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75488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1010756.9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级多孔微结构电极集成的高性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均采用在集流体上涂覆二维阵列形式的活性材料,在活性材料的间隙设置低模量的薄层多级多孔微结构,从而使得电极能够在对应设置的薄层多级多孔微结构处进行二维方向的弯折,实现了整体刚度的折减,且明显在浸润性上好于现有的类似网格化构型电池,并且薄层多级多孔微结构填充使活性材料层剥离脱落的问题得以解决;薄层多级多孔微结构使用导电的材料能够实现与厚度无关的双高电池;本发明的高性能电池由多个电极片堆叠设置,每一层中均有对应设置的活性材料和薄层多级多孔微结构,层与层间紧密贴合,缩小电池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702425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310713351.2
申请日:2013-12-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体验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资源分配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在视频用户与速率突发用户(BE用户)同时存在的场景下,通过传输速率缩放降低BE用户的传输速率以降低BE用户的突发请求频率,从而保证视频用户信道的稳定性,提高视频用户体验的方法。并且在降低BE用户的传输速率时候考虑到BE用户之间体验的差别,采用等效速率缩放(Equivalent Rate Scaling,ERS),使在不降低视频用户性能增益的条件下,提升BE用户的公平性。
-
公开(公告)号:CN1688033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56987.X
申请日:2005-03-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用于集成电路系统芯片制冷的微机电热电制冷器件。所述微机电热电制冷器件采用了双层的热电偶立体阶梯状结构,结构主要由硅片衬底、衬底一面上多晶硅薄膜条、隔离绝缘层、隔离层上面的多晶硅薄膜条、和衬底另一面的空腔构成。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一是增加热电臂的空间分布密度,从而提高了单位体积上的功率,二是上层热电臂由于不与衬底接触而减少了热泄漏,提高了效率,另外阶梯状结构增大了截面积,提高了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46599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210275511.9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定量化测量层状电极材料层间离子相互作用力的方法,属于能源电池领域。本发明采用机械方法直接获得层状电极材料层间嵌离子结构,在机械控制层间距离的同时,利用轴线相互垂直两个圆柱面间形成的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多光束干涉条纹测量层间距的变化,结合已知弹性模量的弹簧计算出其相互作用力,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层间距——层间相互作用力曲线。此外,还可以同时测量多个层间嵌离子结构叠加后的整体层间距——层间相互作用力曲线。这种方法避免了传统电化学方法制备层状电极材料层间嵌离子结构的复杂流程,可以同时测量层状电极材料层间嵌离子结构的层间距及层间相互作用力,精度高,简单直接易操作,可移植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984484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625998.0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N1/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样品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旨在解现有技术中的离子切割装置无法定量的多次重复切割和重复定位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刻蚀精度多次离子切割装置,包括总控中心、宽离子束源、恒温系统、样品传输台、样品刻蚀真空舱、宽离子束源真空舱、真空泵和真空规,真空泵与真空规与宽离子束源真空舱连接,宽离子束源真空舱与样品刻蚀真空舱通过滑轨组件连接,宽离子束源真空舱与样品刻蚀真空舱构成一密闭舱体;宽离子束源真空舱的顶部装设有真空舱盖板,真空舱盖板上开设有透明观察窗,其位于离子束汇聚点的正上方;宽离子束源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离子枪,用于产生宽离子束对样品切片;通过本发明可实现离子切割的重复高精度切割、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3009355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0181655.3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R31/3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全寿命周期真实环境电池极片微结构演化表征方法,属于储能器件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获得极片在单体电池中所处的真实恒位移环境情况下在循环过程中微结构演化情况的问题,提供一种对全寿命周期真实环境电池极片微结构演化表征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装置将电池夹持住,整体放置在充放电设备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循环至期望得到的电池循环状态;后续实验对样品清洗,结合氩离子抛光机和扫描电镜对样品截面进行大面积二维连续切片图像获取,进行三维重构,进行对极片的微结构演化进行分析;该装置能够保证在施加恒位移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在后续实验操作中对电池极片恒位移真实环境的持续保持,从而获得极片在真实恒位移状态下循环过程中极片的微结构演化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1934730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780092.5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H04B7/0452 , H04B7/0456 , H04B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跨时隙消息传递算法的符号级NOMA非同步接收方法,涉及一种基于因子图的符号级非正交多址接入非同步多用户检测方法,属于通信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将时间维度引入到传统的二维因子图中,形成基于三维因子图模型的跨时隙消息传递方法,通过利用消息传递方法在每个用于传输的频率资源上跨越时隙对每个用户的码元进行估计,实现对非同步LDS系统的多用户检测,解决传统符号级NOMA系统只能同步传输的问题,实现符号级NOMA非同步接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拓展LDS系统的能力范围,增强LDS在海量物联通信中的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0935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181655.3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R31/3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全寿命周期真实环境电池极片微结构演化表征方法,属于储能器件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获得极片在单体电池中所处的真实恒位移环境情况下在循环过程中微结构演化情况的问题,提供一种对全寿命周期真实环境电池极片微结构演化表征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装置将电池夹持住,整体放置在充放电设备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循环至期望得到的电池循环状态;后续实验对样品清洗,结合氩离子抛光机和扫描电镜对样品截面进行大面积二维连续切片图像获取,进行三维重构,进行对极片的微结构演化进行分析;该装置能够保证在施加恒位移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在后续实验操作中对电池极片恒位移真实环境的持续保持,从而获得极片在真实恒位移状态下循环过程中极片的微结构演化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1048738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1331795.3
申请日:2019-12-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04 , H01M4/139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电池性能的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属于能源电池领域。将涂布层涂刷在集流体表面,涂布层干燥后将电池极片升温,同时进行辊压,得到电池极片;所述辊压采用的滚轮为常温或者低温;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制造出在厚度方向有连续梯度变化的孔隙率的电池极片,使得该电池极片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和很好的倍率性能,并且制作方法简单可行,制造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70779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05057.X
申请日:2019-10-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超声波的远距离高功率水下无线充电系统,属于远距离、高功率水下无线充电领域。本发明包括电源、前端发射系统、超声波、后端接收系统、电能储存装置。电源为交流电源或者直流电源,用于为整套系统提供高功率电能。前端发射系统将电能转换成在水中远距离低损耗传播的超声波能量。后端接收系统接收超声波能量并将其转换成适用于充电的电信号,为所述的储能装置充电。本发明在深水中的水下机电设备或水下航行体不需要返航的基础上,为深水中的水下机电设备或航行体的电储能装置实现基于超声波远距离、高功率无线充电,以进一步延长水下机电设备在深海中的工作时长,扩大水下航行体的深海巡航距离与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