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63584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410254317.8
申请日:2014-06-1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汽轮机调速系统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包括了电网模型时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的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2)当控制参数Ki和Kp在0~10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不断求出给定参数下系统传递函数特征根的数值解;特征根表达式为:s=A+Bj;3)再求出每组特征根特征参数ξ的大小,并获得其中值最小的ξ;4)绘制每组特征参数ξ最小值随控制参数Ki和Kp变化趋势图;5)根据特征参数ξ的正负来判断系统的稳定与否,从图中获取使系统稳定的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采用试凑法进行微调,整定出真正实用于机组的最优控制参数。本发明对于进一步规范汽轮机控制系统参数设置,减少系统低频振荡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226074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841544.X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3/028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小波灰度图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振动位移传感器及振动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旋转机械上,利用所述振动位移传感器及所述振动速度传感器采集所述旋转机械的振动信号;(2)对采集到的所述振动信号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以得到小波灰度图;(3)按照预先训练过的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形式,对所述小波灰度图进行预处理;(4)将预处理后的所述小波灰度图输入到所述卷积神经网络,所述卷积神经网络对接收到的所述小波灰度图进行分析诊断,以得到所述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372068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10777269.5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测试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及其强度的试验装置,其包括主体组件、测量组件和滑油组件,主体组件包括转轴、电动机、汽缸、发电机、电网模拟器和电力谐波发生器;转轴两端分别与电动机和发电机相连;汽缸安装在转轴上,其与电动机之间以及与发电机之间设有质量轮盘组;电网模拟器与发电机相连,电力谐波发生器为电动机提供电源;测量组件包括扭振测量部件和弯振测量部件,扭振测量部件包括齿轮、磁力座和磁阻式转速传感器,齿轮安装在转轴的轴端位置,磁力座吸附在基座的表面;弯振测量部件为设置于气缸内部的电涡轮位移传感器;滑油组件包括油箱和齿轮泵。本发明具有试验条件可控、试验费用低、试验结果可复现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049539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233948.1
申请日:2014-05-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的全工况仿真系统,将汽轮机回热系统的各个子设备以仿真模块表示,并通过仿真管道耦合连接构成汽轮机回热系统的仿真系统,再以主蒸汽流量、主蒸汽温度、热再热蒸汽温度、给水泵压力、凝结水泵压力、循环水温度和循环水流量作为输入参数,模拟汽轮机回热系统的全工况运行状态。该系统具体包括汽轮机抽气级仿真模块、加热器仿真模块、抽气管道仿真模块、除氧器仿真模块、给水泵仿真模块、凝汽器仿真模块、循环水泵仿真模块、凝结水泵仿真模块、锅炉过热管道仿真模块、锅炉再热管道仿真模块和中低压缸联通管道仿真模块。本发明为汽轮机回热系统的优化设计、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以及变工况性能计算提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5387446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836857.1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2D1/36 , F24H9/0005 , F24H9/0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控制排烟温度的旁路分级省煤器系统,其包括高温省煤器、前置空气预热器和旁路分级装置,高温省煤器和前置空气预热器分设于烟道的上部和下部;旁路分级装置设于高温省煤器和前置空气预热器之间,其包括控制阀、主空气预热器、旁路省煤器高温段和旁路省煤器低温段,所述控制阀将烟道分为主烟道和旁通烟道,所述主空气预热器位于主烟道上,所述旁路省煤器高温段和旁路省煤器低温段以上下分布的方式位于旁通烟道上。本发明通过增加控制阀将烟道分为主烟道和旁通烟道,以形成分隔烟道,实现对排烟余热的分级利用以及对排烟温度的主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5042891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94478.9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碟式太阳能集热利用系统。包括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跟踪控制装置、立柱和热能转换利用装置;碟式太阳能聚光器部分地由第一和第二聚光器支架支撑,太阳能集热器通过第一和第二集热器支架固定在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焦点处;第一聚光器支架与第一集热器支架的两端连通,第二聚光器支架与第二集热器支架的两端连通;立柱固定在地面上,立柱内设有第一和第二传输通道;第一集热器支架、第一聚光器支架和第一传输通道构成冷工作介质的传输通道,第二集热器支架、第二聚光器支架和第二传输通道构成热工作介质的传输通道。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为碟式太阳能热利用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343473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410443212.7
申请日:2014-09-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F01D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机工质向心透平的轴端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旋转轴上的第一密封环,其为碳环密封,作为第一级密封用以密封阻挡透平在轴端产生的有机工质的泄露;设置在旋转轴上并与第一密封环在轴向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二密封环,其为迷宫密封,作为第二级密封以密封阻挡透平在轴端泄露的有机工质的进一步泄露;以及机壳,其为中间开设有凹槽的壳体,该壳体两支撑端分别与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密封连接固定,使得该壳体的中间凹槽与两密封环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以作为集气室,用于汇集由透平在轴端经第一级密封后仍然泄露的有机工质气体并便于集中排出。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同时不需要外界气源,避免了外气对机内工质气体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4865474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313470.8
申请日:2015-06-0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MU数据实时监测低频振荡源的方法,涉及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该方法利用相量测量装置PMU获得电力系统电厂发电机母线出口侧信息,具体包括发电厂出口母线的有功输出功率、无功输出功率、电压相角、电压幅值以及功角,根据这些获得的数据计算发电厂母线的振荡能量,同时,利用TLS-ESPRIT算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辨识,提取出该电厂机组侧的主导振荡模式,并获取相应的振荡特性参数。若振荡源位于该电厂,则有振荡能量流出该电厂,振荡能量流为正值;反之,振荡能量流为负值。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直接利用PMU获得输入信号,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源进行实时监测,方便快捷且计算速度快,实用型强。
-
公开(公告)号:CN104467630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70185.7
申请日:2014-11-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梯度利用的高效聚光发电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初次反射镜、圆弧光谱分频器、光伏组件、再次反射镜和集热器,其中初次反射镜用于反射太阳光;圆弧光谱分频器用于接收初次反射镜上反射的太阳光并进行透射和反射;光伏组件用于接收圆弧光谱分频器透射的太阳光进行光伏发电;再次反射镜用于将圆弧光谱分频器反射的太阳光进行再次反射;集热器用于接收圆弧光谱分频器反射的太阳光及接收再次反射镜反射的太阳光进行光热发电。本发明能将光伏组件可以利用的波段透射到其上进行光伏发电,而将不利于光伏组件进行光伏发电的波段反射到集热器上进行光热发电,光伏组件上的能流密度大,光伏组件发电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343473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443212.7
申请日:2014-09-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F01D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机工质向心透平的轴端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旋转轴上的第一密封环,其为碳环密封,作为第一级密封用以密封阻挡透平在轴端产生的有机工质的泄露;设置在旋转轴上并与第一密封环在轴向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二密封环,其为迷宫密封,作为第二级密封以密封阻挡透平在轴端泄露的有机工质的进一步泄露;以及机壳,其为中间开设有凹槽的壳体,该壳体两支撑端分别与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密封连接固定,使得该壳体的中间凹槽与两密封环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以作为集气室,用于汇集由透平在轴端经第一级密封后仍然泄露的有机工质气体并便于集中排出。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同时不需要外界气源,避免了外气对机内工质气体的污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