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泄爆装配式框架结构厂房

    公开(公告)号:CN11953165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22293.1

    申请日:2025-01-07

    Abstract: 一种整体泄爆装配式框架结构厂房,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厂房承受爆炸时损毁严重的问题。包括泄爆墙组件,泄爆墙组件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立柱,若干立柱的顶部分别与墙体夹具相连,若干立柱的底部分别与另一墙体夹具相连,墙体夹具水平设置,墙面组件的上下两边分别对应沿两个墙体夹具的长向滑动,所述墙面组件由若干依次排列的墙面单元拼合构成,发生爆炸时,任意通过连接器配合的两个墙面单元之间均分离形成泄爆口。通过泄爆口释放爆炸能量可有效降低爆炸对厂房造成的损毁,也能够大幅减轻爆炸对厂房内人员冲击。

    一种模拟积雪屋面滑落冲击的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9243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04609.8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一种模拟积雪屋面滑落冲击的试验系统,属于积雪滑落冲击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积雪荷载滑落冲击的理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包括主立柱、屋顶模拟装置和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两个主立柱左右设置,两个主立柱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导轨,导向块滑动设置在导轨上,主立柱的顶端设有卷扬机,卷扬机上缠绕的钢索与同一主立柱上的导向块相连,屋顶模拟装置分别与两个导向块相连,屋顶模拟装置上设有积雪;本发明针对现实中积雪屋面滑落的各种工况进行试验模拟,可为积雪滑落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实际工程中积雪滑落地面安全区域划定、裙房屋面抗雪滑落冲击设计等提供数据支撑。

    圆管构件侧向冲击试验的固定端约束装置及其拆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2674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02913.9

    申请日:2023-11-13

    Abstract: 圆管构件侧向冲击试验的固定端约束装置及其拆装方法,它涉及结构部件测试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圆管构件侧向冲击试验的固定约束装置存在设计复杂、安装拆卸试件困难和试验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固定端约束装置包括两个支持模块和两个内部胀紧装置,两个支持模块左右对称布置,圆管穿过两个支持模块并在支持模块的夹持下实现端部径向方向的固定,圆管的左右端部内分别插装有一个内部胀紧装置,且内部胀紧装置的销钉穿过圆管的预留孔位并卡装在支持模块的预制孔内,实现圆管的轴向方向位移约束。本发明固定端约束装置的拆装方法包括:步骤一:试验前安装阶段;步骤二:试验后拆卸阶段。本发明用于圆管构件侧向冲击试验。

    圆管构件侧向冲击试验的固定端约束装置及其拆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267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502913.9

    申请日:2023-11-13

    Abstract: 圆管构件侧向冲击试验的固定端约束装置及其拆装方法,它涉及结构部件测试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圆管构件侧向冲击试验的固定约束装置存在设计复杂、安装拆卸试件困难和试验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固定端约束装置包括两个支持模块和两个内部胀紧装置,两个支持模块左右对称布置,圆管穿过两个支持模块并在支持模块的夹持下实现端部径向方向的固定,圆管的左右端部内分别插装有一个内部胀紧装置,且内部胀紧装置的销钉穿过圆管的预留孔位并卡装在支持模块的预制孔内,实现圆管的轴向方向位移约束。本发明固定端约束装置的拆装方法包括:步骤一:试验前安装阶段;步骤二:试验后拆卸阶段。本发明用于圆管构件侧向冲击试验。

    一种模拟飞射物撞击的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12440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45292.X

    申请日:2023-01-30

    Abstract: 一种模拟飞射物撞击的试验系统,它涉及一种试验系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试验系统虽可实现大质量飞射物撞击的模拟,但仍存在冲击速度低、冲击角度单一的问题。本发明的大质量飞射物在可伸缩摆臂系统(3)的摆臂下端弹簧蓄能装置、钢桁架支撑系统(1)的摆臂上部扭簧二次蓄能装置和弹射释放系统(2)的空气弹簧蓄能装置这三次蓄能方式的协同作用下,实现大质量飞射物的高速撞击,并通过控制及采集系统来控制可伸缩摆臂系统(3)的长度和释放位置,进而调整撞击姿态、撞击角度和撞击位置,实现撞击工况的多样性。能够实现高速、大质量、多角度、多材质、多尺寸等现实中飞射物撞击的工况。本发明用于模拟飞射物的撞击。

    落锤释放装置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49280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011214754.9

