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低阶煤、油页岩的低温干馏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2610183U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20269466.8

    申请日:2012-06-08

    Abstract: 一种用于低阶煤、油页岩的低温干馏设备,该设备由干馏炉回转主机、物料螺旋喂料机、气固分离箱三部分构成,物料螺旋喂料机与干馏炉回转主机的进料端连接,气固分离箱与干馏炉回转主机的出料端连接。干馏炉回转主机是从进料端至出料端向下倾斜布置的筒状结构,筒体内部沿轴向同心分布有用于存储固体物料并作为反应析出气体流动通道的内螺旋管。进料段小直径滚筒外壁环向连接有高温烟气进气环箱,出料段小直径滚筒外壁环向连接有低温烟气进气环箱。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处理产量大、换热高效节能、干馏气体纯度高,可广泛用于各类低阶煤及油页岩、石油残渣等低品位化石能源的低温干馏,可获得高品位的煤气、焦油、页岩油、半焦等产品。

    用于低阶煤、油页岩、石油残渣的低温干馏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2610181U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20269483.1

    申请日:2012-06-08

    Abstract: 一种用于低阶煤、油页岩、石油残渣的低温干馏设备,该设备由干馏炉回转主机、物料及加热瓷球混合螺旋喂料机、气固分离箱三部分构成,物料及加热瓷球混合螺旋喂料机与干馏炉回转主机的进料端连接,气固分离箱与干馏炉回转主机的出料端连接。干馏炉回转主机是从进料端至出料端向下倾斜布置的筒状结构,干馏炉回转主机的外筒中轴设有内筒,内筒与外筒之间从进料端至出料端由多块沿轴向排布的弧形板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低温干馏设备构造简单、处理产量大、换热高效节能、干馏气体纯度高,可广泛用于各类低阶煤及油页岩、石油残渣等低品位化石能源的低温干馏,可以获得高品位的煤气、焦油、页岩油、半焦等产品。

    一种燃煤机组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梯级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014388U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20824195.X

    申请日:2019-06-03

    Abstract: 一种燃煤机组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梯级利用系统,第一级为气气换热,利用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加热冷风,回收烟气余热降低除尘器入口烟气温度,提高除尘效率,脱硫塔的入口烟温下降,减少脱硫塔水蒸发量,减少工艺水消耗;第二级为气水换热,利用上一级的热风加热凝结水,提高凝结水温度,热量进入汽机系统,降低汽机热耗;第三级为气气直接换热,上级热风一路送至锅炉送风机入口与冷风混合,预热二次风,回收热量进入锅炉系统,降低机组发电煤耗率,提高锅炉效率,提高冷端温度避免空预器冷端腐蚀,另一路送至低温送风机入口与冷风汇合,低温环境温度避免换热器冷端腐蚀。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为烟气余热梯度利用提供了新思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双锥筒螺旋强制送料装置
    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12904U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20622294.8

    申请日:2012-11-22

    Abstract: 一种双锥筒螺旋强制送料装置,由内锥筒、外锥筒、以及焊接在内锥筒与外锥筒之间的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螺旋叶片组成,所述内锥筒的进料端面位于外锥筒的进料端面与外锥筒的出料端之间。双锥筒螺旋强制送料装置可以强制输送物料与固体热载体,使物料与固体热载体在喂料、出料螺旋空间内迅速进出而不滞返,双锥筒螺旋强制送料装置中的螺旋叶片随回转筒体旋转,产生的推动力可有效改善回转式干馏机喂料、出料时发生的堆积、滞返情况。

    加热瓷球用的竖式加热炉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11123U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20592836.1

    申请日:2012-1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40/65

    Abstract: 一种加热瓷球用的竖式加热炉,包括带有保温层的炉体,炉体为顶部开有烟气出口的竖式炉体,炉体的底部设有支腿和积灰斗,并且积灰斗的底部出灰口上设有高温锁气器,在积灰斗的上方的炉体上设有进气口,在进气口的上方的炉体上装有燃烧器,在燃烧器的上方的炉体的内部设有将炉体内部分隔为下层烟气发生腔室和上层换热腔室用的底部斜向箅子,在底部斜向箅子的最低端处的炉体上开有瓷球出口,在底部斜向箅子上方的上层换热腔室中设有多个交错布置的上部斜向箅子,在上部斜向箅子的最高端处的炉体上开有瓷球入口。本加热炉可以将褐煤低温热解技术工艺流程中的瓷球连续加热到符合要求的温度,并将其按预定的计量连续进料、连续出料。

