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1702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10748.5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A23L33/10 , A23L33/115 , A23L33/17 , A23L33/1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V2002/00 , A23V2200/30
Abstract: 一种红薯叶与螺旋藻复合脆片的制备方法,包括螺旋藻蛋白匀浆制备;蛋黄不饱和植物油乳化液制备;鱼皮明胶溶液制备;红薯叶杀青;脆片加工等步骤。本发明采用禽蛋的蛋清蛋白与螺旋藻混合软化分解螺旋藻细胞膜,使螺旋藻细胞内营养物释放出来,便于消化吸收。同时获得的功能性杂多糖,具有强化老年人、孩童免疫系统活力的作用。本发明以红薯叶中的黄酮作为抗氧化剂,抵消单细胞蛋白源螺旋藻中核酸含量偏高的缺点;以蛋黄和不饱和油脂混合乳化,夹在红薯叶之间,防止营养物质外流和氧化损失;采用鱼皮明胶强化螺旋藻蛋白的成膜作用涂于脆片外层起到赋型和隔氧保护效果。低于100℃真空干燥,避免氧气以及过度热加工对脆片功能性成分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6562421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83458.2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富钙的螺旋藻和禽蛋复合多肽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1)蛋壳醋酸钙制备:(2)螺旋藻和禽蛋蛋白混合物制备;(3)螺旋藻和禽蛋复合多肽原浆的制备;(4)富钙的螺旋藻和禽蛋复合多肽原浆复配;(5)富钙的螺旋藻和禽蛋复合多肽食品冻干块状食品制备。本发明为制备富钙螺旋藻禽蛋复合型多肽食品提供优质的有机钙源;采用禽蛋蛋清蛋白的溶菌酶活性,作用于经过冻融或蒸煮的螺旋藻,进一步水解螺旋藻细胞膜,得到肽聚糖的寡聚体,可以用作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激活剂,促使螺旋藻细胞更全面释放蛋白质,提高蛋白质酶解效率;制备工艺中采用了固定化中性蛋白酶,减少了产品酸度,提高了目标多肽的选择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313270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806867.5
申请日:2016-09-0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清除旱地重金属污染的多孔陶瓷球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包括生物质原料、骨粉、铁锈粉、助熔剂、红土细粉的制备,按质量份数取红土细粉100份,木屑粉15份~30份,骨粉20份~35份,铁锈粉8份~10份,助熔剂10份~20份,以及清水90份~150份,混匀,制胚,阴干至含水率12%~16%;再以800℃~1200℃电气炉连续烧结60min,得多孔陶瓷球土壤修复剂。应用:每亩均匀施用上述多孔陶瓷球土壤修复剂750~2000kg,通过犁耙等常规耕作措施,使得多孔陶瓷球土壤修复剂在耕作层中均匀分布,3年~5年后采用电磁吸附移出多孔陶瓷球土壤修复剂残体。本发明技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切实可行。
-
公开(公告)号:CN104803523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169188.7
申请日:2015-04-1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2F9/06
Abstract: 一种电絮凝?气浮联用的微藻连续收获装置及其方法,包含依次相互连接的电絮凝气浮区、收获区、出水区和气浮系统。将藻液与苦卤水混合物流经一个跑道池充分混合,进入在跑道池的末端的深槽;待收藻类从藻液入口泵入并上升到电解板,被电极释放出来的铁的氢氧化物胶体所絮凝;被絮凝团聚的微藻细胞团,被溶气释放口释放的微气泡吸附上浮,并促使微藻细胞团进一步团聚,流入收获区,经刮藻机刮入储藻池,送入脱水烘干工序;收获区底部的清水,通过挡板二下部的空隙进入出水区。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微藻的收获效率。该装置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环保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372278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839527.8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1N24/08 , G01N33/577
Abstract: 一种基于CoFe2O4纳米探针的NMR食源性过敏原快速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过敏原快速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依赖于建立的可以用于食品样品中过敏原的核磁共振检测方法,利用CoFe2O4纳米探针的顺磁特性对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影响,检测出样品中是否含有过敏原。不同的具体的对应关系为:纳米CoFe2O4纳米探针,在一定条件下显示出线性关系,即CoFe2O4纳米探针含量大,样品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值越小,在一定范围能够定量检测过敏原。该方法可以用于食品样品中特定过敏原的快速检测,从而可以作为大批待检样品的快速筛选。
