.将胶体溶液均匀分散到碳载体浆料中,调节pH值,洗涤,真空干燥后即可。本发明产品颗粒尺寸为1~3nm,电化学比表面积为60~110m2/g。本发明具有颗粒细小、粒径分散窄、催化剂利用率高及电流密度显著提高优点,并且减少了贵金属催化剂的担载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0530786C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710144347.3
申请日:2007-09-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碳化改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高PTFE载量对气体传质的阻碍作用及降低碳纸电子电导率的缺点。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如下:一、将碳纸浸泡在10~50wt%的碳水化合物或碳氢聚合物的水溶液中30~80min,在50~80℃条件下干燥20~24h,然后在350~400℃、Ar气保护的条件下,在管式炉中烧结30~60min;二、重复操作步骤一一次;三、将碳化后的碳纸浸泡在5~20wt%聚四氟乙烯乳液中10~30min,即得到碳纸碳化改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本发明得到的产品中聚四氟乙烯载量为10~20wt%。本发明具有提高了电池气体扩散层电子电导率及孔隙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0426571C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610150907.1
申请日:2006-10-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燃料电池双面同性电极阵列结构体及其构成的燃料电池系统,它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及其电堆的构造,它解决了现有的燃料电池体无法再缩小体积、表面平均分配流到较繁锁、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燃料电池基板(1)的正反两面设置有多个电极区域(5),所述基板(1)的每个电极区域(5)内镶嵌有一个所述金属流场板(6),在所述基板(1)的正反两面以四个金属流场板(6)为一单元阵列,构成一个单元阵列的四个金属流场板(6)之间通过基板(1)的表面支流道(8)相连通。本发明采用双面同性结构,在原有平板式燃料电池的单面电极基础上,更大的利用了空间,尤其在采用自呼吸模式进行工作时,双面阳极的两侧均为可以与空气接触的阴极,大大提高了体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299376C
公开(公告)日:2007-02-07
申请号:CN200510009699.9
申请日:2005-02-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阳极Pt-Ru/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碳载体置于压力为0.1~1.5MPa的水蒸气中处理3~12小时,取出真空干燥;将上述处理后的碳载体加入去离子水和异丙醇溶液中,分散均匀;将Pt和Ru的前驱体加入分散均匀的含碳浆液中,使Pt和Ru的前驱体均匀分散在碳载体上,Pt和Ru的前驱体分别为H2PtCl6和RuCl3;将分散均匀的碳载体、Pt和Ru前驱体浆液用缓冲溶液调节pH值为7~10;将获得的浆液升温到70~90℃,加入还原剂,还原1~5小时即制得Pt-Ru/C催化剂;本发明制备出的催化剂颗粒较小(为3-5nm),且分散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870341A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610010058.X
申请日:2006-05-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串联供气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及其供气方法,它涉及燃料电池组。解决了并联供气电流密度和水的分布不均匀、易造成水阻塞和发电效率低的问题。它由气体流通管路和至少两个单体电池组成,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呈阶梯状串联连接,流通管路分别连通在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的阳极与阳极,阴极与阴极之间,相邻两个单体电池的阳极与阴极由双极板实现串联电联接。方法:一、从气源输出的气体分别经阳极、阴极进气阀至单体电池;二、阴极、阳极反应气体分别经单体电池和气体流通管路逐级串联供气;三、再分别由终端的单体电池的阳极和阴极末端出气管排出。本发明的气体串联供气电流密度和水的分布均匀,气体被生成的水加湿带走一部分,不会发生水阻塞,发电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674343A
公开(公告)日:2005-09-28
申请号:CN200510009827.X
申请日:2005-03-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毛细管调阴极水补给阳极的自增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组。现在实现电池自增湿的装置会使电池变得复杂,成本也大幅增加。本发明在单体电池的氢电极催化层2-1与相邻电池的氧电极催化层2-2之间设置有毛细管路5,在电池组正极输出端6的氧电极催化层2-2与负极输出端7的氢电极催化层2-1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的独立毛细管路8。本发明通过连接氧电极催化层与氢电极催化层的毛细管路将氧电极多余的水及时传输到氢电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氢电极缺水的矛盾,本发明通过在结构上的优化,可以有效的将电池阴极生成水的多余部分转移到阳极,实现阳极自增湿,它的系统简单,水利用充分,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220289C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申请号:CN03133542.X
申请日:2003-05-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单体电池内压自动平衡并共用安全阀的双极性蓄电池,它涉及单体电池内压自动平衡的共用安全阀的双极性蓄电池的结构。本发明的若干个中间单体电池(14)固定在左侧边单体电池(15)和右侧边单体电池(16)之间,在左侧边单体电池(15)和右侧边单体电池(16)的外侧分别固定有压板(7),在一侧的压板(7)上开有通孔(12),在压板(7)上的通孔(12)内固定有安全阀(6),气室(13)之间通过通孔(4)相互连通,由憎水材料制成的孔环(3)固定在双极性基板(8)上的通孔(4)内。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功率密度大、能量密度高、适合高功率密度工作,可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13080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310204492.5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42 , H01M4/62 , H01M10/0567 , H01M10/05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补锂的方法与应用。具体利用电解液添加剂促进正极补锂剂分解以达到补充负极化成时锂损耗的目的,通过将正极活性物质、粘接剂、导电剂与正极补锂剂混合制备得到补锂正极极片。该方法不同于固相成分作为催化剂促进补锂剂分解,减少了电池非活性材料占比,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且补锂后,正极补锂剂的副产物气体在化成阶段被负压抽除,不会影响电池的结构和性能,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且补锂效果好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