    燃煤机组耦合一次风换热及低品位烟气余热分级利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108481U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20509979.6

    申请日:2020-04-09

    Abstract: 一种燃煤机组耦合一次风换热及低品位烟气余热分级利用装置,旨在多级利用烟气余热,包括主体分级利用路径和旁路防漏换路径。旁路防漏换路径即将一次风机单独设置旁路换热器,减少回转空预器的一次风泄漏问题;主体分级利用路径采用多级换热降温,第一级为气气换热,采用低温气气板式换热器利用除尘器前低温烟气将冷风加热为一级热风;第二级为气气换热,利用回转空预器原一次风仓加热一级热风形成二级热风;第三级为气水换热,二级热风加热给水后形成三级热风;第四级为气水换热,三级热风加热凝结水后形成四级热风;四级热风一路送至锅炉送风机入口与冷风混合,进入锅炉系统;另一路送至一次风机入口与冷风汇合,避免设备发生冷端腐蚀。(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除尘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694591U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721833743.2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除尘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串联的一级原吸收塔和二级吸收塔,以及位于二级吸收塔外部的浆液收集管;二级吸收塔高于一级原吸收塔设置,二级吸收塔内部、烟气进口与烟气出口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烟气整流器、喷淋层和除雾器,喷淋层的浆液入口通过浆液循环管道与浆液收集管的出液口连接;二级吸收塔内底部、烟气进口下方设置有导流挡板,导流挡板倾斜设置,导流挡板较低处的二级吸收塔侧壁上开设有浆液出口,浆液出口通过倾斜管道与浆液收集管的进液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便,占据空间小,便于改造施工,施工成本低,改造后的脱硫系统利用率高。

    用于褐煤干燥的乏蒸汽除尘和水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209202U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20842059.5

    申请日:2015-10-28

    Abstract: 一种用于褐煤干燥的乏蒸汽除尘和水回收系统,系统中设置了氮气源、蒸汽源、乏蒸汽旁路和两级温差换热器组。一级露点换热器中的介质温度是使乏蒸汽降至约75℃露点的温度。二级凝点换热器中的介质温度是乏蒸汽凝点以下的温度。高温高压氮气反吹除尘器内部,蒸汽通过加热盘管对除尘器加热,在氮气和蒸汽作用下,除尘器保持避开露点的温度,免除了露点温度下除尘器布袋被粉尘糊住的故障。氮气降低氧含量,使除尘器运行安全。除尘器的氧气含量和温度未达到要求前,乏蒸汽通过旁路直通大气,既避免了糊布袋故障,又适应了变工况下设备继续运转要求,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本实用新型水回收率达50%以上,适用所有褐煤设备乏蒸汽除尘以及水回收系统。

    一种有机胺烟气脱硫的解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725033U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20105419.9

    申请日:2014-03-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胺烟气脱硫的解析系统,该解析系统是由贫富胺加热器(1)、富胺加热器(2)、再沸器(3)、压缩机(4)和解析塔(5)组成;贫富胺加热器(1)和富胺加热器(2)通过富胺液管道连接;富胺加热器(2)和解析塔(5)通过富胺液管道连接;富胺加热器(2)和再沸器(3)通过SO2水蒸气管道连接;再沸器(3)和压缩机(4)通过SO2水蒸气管道连接;压缩机(4)和解析塔(5)通过SO2水蒸气管道连接;解析塔(5)和贫富胺加热器(1)通过贫胺液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机胺烟气脱硫的解析系统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而且投资小,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能源,具有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的优点,并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

    一种简化的石膏脱水系统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383672U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822201546.X

    申请日:2018-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化的石膏脱水系统,其包括:吸收塔、脱水机、脱水车间地坑和石膏浓缩池,吸收塔一侧安装有循环管路,循环管路一侧连接有第一脱水管路,第一脱水管路一侧连接自流单元,另一侧连接第二脱水管路,第二脱水管路下端连接脱水机,自流单元下方设有第一排液管路,第一排液管路出液端至于脱水车间地坑内,第一排液管路一侧连接有浓缩吸收管路,第一排液管路上安装有切换阀一,浓缩吸收管路上安装有切换阀二,浓缩吸收管路与石膏浓缩池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解决了常规脱水系统所涉及的设备、管道和阀门较多的技术问题,操作简易,运行成本低。(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