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4377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111555515.4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外送系统的主动能量控制方法,属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包括:当岸上换流站检测到交流母线电压满足阈值条件时判断发生交流故障并启动主动能量控制增加能量;当岸上换流站的能量增加至第一阈值时,海上换流站根据故障信息确定能量回收速率进而主动能量回收;当两个换流站的能量均达到第二阈值或收到故障切除信号时,两个换流站进行主动能量保持;S4:岸上换流站能量释放至额定值前向海上换流站发送信号使其主动能量释放。本发明通过两个换流站的主动能量协调控制策略,吸收风电场发出的盈余功率,在短时间内实现岸上系统与海上系统功率平衡,避免因不平衡功率引发直流闭锁、新能源脱网的严重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389008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111053995.4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无通讯分散式频率支撑方法及系统,用于为交流系统提供主动频率支撑。本发明基于虚拟惯量策略实现,具体为:于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中部署基于频率偏差的直流母线电压外环控制,利用直流母线电容储存的电能产生附加的惯性响应,增加系统惯量,同时将电网频率偏差信息转换为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化,实现无通讯的频率控制;另外,部署基于直流优化器的分散式虚拟惯量控制,实现光伏组件备用功率更充分且自适应地利用,从而根据由频率偏差引起的电压变化动态地调整各光伏发电单元的有功出力,模拟与同步发电机相似的惯性响应,进一步提高系统惯量。本发明可以提高大规模光伏电站调频备用功率的利用效率,改善交流系统频率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6362414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463137.X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7 ,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制氢系统的配置优化方法、装置和系统,属于制氢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制氢系统的配置优化方法,建立计及光伏出力和生物质含水量不确定性的综合制氢系统的两阶段配置模型,将其目标函数设置为投资成本和不确定性集对应的最差场景下运行费用的最小化;求解上述两阶段配置模型得到优化配置方案,从而提高配置的鲁棒性以保证平稳制氢。本方案能够在光伏、生物质接入下保证平稳氢气供应的同时满足系统碳排放要求,减少系统元件投资。此外,其中的技术参数涉及制氢元件和储能元件,能够对影响系统制氢及储能配置结果的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634542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88484.3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海上风电柔直系统的故障抑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属于海上风电柔直系统故障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实时检测所述海上风电柔直系统的运行电气量;运行电气量包括:系统直流电压、海上换流站和岸上换流站各自对应的换流变压器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根据运行电气量判定有阀侧是否发生故障;当发生的故障被判定为单相接地故障时,从故障点对应的近端换流站内故障相的相电压中提取零序电压,将零序电压与动态调整的系数Z相乘后注入故障点近端的变流器调制环节,以抑制系统直流过电压和故障点的远端换流站交流过电压。本发明通过能够快速实施单相接地故障检测和故障抑制,提高海上风电柔直系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3911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010769324.7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雾霾防治和清洁供水的电能消纳系统,属于电气工程领域。包括:柔性直流电网,用于提供电能;空气净化模块,用于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利用电能将空气电离,消纳电能同时实现空气净化;电热供暖模块,用于利用中低温储能技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消纳电能同时实现清洁供暖;海水淡化模块,用于利用电能淡化海水,消纳电能同时实现供水。本发明通过空气净化,有效降低了室内污染物浓度;通过电热供暖实现清洁取暖,解决了燃煤供暖带来的雾霾问题;通过海水淡化实现供水,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且空气净化、电热供暖、海水淡化措施可以有效消纳过剩的风电、光电,大大减少弃风弃光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1517199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56686.4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F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液氢储能装置,属于超导磁体冷却领域,包括:装载有固氮的固氮杜瓦、装载有液氢的液氢杜瓦和制冷机,所述固氮杜瓦浸没在所述液氢中;所述固氮包裹超导储能磁体,用于为所述液氢和所述超导储能磁体之间提供电气隔离,以及为所述超导储能磁体提供形变约束力;所述液氢杜瓦中设置有氢气液化进口;所述制冷机连接所述氢气液化进口,用于为所述液氢制冷,使得所述液氢通过所述固氮为所述超导储能磁体制冷。综合利用固氮的隔离功能以及液氢的储能和制冷功能,同时实现安全系数较高的超导储能和液氢储能相结合,并且固氮能够防止超导储能磁体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424377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55515.4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外送系统的主动能量控制方法,属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包括:当岸上换流站检测到交流母线电压满足阈值条件时判断发生交流故障并启动主动能量控制增加能量;当岸上换流站的能量增加至第一阈值时,海上换流站根据故障信息确定能量回收速率进而主动能量回收;当两个换流站的能量均达到第二阈值或收到故障切除信号时,两个换流站进行主动能量保持;S4:岸上换流站能量释放至额定值前向海上换流站发送信号使其主动能量释放。本发明通过两个换流站的主动能量协调控制策略,吸收风电场发出的盈余功率,在短时间内实现岸上系统与海上系统功率平衡,避免因不平衡功率引发直流闭锁、新能源脱网的严重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3890085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053995.4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无通讯分散式频率支撑方法及系统,用于为交流系统提供主动频率支撑。本发明基于虚拟惯量策略实现,具体为:于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中部署基于频率偏差的直流母线电压外环控制,利用直流母线电容储存的电能产生附加的惯性响应,增加系统惯量,同时将电网频率偏差信息转换为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化,实现无通讯的频率控制;另外,部署基于直流优化器的分散式虚拟惯量控制,实现光伏组件备用功率更充分且自适应地利用,从而根据由频率偏差引起的电压变化动态地调整各光伏发电单元的有功出力,模拟与同步发电机相似的惯性响应,进一步提高系统惯量。本发明可以提高大规模光伏电站调频备用功率的利用效率,改善交流系统频率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377975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05770.0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实时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属于电能管理领域,方法包括:建立数据中心在当前预设时段内的实时能量管理模型,并将模型重构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通过逐时段求解贝尔曼方程的方式来优化数据中心的最优实时能量管理策略,采用队列中的批处理负荷量、储电量和蓄冷量三维状态变量分别进行值函数近似,克服值函数求解困难的问题,将预先离线训练得到的队列中的批处理负荷量近似值函数、储电量近似值函数以及蓄冷量近似值函数进行组合,得到三维近似值函数并代入马尔科夫决策过程中的贝尔曼方程,求解贝尔曼方程,得到用于管理数据中心的近似全局最优的决策变量集合。可以对运行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数据中心进行实时能量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0061528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287669.6
申请日:2019-04-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电联合系统日前鲁棒调度方法。该方法收集各个元件的技术参数,找到风电出力在其波动范围内的都能满足系统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变量决策方案。本发明通过日前制定火电机组开机方案,并进行可行性校验以保证该机组开机方案能够应对风电不确定性;采用C&CG算法求解该气电联合系统日前鲁棒调度问题:求解决策日前开机方式,校验所得到的开机方式,若不满足风电场景则返回风电场景生产新的相关约束,迭代得到所有风电场景下均能满足机组运行约束的开机方式。本发明考虑高比例风电接入后由风电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对日前调度产生的影响,考虑天然气的动态过程和气电联合系统双边能量转换关系,提高了系统运行灵活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