    申请日:2020-11-04

    Inventor: 张荣 李兵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落锤释放装置,包括支架;抓取组件,抓取组件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支架的底部;制动件,包括制动部,制动部与抓取组件的顶端抵接时,抓取组件的底端闭合以抓取落锤;驱动组件,设于支架的顶部,并与制动件驱动连接;以及第一感应组件,设于制动部上,用于确认制动部与抓取组件的顶端是否完成抵接。本申请提供的落锤释放装置在制动件的制动部上设置第一感应组件,通过驱动组件和制动件来驱使抓取组件的底端闭合来实现对落锤的抓取,通过第一感应组件的反馈来确保驱动组件将制动件锁定在制动部与抓取组件的顶端抵接的状态下,进而确保抓取组件将落锤抓牢,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释放装置抓取落锤不牢、完成抓取后无反馈的技术问题。

    吸能结构及吸能缓冲装置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49509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0905288.2

    申请日:2020-09-01

    Inventor: 张荣 李兵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被动安全防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吸能结构及吸能缓冲装置,其中,吸能结构包括支撑体和吸能体,支撑体呈立方体形,支撑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空腔,吸能体容设于第一空腔内,并与支撑体的内壁抵接;吸能缓冲装置包括多个吸能结构,相邻的两个支撑体固定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吸能结构及吸能缓冲装置采用了立方体形的支撑体与吸能体配合,由于通过支撑体的任一个面传递给吸能体的冲击力是一样的,都能够实现同样的吸能缓冲效果,使得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只需通过多个吸能结构拼装成吸能缓冲装置即可满足被防护物的吸能缓冲需求,无需改变吸能结构自身的结构,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吸能结构需要根据特定场景单独设计、通用性不强的技术问题。

    吸能结构及吸能缓冲装置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49509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0905288.2

    申请日:2020-09-01

    Inventor: 张荣 李兵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被动安全防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吸能结构及吸能缓冲装置,其中,吸能结构包括支撑体和吸能体,支撑体呈立方体形,支撑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空腔,吸能体容设于第一空腔内,并与支撑体的内壁抵接;吸能缓冲装置包括多个吸能结构,相邻的两个支撑体固定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吸能结构及吸能缓冲装置采用了立方体形的支撑体与吸能体配合,由于通过支撑体的任一个面传递给吸能体的冲击力是一样的,都能够实现同样的吸能缓冲效果,使得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只需通过多个吸能结构拼装成吸能缓冲装置即可满足被防护物的吸能缓冲需求,无需改变吸能结构自身的结构,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吸能结构需要根据特定场景单独设计、通用性不强的技术问题。

    吸能结构及吸能缓冲装置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2849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0905290.X

    申请日:2020-09-01

    Inventor: 张荣 李兵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能结构及吸能缓冲装置,其中,吸能结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开设有贯穿安装座的导向孔,导向孔的孔壁上设有绕导向孔的轴线螺旋延伸的凸肋;以及吸能管,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件,吸能管的一端插设于导向孔内,并与凸肋的一端抵接。本申请提供的吸能结构及吸能缓冲装置采用了吸能管与安装座配合,通过在导向孔的孔壁上设置绕其轴线螺旋延伸的凸肋,来引导伸入导向孔内的吸能管进行旋转前进,并且在旋转前进的过程中吸能管通过自身破裂来吸收冲击产生的能量,使得吸能管的吸能行程大于吸能管的长度,从而解决了吸能件的吸能行程无法大于吸能件的长度的技术问题,在取得同样吸能效果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小了吸能缓冲装置的占用空间。

    一种复合胶凝体系碱激发超高性能混凝土配比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09714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0350923.3

    申请日:2024-03-26

    Abstract: 一种复合胶凝体系碱激发超高性能混凝土配比设计方法,它涉及碱激发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碱激发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存在配比形成周期长、缺乏理论指导、配比设计过程较繁琐和复杂、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本发明的碱激发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由S95矿粉、F类粉煤灰、硅灰、26‑40目石英砂、40‑70目石英砂、70‑110目石英砂、短直型钢纤维、片状氢氧化钠、水玻璃溶液、水组成。先预设待配比要求,然后依据未掺入钢纤维时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流动性为基础依次确定混凝土各组分重量,最后加入钢纤维,以使其最终达到设定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流动性的要求。本发明用于碱激发超高性能混凝土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