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20845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280031948.2

    申请日:2012-0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其通过将储存在正极槽内的正极电解液和储存在负极槽内的负极电解液供给到电池元件进行充放电,其中所述正极电解液含有Mn离子作为正极活性材料,且所述正极槽包含在靠近所述正极槽内的所述正极电解液的液面的位置开口的正极充电用管道和在靠近所述正极槽的底部的位置开口的正极放电用管道。该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可以包含用于搅拌所述槽内的电解液的搅拌机构,且可以包含将所述正极槽与所述负极槽连通的连通管。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04472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180013668.4

    申请日:201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F电池)和运行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方法,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F电池)具有高电动势并能够抑制沉淀的产生。在RF电池(100)中,将正极电解液和负极电解液供应至包含正极(104)、负极(105)和插入到电极(104与105)之间的隔膜101的电池单元,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所述正极电解液含有锰离子、或锰离子和钛离子两种离子。所述负极电解液含有选自钛离子、钒离子、铬离子、锌离子和锡离子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离子。通过在正极电解液中含有钛离子或通过以使得所述正极电解液具有不超过90%的SOC的方式来运行,RF电池(100)能够抑制MnO2沉淀的产生,并能够良好地进行充放电。另外,RF电池100能够具有等于或高于常规钒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动势的高电动势。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59775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80020910.0

    申请日:201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其中将储存在正极槽(106)中的正极电解液和储存在负极槽(107)中的负极电解液供给至电池元件(100)中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中所述正极电解液含有Mn离子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电解液含有Ti离子、V离子和Cr离子中的至少一种离子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具有:负极侧引入导管(10),所述负极侧引入导管(10)从所述负极槽(107)的外部与其内部连通,用于向所述负极槽(107)中引入氧化气体;和供应机构(11),所述供应机构(11)通过所述负极侧引入导管(10)向所述负极槽(107)中供应所述氧化气体。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04472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180013668.4

    申请日:201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F电池)和运行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方法,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F电池)具有高电动势并能够抑制沉淀的产生。在RF电池(100)中,将正极电解液和负极电解液供应至包含正极(104)、负极(105)和插入到电极(104与105)之间的隔膜101的电池单元,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所述正极电解液含有锰离子、或锰离子和钛离子两种离子。所述负极电解液含有选自钛离子、钒离子、铬离子、锌离子和锡离子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离子。通过在正极电解液中含有钛离子或通过以使得所述正极电解液具有不超过90%的SOC的方式来运行,RF电池(100)能够抑制MnO2沉淀的产生,并能够良好地进行充放电。另外,RF电池100能够具有等于或高于常规钒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动势的高电动势。

    锰/钛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碳电极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354488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80019773.8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锰/钛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负极中使用的碳电极材料,其能够降低初期充放电时的电池电阻,电池能量效率优异。一种锰/钛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碳电极材料,其是在使用锰/钛系电解液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负极中使用的碳电极材料,所述碳电极材料包含碳质纤维(A)、石墨粒子以外的碳粒子(B)和将它们粘合的碳质材料(C),且满足下述条件:(1)石墨粒子以外的碳粒子(B)的粒径为1μm以下,(2)将石墨粒子以外的碳粒子(B)中的、通过X射线衍射求出的c轴方向的微晶尺寸设为Lc(B)时,Lc(B)为10nm以下,(3)将碳质纤维(A)和碳质材料(C)中的、通过X射线衍射求出的c轴方向的微晶尺寸分别设为Lc(A)、Lc(C)时,Lc(C)/Lc(A)为1.0~5,(4)由氮气吸附量求出的介孔比表面积为30m2/g以上,(5)碳电极材料表面的键合氧原子数为碳电极材料表面的碳原子总数的1%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