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87215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993935.3
申请日:2016-11-11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26 , H02M1/4225 , H02M1/12 , H02M2001/0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CRM升压型PFC变换器变化导通时间的优化控制,可实现在宽输入电压与变载场合下变化导通时间的统一,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对vin大于或小于Vo/2两种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控制的复杂性问题。本发明通过采样输入与输出电压瞬时值,经相应的实时计算或信号调理,实时调整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以减小输入电流畸变。导通时间的常数部分由电压PI环进行调节,变量部分由数字控制器根据统一的算法计算得到或由模拟除法器等外围电路实时调节。本发明无需检测输出功率与输入电压有效值,且无需输入电压锁相电路,通过归一化的控制方法实现变换器在工作范围内任意条件下的变化导通时间控制,从而大幅简化电路成本与控制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124874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339755.4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频隔离谐振变换器,所述变换器由Class-Ф2逆变器、高频变压器和Class-E整流器构成,通过电感和电容串联组成的谐振网络实现了谐振变换器的安全可靠隔离,并进一步地通过副边同步整流技术,大大减小了整流管的导通损耗,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同时能实现:原边主开关管和副边同步整流管的软开关;极快的动态响应速度;有效吸收元器件的寄生参数,减小超高频工作时寄生参数对电路工作的影响。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同步整流管驱动的实现方式,该驱动具有结构简单,驱动损耗小等优点,并在该驱动上进行改进,改进后的驱动还能使得占空比可调,同时减小了同步整流管的导通损耗,提高了主电路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896992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68366.3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475 , Y02B70/1483 , H02M3/33592 , H02M1/08 , H02M2001/0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氮化镓器件的超高频门极驱动及控制方法,属于DC?DC功率变换器领域。采用信号检测和调理电路检测输入电压和/或输出电流,将不同输入电压和负载情况下的控制管和同步整流管的相位时序关系信息储存在微控制器中,利用查表法,确定输入电压,输出电流与对应时序的关系。通过编辑微控制器表中的数据,控制开关管的通断,对隔离和反向导通时间进行补偿,从而在宽范围电压输入下实现零电压开通且大幅减小反向导通机制时间、减小导通损耗,宽范围地提高了变换器效率。本发明通过建立变换器状态空间模型,精确计算时序与输入电压和/或负载关系,存储在微控制器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836426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309024.X
申请日:2015-06-08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M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二次谐波电流补偿器及其控制方法。二次谐波补偿器由主功率电路及其控制电路组成,其中,主功率电路由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输入电压采样电路、输出电压采样电路以及电流采样电路组成,控制电路包括单周期控制器、第一加法器、第二加法器、除法器、乘法器、电压调节器。二次谐波电流补偿器采用所提出的改进型单周期控制方法进行控制,该控制方法以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的主管电流采样信号和采样偏置电压之和作为单周期控制变量,以补偿器所需吸收或提供的二次谐波电流、电压调节器的输出以及基准偏置电压之和作为单周期控制变量的基准,可以使补偿器稳定可靠地工作,具有很好的二次谐波电流补偿效果,且补偿效果不受工况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4681248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86843.2
申请日:2015-02-17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变压器,该非接触变压器,包括原边磁芯、原边绕组、副边磁芯和副边绕组;所述非接触变压器副边绕组包括副边主绕组和辅助绕组,该辅助绕组采用两段式或多段式,辅助绕组的各段绕组与副边主绕组重叠、部分重叠或不重叠绕制。通过将辅助绕组的各段绕组分布在非接触变压器副边磁芯的不同区域,形成一个、两个或多个辅助绕组单元,实现在不同方向以及不同程度错位条件下,自动切换磁通耦合效果最佳的辅助绕组单元,进而通过各辅助绕组输出单元与副边主绕组的组合输出,避免感应盲点处出现的无功率传输情况,有效补偿副边主绕组的功率传输,减小非接触变压器输出特性的错位敏感度,提高非接触变压器的功率传输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010426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78212.6
申请日:2014-06-20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5B37/0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多路并联的LED串之间的自主均流电路,该自主均流电路包括电容C1、C2,电感L,二极管D1、D2,开关管Q1、Q2,以及开关管控制器K1、K2,所述开关管Q1与二极管D1构成串联支路,开关管Q1一端与电容C1连接,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感L并与二极管D2阴极相连,D2与Q2串联,D2的阳极与开关一端连接,Q2另一端与C2连接,C1、L、C2的空闲端子相互连接,构成公共端口;Q1、Q2的控制引脚分别与开关管控制器K1、K2相连。它功率部分由双向Buck-Boost电路构成,可以实现两路(组)并联的LED串之间的自主均流,大大增强LED工作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12140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26199.5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M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支路两级式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启动方法,属于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的技术领域。所述启动方法中,与启动电源相连接的变换器开环变占空比缓启动,利用恒压跟踪法找到最大功率点后再用扰动观察法跟踪最大功率点;其余变换器以及逆变器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逆变器启动电压时开始缓启动。本发明能够抑制Boost变换器启动和逆变器并网瞬间的冲击电流;能够改善启动时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动态特性;能够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防止母线电压过高或欠压。
-
公开(公告)号:CN103066842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42250.9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M3/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反极性Buck-Boost变换器的调制方法,该方法通过配置两个主控管工作于不同的调制模式,最大程度增大Q1导通时间同时减小Q1与Q2同时导通的时间,降低电感电流脉动,提高变换器的效率。实现方式可以为(1)主控管Q1采用后沿调制,主控管Q2采用前沿调制,(2)主控管Q1采用前沿调制,主控管Q2采用后沿调制,(3)主控管Q1与Q2均采用双沿调制,且两者三角载波180度交错。该组合调制方式同样适用于带同步整流的反极性Buck-Boost变换器。
-
公开(公告)号:CN102969902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45990.8
申请日:2012-12-17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M3/3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交叉调整率的多路输出模块电源分组控制方法,该方法控制过程中,将多路输出分为2~3组,并为每组配一个控制器,分别控控制各组的输出;分组时将输出功率相近或是工作模式相同的一路或多路输出分为一组;对于一组中有二路及以上输出的,采用加权反馈。其特点是将输出功率相近或是工作模式相同的输出组合在一个变压器中,以降低变压器的高度、减小变压器漏感。不同分组可以相对独立的进行闭环控制或多路加权反馈控制,以提高多路输出的电压精度和交叉调整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808641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1911057811.4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江苏展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频能量并行传输的具有强抗偏移性能的无线电能传输拓扑,控制模块输出高频逆变器的驱动方波信号,使得高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双频或多频电压的混合叠加。经原边多频共用补偿网络后,双频或多频电流同时激励原边发射线圈,通过磁场耦合将多频能量并行传输到到接收模块,接收模块实现双频或多频能量分离,解耦传输,分别输出频率为各频率的交流电压或电流,分别整流滤波后再组合输出给负载供电。谐振参数的设计使得不同频率下的输出随互感变化趋势不一致,组合输出后得到随互感变化不敏感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大大减小了因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相对位置改变导致的输出波动,保证了高偏移工况下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输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