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70912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810324451.9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62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应用粘合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1)以纤维素为原料,将纤维素的聚合度降低,确认该聚合度范围内的纤维素占样品中纤维素总量;2)加入乙醇,搅拌下加入NaOH,再加入纤维素粉末,碱化后加入氯乙酸钠,用乙醇水溶液洗涤,过滤,干燥至恒重,即得粘合剂;3)检测所得粘合剂:取代度=0.45~0.70,且经核磁共振验证,取代基主要分布于C6≥90%;若符合,则进入步骤4),若不符合,则将粘合剂替代纤维素粉末,重复步骤2);4)将硅粉、导电剂、粘合剂球磨,加水搅拌后,制得浆料;5)将浆料涂布在金属箔上,干燥后压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金属锂为对电极,聚乙烯或聚丙烯为隔膜,加入电解液,即得。
-
公开(公告)号:CN108091866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415495.4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将纤维素原料使用碱性尿素溶液溶解,得均相溶液;将得到的均相溶液加入单质硅材料混合,得纤维素-硅粉混合溶液,再生处理,即生成纤维素-单质硅复合材料;将纤维素-单质硅复合材料焙烧炭化处理,得用于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首先采用可再生且廉价的纤维素原料。在制备过程中可同时生成二氧化硅层,使电极材料形成多层结构,进一步增强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方法简单、无毒、无污染,适合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673271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02093.4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J27/24 , C02F1/30 , C01B21/082 , C01G19/00 , C02F1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7/24 , B01J35/004 , C01B21/0605 , C01G19/00 , C01P2004/80 , C02F1/30 , C02F2101/308
Abstract: 一种氮化碳/二硫化锡量子点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涉及光催化剂。所述氮化碳/二硫化锡量子点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三聚氰胺为原料,经过煅烧,制备氮化碳纳米片;将制得的氮化碳纳米片超声分散在乙二醇中,依次加入二硫化锡前驱体和硫源,进行水热反应,自然冷却后,加水搅拌,离心洗涤,烘干后磨细成粉,即得氮化碳/二硫化锡量子点复合光催化剂。所制备的氮化碳/二硫化锡量子点复合光催化剂可在制备有机染料光催化降解剂、电池电极材料和光解水产氢中应用。采用的原料价格低廉,制备条件简单,容易操作和实现。能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通过适当比例的掺杂和复合,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速率,从而展现出更高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42307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937956.9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D06M11/83 , D06M10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1/83 , D06M16/00 , D06M2101/04
Abstract: 一种负载纳米银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涉及负载纳米银抗菌纤维。包括以下步骤:1)将植物纤维粉碎过筛,得植物纤维粉;2)将氧化剂溶解在水中,配成氧化剂溶液,将氧化剂溶液与植物纤维粉混合,避光反应后,过滤,洗净,烘干,得氧化植物纤维;3)将氧化植物纤维与银氨溶液配制的微乳液反应后过滤烘干,即得负载纳米银抗菌纤维。采用氧化剂与植物纤维作用,产生具有还原性的醛基,通过反相微乳液控制银镜反应,将银负均匀的负载在植物纤维表面。通过该微乳液方法获得的抗菌纤维具有大约99.9%的抗菌特性,同时具有较好的水洗稳定性,经过多次水洗后抗菌性几乎无明显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04424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551542.2
申请日:2015-09-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30/02
Abstract: 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木聚糖水解液的方法,涉及木聚糖。1)取配制好的糖标准品溶液或生物质水解液加到NaOH溶液中,加入PMP甲醇溶液,反应后取出冷却,用HCl中和,用氯仿萃取,漩涡震荡后除去有机溶剂,离心,取上清液稀释检测;2)采用C18反相色谱柱进行HPLC检测,当衍生物通过检测器时获得峰面积响应值,即可实现定性分析;3)若需定量分析,将糖标准品溶液逐级稀释,依次进样,根据步骤2)测定的峰面积响应值对相应标准糖的进样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表征峰面积响应值与糖的进样浓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峰面积响应值判断未知样品中的糖浓度,再计算当信噪比为2~5时对应的标准溶液浓度以确定最低检测限。
-
公开(公告)号:CN103924007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410156496.1
申请日:2014-04-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3K1/02
Abstract: 一类弱极性酸双液相催化纤维素水解制备葡萄糖的方法,涉及葡萄糖。将水、纤维素原料、非极性溶剂和弱极性酸催化剂置于反应釜中得到混合液;将所得混合液水解,将水相分离,得葡萄糖液,非极性相为非极性溶剂和残留弱极性酸,滤渣为未水解的纤维素原料;将非极性相和滤渣补充水后,重复水解和分离。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水解产物中的副产物含量低,有利于后续发酵反应制备乙醇。具备水解产物及催化剂易分离的优势。水解反应的效率大大提高,缩短了水解时间。充分利用弱极性酸和纤维素原料。水解残渣中主要是未水解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加入水和回收催化剂后能继续水解,必要时可补加新鲜纤维素原料,实现再次水解。
-
公开(公告)号:CN102533451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39001.8
申请日:2012-02-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提高生物油品质的方法,涉及一种生物油。将生物油与乙酸酐、固体碱混合,加热回流,得催化提质后的生物油;将催化提质后的生物油进行常压蒸馏,弃去120℃以下馏分,收集120~250℃馏分,即为精制生物油。无需加入大量醇类,而只需加入少量羧酸苷,即可通过催化实现生物油提质;精制后生物油稳定性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9555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965079.1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领域,一种利用生物质合成甲醇的生产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生物质炭化单元、生物炭气化单元以及甲醇合成单元;其中生物质炭化单元包括生物质炭化炉,生物质炭化炉上设置有生物质入口、生物炭出口和可燃气1出口;所述生物炭气化单元包括生物炭气化炉,生物炭气化炉上设置有生物炭进料口、水蒸气入口以及可燃气2出口;所述的甲醇合成单元包括甲醇合成塔,甲醇合成塔上设置有可燃气2入口和甲醇出口;其中所述生物炭出口与所述生物炭进料口连接,可燃气2出口与可燃气2入口连接。本技术方案能实现利用生物质合成甲醇工艺中,有效避免焦油对设备产生堵塞问题,且能源利用率高,低能耗和广泛的产业化运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40956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22544.1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质糖制备甲酸的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镁盐和L‑抗坏血酸进行混合并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镁颗粒;S2,将生物质糖、过氧化氢和所述纳米氧化镁颗粒添加到溶剂中,进行反应,获得甲酸。本发明方法采用的生物质糖原料成本低,催化剂甲酸选择性高,制备的甲酸收率高,生产工艺简单,实用性强,能够解决生物质糖缺少实际应用的问题,且整个生产工艺较为清洁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932050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568993.2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有机溶剂以及固体碱和含氧气体对松木进行木质素分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以林业废弃物松木粉为原料,将原料松木粉与酸性水溶液混合,加热反应,降温后过滤得到含木聚糖和木糖的滤液A以及含木质素和纤维素的浆料A;第二步,将浆料A放进反应釜,并加入催化剂碱金属氧化物、溶剂γ‑戊内酯以及通入含氧气体,密封加压加热反应;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获得含纤维素的浆料B以及滤液B,通过从滤液B中酸析得到γ‑戊内酯‑木质素沉淀。该生产工艺简单,分离效果好,能够高效率提取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实用性强,能够解决林业废弃松木的下游转化问题从而提高其生物质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