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93786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552715.9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分析LCL型并网逆变器多个导纳并联情况下的相量分析方法,属于电能变换装置的直流‑交流变换器领域。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存在多个导纳并联的场合,导纳的并联表现为导纳相加的形式。而导纳的幅值和相位均会对相加的结果产生影响,单独改善各部分的导纳,输出结果是不可控的。为了准确分析各部分导纳的变化对于整体的影响效果,本发明提出一种导纳合成相量法,从伯德图中读取导纳的相量信息,实现导纳合成的定量分析。本发明能够作为一种普适的分析方法,用于判断各部分因素对整体的作用效果;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合成结果可以作为参数设计的依据,实现对输出的准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092549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911180620.7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M3/1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管Buck‑Boost变换器的三模式变频软开关控制方法,属于电能变换装置的直流‑直流变换器领域。该方法通过改变开关频率控制电感电流最小值不变,使得变换器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采用电压外环与电流内环结合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PWM调制,在宽输入电压范围内调整变换器主功率管的PWM,达到调节Buck单元和Boost单元占空比的目的,从而控制输出电压。采用三模式控制方法,通过对输入、输出电压采样比较选择主电路的工作模式。本发明实现了适应变换器宽电压范围输入,并用最小电感电流控制与变频控制相结合,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大幅降低变换器的开关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1865130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97250.0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1/12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带宽多功能并网逆变器的实现方法,属于电能变换装置的直流-交流变换器领域。此高带宽并网逆变器的开关管选取新型宽禁带开关器件,可有效减小系统的体积重量,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所述并网逆变器的高带宽特性使其等效输出阻抗在宽范围内呈现正阻性质,对目前弱电网下的低频谐振具有阻尼效果。本发明采用并联的方式将高带宽并网逆变器与原低频逆变器集群系统相连接,其作为多机系统的一个并网模块,亦可有效为系统注入功率。本发明可同时实现高带宽并网逆变器小型化、谐振抑制、功率注入这三个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257208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631799.8
申请日:2017-07-28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3/335 , H02M1/32 ,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433 , Y02B70/1441 , H02M7/5387 , H02J3/383 , H02M1/32 , H02M3/33569 , H02M2001/0074 , H02M2001/00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SOS并网逆变器组合系统及其目标多重化控制方法,属于电能变换装置的直流‑交流变换器领域。ISOS并网逆变器组合系统包括n个输入串联、输出串联的并网逆变器模块,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并网逆变器模块均是由全桥直流变换器和全桥逆变器级联构成,其中全桥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作为并网逆变器模块的输入端,全桥逆变器的输出端作为并网逆变器模块的输出端。本发明采用输入均压环、电容电流内环和公共电流环控制,实现了多模块间的功率均衡。采用电容电流反馈,抑制LCL滤波器谐振尖峰,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9254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1180620.7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M3/1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管Buck-Boost变换器的三模式变频软开关控制方法,属于电能变换装置的直流-直流变换器领域。该方法通过改变开关频率控制电感电流最小值不变,使得变换器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采用电压外环与电流内环结合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PWM调制,在宽输入电压范围内调整变换器主功率管的PWM,达到调节Buck单元和Boost单元占空比的目的,从而控制输出电压。采用三模式控制方法,通过对输入、输出电压采样比较选择主电路的工作模式。本发明实现了适应变换器宽电压范围输入,并用最小电感电流控制与变频控制相结合,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大幅降低变换器的开关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9889047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095057.7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宽输入宽输出电压范围的两级式DC-DC变换器,属于电能变换装置的直流-直流变换器领域。该变换器的前级是交错并联的四管Buck-Boost变换器,后级是全桥LLC谐振变换器。前级四管Buck-Boost变换器工作在两模式状态,能实现电压的升高和降低,满足宽输入和宽输出电压范围的要求;同时采用交错并联技术减小电感体积以提高功率密度。全桥LLC谐振变换器能实现原边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副边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通过软开关技术提高变换器的效率。本发明同时给出了两级式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使得输出电压的宽范围可调,以及前级交错并联的四管Buck-Boost变换器能实现两路均流和两模式的自动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07257208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710631799.8
申请日:2017-07-28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3/335 , H02M1/32 ,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433 , Y02B70/14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SOS并网逆变器组合系统及其目标多重化控制方法,属于电能变换装置的直流‑交流变换器领域。ISOS并网逆变器组合系统包括n个输入串联、输出串联的并网逆变器模块,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并网逆变器模块均是由全桥直流变换器和全桥逆变器级联构成,其中全桥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作为并网逆变器模块的输入端,全桥逆变器的输出端作为并网逆变器模块的输出端。本发明采用输入均压环、电容电流内环和公共电流环控制,实现了多模块间的功率均衡。采用电容电流反馈,抑制LCL滤波器谐振尖峰,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12140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310226199.5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M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支路两级式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启动方法,属于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的技术领域。所述启动方法中,与启动电源相连接的变换器开环变占空比缓启动,利用恒压跟踪法找到最大功率点后再用扰动观察法跟踪最大功率点;其余变换器以及逆变器在直流母线电压大于逆变器启动电压时开始缓启动。本发明能够抑制Boost变换器启动和逆变器并网瞬间的冲击电流;能够改善启动时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动态特性;能够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防止母线电压过高或欠压。
-
公开(公告)号:CN103269177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51144.2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ISOP逆变器及其输入均压输出同幅值控制方法,属于直流-交流变换器领域。该逆变器包括电源电路和个逆变器模块,每个逆变器模块均采用高频隔离的两级式结构,前级为全桥直流变换器,后级为全桥逆变器;该逆变器的控制环路主要包括各逆变器模块的输出电压环,电流内环和输入均压环,三个环路配合作用实现各模块输出电感电流的幅值一致,并结合输入均压的作用从而实现输出均流;每个模块之间仅通过三根母线连接,即输出电压基准同步母线、输入均压母线和平均电流母线。本发明在保证逆变器系统中各个模块输入均压及输出均流的前提下,实现了分布式控制,从而真正实现了模块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84408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139897.6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J3/38 , H02M7/5395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弱电网下数字控制LCL型并网逆变器谐振频率设计禁区的环路补偿方法,属于电能变换装置的直流‑交流变换器领域。LCL型并网逆变器由于数字控制延时在弱电网下对宽范围可变电网阻抗的鲁棒性差,且存在一个无法稳定的谐振频率设计禁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环路补偿方案,通过在电容电流反馈支路中加入一个延时补偿相位超前环节的形式,仅通过补偿0.5拍数控延时可得简单的离散域表达式,此方法在数字控制下简便易实现。本发明同时可有效消除LCL谐振频率设计禁区,提高系统在弱电网下的鲁棒性。此外,本发明给出了补偿环节以及电流闭环控制参数的详细设计步骤,以确保LCL型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和良好控制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