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升压方式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610230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410086896.6

    申请日:2004-1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一种交流升压方式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用于逆变电源。尚无对电感电流连续的10KW级大功率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本发明特征:三相电网星型连接,输出端Via、Vib、Vic与EMI和电感La、Lb、Lc的一端串行连接;La的另一端与VD1阳极、双向功率开关管模块Sa的一端连;Lb的另一端与VD3阳极、Sb的一端连;Lc的另一端与VD5的阳极、Sc的一端连;二极管VD1~VD6组成的整流桥;电容C1和C2串连相接;VD1、VD3、VD5的阴极和C1的正极连;VD2、VD4、VD6的阳极和C2的负极一起形成电的负极;Sa、Sb、Sc的另一端和C1的负极、C2的正极连,C1、C2的公共连接点零线连或独立;本发明控制简化,将采用电容滤波的整流电路作为输入级的弧焊逆变电源的功率因数从0.6~0.7提高到0.98~1。

    协同式CO2焊短路过渡模糊控制方法及焊机

    公开(公告)号:CN1113723C

    公开(公告)日:2003-07-09

    申请号:CN99103518.6

    申请日:1999-04-02

    Abstract: 一种协同式CO2焊短路过渡模糊控制方法及焊机,其特征是,采用将参数匹配的协同控制和参数调节的模糊控制相结合的闭环控制方法,在实时检测能够反映焊接过程稳定性的短路过渡频率基础上,以各焊接参数与短路过渡频率之间的协同关系为依据,对检测数据进行模糊处理,以确定各参数的调整量并进行实时调整,使短路过渡频率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确保各参数间的最佳匹配关系。本发明具有参数匹配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焊接过程稳定等优点。

    一种电弧长度控制装置
    2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338152Y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820123872.7

    申请日:2008-1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弧长度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精确的控制焊枪喷嘴与工件之间的距离即焊距高度,属于焊接技术领域。该装置通过激光测距仪直接测量激光传感器与工件之间的距离。通过AD转换后进入PLC控制单元,经过PLC处理后,PLC会根据设定的速度和此时焊距高度与设定高度的差距自动选择脉冲频率并输出脉冲信号和转动方向信号给交流电机伺服。交流电机会带动焊枪前后运动,调整焊枪与工件之间的距离使该距离与设定距离保持一致。该方案适用于穿孔焊接,控制精度较高,且结构简单,效果稳定,优于传统的弧压反馈来控制电弧长度。

    一种解决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双弧的电路

    公开(公告)号:CN2915347Y

    公开(公告)日:2007-06-27

    申请号:CN200520128065.0

    申请日:2005-10-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焊接领域,解决了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时因维弧的存在而造成由正极性变反极性时产生双弧的问题。本电路选用大功率IGBT作为二次逆变获得变极性电流输出的开关管T1和T2,驱动信号由单片机给出;焊枪的主弧开关一端接+15V电;当开通主弧焊枪时将+15V电接到延时继电器J;K为延时继电器J的常闭触点,它的一端接+15V,另一端接MOSFET管的栅极;MOSFET管串接在维弧电源主回路上。该电路主要用于航空航天用厚板铝合金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和抗偏磁能力强。

    五轴焊接机器人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300274Y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820123591.1

    申请日:2008-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五轴焊接机器人,是一种小型、可移动、柔性、智能的机器人。可对管道对接、大型容器封头焊接和容器的插管焊等焊接。能够在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代替手工焊完成空间相贯线的封闭焊接。本机器人由旋转机构、涨紧机构、直线位移机构、手腕机构构成。它们分别实现焊接机器人腰部旋转、焊接机器人主体在被焊工件上的固定、焊接机器人手臂前后及上下移动、手腕部分焊枪枪嘴定心的摆动和仰动。该机构各部分功能作用明确,可以高质量完成马鞍形相贯线焊缝的焊接。

