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95440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910233617.7
申请日:2009-10-2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9/00 , A61B5/0205 , H04W84/18 , H04L29/08
Abstract: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医疗健康关怀系统的实现方法,该系统由医疗传感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移动终端设备、系统软件和终端软件五部分构成,医疗传感节点通过血氧探头、脉搏探头、体温探头等多种探头采集人体的血氧、脉搏、体温等病理信息,然后通过无线传感模块将数据传输给无线传感网网关设备,网关设备通过实现无线传感网与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的无缝切换,将病理数据通过基础设施网络传到终端设备上,可摆脱有线设备的束缚,在医院或者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之内,都能够便捷的使用相关移动设备,如PDA、智能手机监测患者的病理信息。该系统能够实际地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医护人员及病患家属可以便捷的无线远程监控病人病理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1917275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155787.0
申请日:2010-04-2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一种安全分级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多重加锁方法属于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交叉领域。主要解决无线传感器节点在安全敏感的应用场景中的安全分级通信问题和被攻击者物理俘获后节点内的安全信息防护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传统的安全机制多采用加密、认证等软件方式来实现,难以抵抗传感器节点被攻击者物理俘获后的攻击。本发明基于传统的安全机制,采用了软件加密和硬件加密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机械加锁和电子加锁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安全应用需求的不同,分为A、B、C三个并行的安全级别,分别实现了通用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多重加锁方案。该多重加锁方案的实现显著区别于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技术,并能够在抵抗物理俘获攻击方面取得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011713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711138161.7
申请日:2017-11-1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 江苏省新通智能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存储中基于同态加密的密文检索方法。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用户和个人会选择将本地的数据存储在云端,这样做可以很大的节省本地存储空间,但是面对“诚实且好奇”的云服务器,用户会失去对数据的控制,并且在云服务器上对于庞大的数据量如何有效的检索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密文检索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不会向云服务器和其他攻击者透露任何信息,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使用树形结构来存储密文,使得密文检索效率提高,可动态添加和删除用户。
-
公开(公告)号:CN10391499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24332.0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无线网的交通安全控制方法,红外无线探测传感器组成的信息采集系统,控制台组成的信息分析处理中心,以及由油门控制硬件和刹车控制硬件、发声发光报警组成的控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三个系统的分布为红外无线探测传感器分布在车辆的前方,控制中心分布在汽车的操作台,方便司机进行适当的手动控制,声音警报器的控制开关放在方向盘附近比较合适,方便驾驶员操作。减速控制器安排在进油扣附近这样的控制可以从根本上更快速的控制汽车的速度。抱死刹车控制安排在刹车附近,这样可以缩短从控制命令发出到收到的时间。在交通事故中每1ms的减少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为司机节省2秒的时间,绝大部分的交通事故将不会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2256277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085724.7
申请日:2011-04-02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122
Abstract: 基于反馈机制的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节能方法是一种利用物联网实现电能节约的解决方法。主要用于缓解当前能源储备减少,而需求量日益增大的压力。将各种家用电器和我们周围的网络联系在一起,该系统主要由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网接线板、网关设备、基站、终端设备等组成。网关设备负责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局域网、以太网以及手机GSM网,基站负责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对温度和电量的采集和发送,使终端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远程登录上位机系统,实时监控电能消耗情况,并能随时修改耗电量通断阈值,实现简便的自动控制。通过获取的信息,根据对应的反馈机制,影响人的消费习惯,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02186259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126502.5
申请日:2011-05-1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的方法关键是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问题。因此设计了一个网关节点,该网关节点的主要任务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采集的数据通过协议转换传递到移动通信网络中。具体特征如下:网关节点具有两个通信模块,分别是无线传感器网络802.15.4无线通信模块和移动通信网的CDMA2000通信模块,前者用于接收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发来的数据,后者用于将数据发送给移动通信网的移动终端。处理器芯片完成两种网络的协议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02104772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1110049043.5
申请日:2011-02-28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无线视频传感器主要用于实现视频的实时监控。分为5个独立模块:视频采集模块,视频编码模块,视频传输模块,视频解码模块,视频显示模块。视频采集模块:用于对视频进行采集的模块,负责视频的分辨率,比特率,数据格式的视频参数的设定。视频编码模块:i.Max27处理器内部包含了一个视频处理模块。该模块在解码过程中不占用CUP时钟周期,可以提高实时性。视频传输模块:传输模块需要有足够大的带宽来满足视频的实时性。采用Wi-Fi协议来传输视频。视频解码模块:视频的接收端为PC机,接收端接受到一帧数据就进行解码,以减少延迟。视频显示模块:解码后的数据经过数据格式的转化后就可以送至显示端进行显示。显示视频采用了开源的SDL库来显示视频。
-
公开(公告)号:CN101370208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810156176.0
申请日:2008-10-0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基于身份识别的泛在智能人机交互芯片的实现方法,把由计算和通信芯片及系统组成的信息空间与人们生活的物理空间集成为和谐的人机交互信息环境,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分布式计算技术实现自组织的泛在人机交互基础设施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人性化泛在智能交互方法,提高人机交互的性能和质量。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人机交换之间透明的、智能的、泛在的交互过程的方法,提供了随时沟通、及时互动的交互服务以及灵活的信息共享方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