-
公开(公告)号:CN105372277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839364.3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1N24/08 , G01N33/569
Abstract: 一种基于CoFe2O4纳米粒子的NMR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依赖于建立的可以用于食品样本中致病菌的核磁共振检测方法,利用CoFe2O4纳米粒子的顺磁特性对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影响,检测出样本中是否含有目标菌。不同的具体的对应关系为:纳米CoFe2O4纳米粒子,在一定条件下显示出线性关系,即CoFe2O4纳米粒子含量大,样品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值越小,在一定范围能够定量检测目标菌。该方法可以用于食品样本中有害致病菌的快速检测,从而可以作为大批待检样品的快速筛选。
-
公开(公告)号:CN105032459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40289.3
申请日:2015-07-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B01J27/232 , C09K3/00
Abstract: 一种微波吸收泡沫陶瓷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物质按质量份数:碳化硅50-60,氧化锆26-30,氧化铝2-5,二氧化钛0.5-2,氯化钠7-9,碳酸氢钠2-5。制备方法:(1)按上述比例称取碳化硅、氧化锆、氧化铝、二氧化钛粉末,放入球磨机球磨24-36h;(2)然后,按上述比例加入的氯化钠、碳酸氢钠粉末,以酸性硅溶胶为粘结剂,充分混匀后,送入造粒机造粒成型,120-130℃烘干14-16h;(3)转移至高温马弗炉内进行程序升温焙烧,500℃保温2-3h,之后快速升温到1580-1800℃,焙烧时间为100-180min,冷却,得到微波吸收泡沫陶瓷催化剂。本发明催化剂,能有效吸收微波,升温极速,且催化活性极高,结构稳定,不发生泥化,不易堵塞,可以广泛应用非食用油脂和污泥等原料的微波辅助催化热解。
-
公开(公告)号:CN104803523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169188.7
申请日:2015-04-1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2F9/06
Abstract: 一种电絮凝-气浮联用的微藻连续收获装置及其方法,包含依次相互连接的电絮凝气浮区、收获区、出水区和气浮系统。将藻液与苦卤水混合物流经一个跑道池充分混合,进入在跑道池的末端的深槽;待收藻类从藻液入口泵入并上升到电解板,被电极释放出来的铁的氢氧化物胶体所絮凝;被絮凝团聚的微藻细胞团,被溶气释放口释放的微气泡吸附上浮,并促使微藻细胞团进一步团聚,流入收获区,经刮藻机刮入储藻池,送入脱水烘干工序;收获区底部的清水,通过挡板二下部的空隙进入出水区。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微藻的收获效率。该装置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环保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357090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524232.7
申请日:2014-10-0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J3/46 , C10J2300/0916 , C10J2300/0976 , C10J2300/0983 , C10J2300/0986 , C10J2300/123
Abstract: 一种连续式微波吸收剂辅助吸波快速气化稻壳制备燃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微波吸收剂:催化剂=50:1~50:10的质量比,称取微波吸收剂、催化剂混合均匀加入反应釜中;(2)反应釜置于微波裂解仪器中,加热至800~1100℃,稻壳粉末进料,同时通入高热水蒸汽,冷凝去除焦油、水和灰,可连续获得燃气。本发明利用微波的“热点效应”对焦油有独特的催化裂解作用,可减少燃气中焦油的含量;采用微波吸收剂与高效的负载催化剂混合的方法,微波条件下形成高热催化气化床层,气化时间极短,反应迅速,气化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294076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0810106925.9
申请日:2008-06-1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质微波辅助定向热解制备生物柴油抗氧化添加剂的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含有丰富的木质素的植物纤维素类生物质在微波辅助条件下,采用无机酸为催化剂、控制裂解的工艺参数、分段收集裂解产物,循环利用还原性不可冷凝气体组分,使木质素最大限度转化为小分子量的酚类残片,采用功能化离子液体吸收酚类产物并对其进行同步的烷基化修饰,溶剂萃取获得了油溶性好、抗氧化效果强且价格低廉的生物柴油抗氧化添加剂,该方法实现了植物纤维素类生物质完全利用的绿色化学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