    一种交流升压方式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公开(公告)号:CN2738468Y

    公开(公告)日:2005-11-02

    申请号:CN200420112233.2

    申请日:2004-11-05

    Abstract: 一种交流升压方式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用于逆变电源。尚无对电感电流连续的10KW级大功率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特征为三相电网星型连接,输出端Via、Vib、Vic与EMI和电感La、Lb、Lc的一端串行连接;La的另一端与VD1阳极、双向功率开关管模块Sa的一端连;Lb的另一端与VD3阳极、Sb的一端连;Lc的另一端与VD5的阳极、Sc的一端连;二极管VD1~VD6组成的整流桥;电容C1和C2串连相接;VD1、VD3、VD5的阴极和C1的正极连;VD2、VD4、VD6的阳极和C2的负极一起形成电的负极;Sa、Sb、Sc的另一端和C1的负极、C2的正极连,C1、C2的公共连接点零线连或独立;本实用新型控制简化,将采用电容滤波的整流电路作为输入级的弧焊逆变电源的功率因数从0.6~0.7提高到0.98~1。

    一种双电机配合焊丝协调机构的送丝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1559015U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920279054.0

    申请日:2009-1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机配合焊丝协调机构的送丝系统。具体包括上位机(1)、接口电路(2)、推拉丝电机控制单元(3)、推拉送丝伺服电机单元(4)、焊丝协调机构(5)、推丝电机单元(6)、PWM调速电路(7)。其中上位机通过接口电路与推拉丝电机控制单元连接,并和PWM调速电路连接,用于对整个推拉送丝系统进行全面控制,推拉丝电机控制单元通过对推拉送丝伺服电机单元进行闭环控制,PWM调速电路对推丝电机单元进行驱动和控制,焊丝协调机构是连接推丝电机单元和推拉送丝伺服电机单元的中间环节。本实用新型主要与数字化焊接电源相配合,可实现多种基于焊丝高频送进-回抽的焊接工艺方法。

    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弧焊逆变电源的控制电路

    公开(公告)号:CN201188583Y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820080260.4

    申请日:2008-04-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49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弧焊逆变电源的控制电路,适用于焊接技术领域。包括有脉冲发生电路、斜坡补偿电路、运算电路、保护电路、工作点判定电路、滞后臂脉宽调节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和隔离放大电路。脉冲发生电路是采用电流型PWM集成控制器来产生两路PWM脉冲信号,送入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过对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编程,并配合滞后臂脉宽调节电路,用来调节PWM脉宽,由可编程逻辑器件产生超前臂驱动信号PWM1、PWM2和滞后臂驱动信号PWM3、PWM4。该电路避免了电焊机在高功率输出时工作在硬开关状态,提高了电焊机的可靠性。

    用于控制焊接电弧的旋转磁场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917907Y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620023178.9

    申请日:2006-06-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焊接电弧的旋转磁场发生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焊接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有磁头顶盖(2)、磁头底盖(6)、磁头外壁(4)、磁头内壁(1)、连接胶木圈(14),连接胶木圈(14)带有内螺纹,一侧螺纹与磁头内壁(1)连接并将磁头顶盖(2)压紧到磁头内壁(1)的外部凸台上,另一侧螺纹与焊枪(15)连接,磁头顶盖(2)通过环形绝缘胶木圈(12)与磁头外壁(4)连接;磁头底盖(6)与磁头内壁(1)连接;六个绕有励磁线圈(5)的磁柱铁心(3)连接到磁头顶盖2上,励磁线圈5通过环行绝缘胶木圈12上的通孔连接到励磁电源17,励磁电源17提供的是三相单三拍形式的励磁电流。本装置产生的动态旋转磁场,能够更有效的控制焊接电弧运动,改善焊接工艺。

    一种短路过渡焊接系统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333584Y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820124300.0

    申请日:2008-12-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短路过渡焊接系统,属于焊接方法设备及自动化领域。本实用新型结合先进的数字化控制技术,采用数字化芯片DSP和CPLD相结合的控制手段,完成交流短路过渡焊接过程的控制。在焊接过程中的短路阶段进行DCEP到DCEN的极性转换,在燃弧阶段进行DCEN到DCEP的极性切换,实现每个焊接周期都进行能量控制的目的,提高能量控制的连续性。本实用新型焊接过程中的能量调节在每个焊接周期都进行,解决了焊接过程中能量波动大的缺点;同时增加了高压稳弧部分,使焊接过程中电极极性转变时刻不仅能在短路阶段实现,也能在燃弧阶段实现,拓展了控制的灵活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