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63965B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580043571.6
申请日:2015-07-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汤浅浩章
Abstract: 送电装置(50)以非接触的方式向该受电装置传输电力,具备:送电线圈单元(400);与送电线圈单元(400)连接的电气设备;以及收纳送电线圈单元(400)和电气设备的壳体(600),壳体(600)包括:位于设置面侧的设置壁(610);以从侧面侧覆盖设置壁(610)的方式设置并在壳体(600)内形成空间的外壳壁(601);划分空间的划分壁(660);以及将形成于外壳壁(601)的电力输送面的开口部(601a)封闭并且容许送电线圈单元(400)传输电力的盖部(620A),划分壁(660)以将壳体(600)的空间划分为收纳电气设备的电气设备收纳部(520)和盖部(620A)所处且收纳送电线圈单元(400)的线圈单元收纳部(510)的方式设置,外壳壁(601)和划分壁(660)由金属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6449049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610628558.3
申请日:2016-08-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单元。线圈单元具备铁氧体,该铁氧体包括供线圈配置的环状的线圈台(30),且由多个分割铁氧体形成,多个分割铁氧体包括形成角片的第1分割铁氧体(35A)和第2分割铁氧体(35B)、以及形成侧片的第3分割铁氧体(35C)和第4分割铁氧体(35D)。
-
公开(公告)号:CN1066639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43571.6
申请日:2015-07-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汤浅浩章
Abstract: 送电装置(50)以非接触的方式向该受电装置传输电力,具备:送电线圈单元(400);与送电线圈单元(400)连接的电气设备;以及收纳送电线圈单元(400)和电气设备的壳体(600),壳体(600)包括:位于设置面侧的设置壁(610);以从侧面侧覆盖设置壁(610)的方式设置并在壳体(600)内形成空间的外壳壁(601);划分空间的划分壁(660);以及将形成于外壳壁(601)的电力输送面的开口部(601a)封闭并且容许送电线圈单元(400)传输电力的盖部(620A),划分壁(660)以将壳体(600)的空间划分为收纳电气设备的电气设备收纳部(520)和盖部(620A)所处且收纳送电线圈单元(400)的线圈单元收纳部(510)的方式设置,外壳壁(601)和划分壁(660)由金属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645180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565062.6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汤浅浩章
IPC: H02J5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50/10 , B60L11/182 , H01F27/28 , H01F27/365 , H01F27/38 , H01F38/14 , H02J7/025
Abstract: 一种受电装置和送电装置。在所述受电装置中,铁氧体(15)包括:环状的线圈台(30),在其相对面侧配置受电线圈(9);和突出部(31),其从线圈台(30)中的位于比受电线圈(9)靠内侧的位置的部分朝向受电方向突出,在铁氧体(15)的背面,由突出部(31)和线圈台(30)形成中空部侧,滤波线圈沿着中空部(37)的内周面(48)设置。(37),受电线圈(9)设置于突出部(31)的外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642761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607851.1
申请日:2016-07-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汤浅浩章
IPC: B60L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2 , B60L3/0015 , H01F27/02 , H01F38/14 , H02J50/10 , Y02T10/7005 , Y02T10/7072 , Y02T90/122 , Y02T9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受电装置以及搭载该受电装置的车辆。车辆(3)在其底面侧设置有从送电装置以非接触方式接受电力的受电装置(4),该受电装置(4)的框架(31)具有从中央朝向端部呈辐射状延伸的多个辐射肋(R2),设备(91)的车辆侧与基座(50)抵接,与车辆相反的一侧与保护罩(20)抵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534141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180070923.9
申请日:2011-05-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汤浅浩章
IPC: B60R16/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6/0239 , H05K5/00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搭载用装置,在上部壳体侧凸缘(101a)与下部壳体侧凸缘(102a)之间设置有重叠区域(LR1),该重叠区域(LR1)是以使下部壳体侧凸缘(102a)的外侧端部位置(L2)相对于经过上部壳体侧凸缘(101a)的外侧端部并与上部壳体(101)的侧壁(101b)平行的虚拟线(L1)位于相同的位置的方式设置的区域,或者是以使下部壳体侧凸缘(102a)的外侧端部位置(L2)相对于虚拟线(L1)位于上部壳体(101)的侧壁(101b)侧的方式设置的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112112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110026453.1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评价方法通过针对具备能够由冷却液冷却的一对公端子(11)的充电连接器中的一对公端子(11),将具备一对母端子(100)的评价夹具中的一对母端子(100)进行连接,从而评价充电连接器的冷却性能。该评价方法具备:连接工序,将一对母端子(100)连接到一对公端子(11);调整工序,调整公端子(11)与母端子(100)之间的连接状态,使得公端子(11)以及母端子(11)之间的接触电阻为0.06mΩ以上而0.15mΩ以下;以及评价工序,在调整工序后,根据向公端子(11)以及母端子(100)供给400A的充电电流30分钟时的公端子(11)以及母端子(100)的温度是否为90℃以下,来评价冷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284050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374945.6
申请日:2019-10-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汤浅浩章
IPC: H01F38/14 , H01F27/28 , H01F27/245 , H02J5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单元,包括:壳体、铁氧体板、线圈和屏蔽件,所述壳体包括内侧主表面和外侧主表面,所述铁氧体板包括: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面向所述内侧主表面;以及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二主表面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反地定位,所述线圈被设置在第二主表面侧上,所述屏蔽件被设置在第一主表面侧上,所述铁氧体板包括露出部,所述露出部通过形成台阶部而通过所述屏蔽件露出,从所述铁氧体板的外周边缘到线圈的外周边缘的长度比从位于所述露出部处的所述屏蔽件到所述铁氧体板的外周边缘的长度短。
-
公开(公告)号:CN111048276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1910962293.4
申请日:2019-10-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汤浅浩章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圈单元。电力接收侧线圈单元(4)包括:壳体(20)、铁氧体(25)、电力接收线圈(15)、屏蔽件(26)和金属构件。金属构件包括周壁(51)、分隔壁(53)和屏蔽件(28)。铁氧体(25)包括第一主表面(25a)和第二主表面(25b)。电力接收线圈设置在第二主表面侧上,并且屏蔽件设置在第一主表面侧上。屏蔽件具有外周边缘,该外周边缘包括离开第一主表面地延伸的台阶部(26d)。铁氧体包括露出部,该露出部通过形成台阶部而通过屏蔽件露出。在从铁氧体板的外周边缘向金属构件的分离方向上,从铁氧体板的外周边缘到金属构件的长度比露出部的长度长。
-
公开(公告)号:CN113112112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026453.1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评价方法通过针对具备能够由冷却液冷却的一对公端子(11)的充电连接器中的一对公端子(11),将具备一对母端子(100)的评价夹具中的一对母端子(100)进行连接,从而评价充电连接器的冷却性能。该评价方法具备:连接工序,将一对母端子(100)连接到一对公端子(11);调整工序,调整公端子(11)与母端子(100)之间的连接状态,使得公端子(11)以及母端子(11)之间的接触电阻为0.06mΩ以上而0.15mΩ以下;以及评价工序,在调整工序后,根据向公端子(11)以及母端子(100)供给400A的充电电流30分钟时的公端子(11)以及母端子(100)的温度是否为90℃以下,来评价冷却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