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冷却系统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50345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210655009.0

    申请日:2022-06-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用冷却系统具有:第一散热器,搭载于车辆,并且能够冷却由电力驱动的动力单元;及第二散热器,搭载于所述车辆并且以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不与所述第一散热器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该第一散热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及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的至少一方,能够对控制该车辆的自动驾驶的自动驾驶控制设备进行冷却。

    车室构造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0663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011393982.7

    申请日:2020-12-03

    Abstract: 车室构造包括:车辆用座椅,配置于车室内并且配置于电子设备的车辆上方侧;第一板部,构成地板的一部分,以在从车辆上下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电子设备重叠的方式配置,将该电子设备从车辆下方侧直接或经由构件而支承,所述地板将所述车室内与车室外分隔并且构成该车室的车辆下方侧的部分;及第二板部,构成所述地板的一部分,以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与该电子设备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车辆前方侧。

    车辆前部构造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0383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0549967.X

    申请日:2022-0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构造,具备在车辆的前部的车宽方向两侧部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前侧框架。在左右的前侧框架的前端部设有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沿车辆前后方向压缩变形的变形部。在与左右的前侧框架对应的车辆上方侧处,对车室的地板部进行支撑的左右的前纵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右的前纵梁的前部和左右的变形部由左右的连结部件相连。左右的连结部件构成为与左右的前纵梁相比相对于正面碰撞的碰撞载荷更容易塑性变形。

    电动汽车用冷却系统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0345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0602548.8

    申请日:2022-0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冷却系统。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汽车用冷却系统具有:第一散热器,其被搭载于车辆上,并且能够对利用电力而被驱动的动力单元进行冷却;第二散热器,其被搭载于所述车辆上且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车辆前方侧,并且能够对控制该车辆的自动驾驶的自动驾驶控制设备进行冷却。

    车辆用支柱构造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24710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047591.8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支柱构造。车辆用支柱构造具备:车辆用支柱,包含沿着风挡玻璃的车辆宽度方向外端部地延伸的第一柱和相对于上述第一柱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的第二柱;及透明窗部件,架设于上述第一柱与第二柱之间而覆盖由上述第一柱和第二柱形成的开口,并且能够目视确认车辆外部。上述车辆用支柱在侧视下由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部和从该直线部的上端部弯曲而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曲部形成为R状。

    车辆下部结构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7689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191424.2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具有:中央轨道部,配设于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前侧轨道部和后侧轨道部,分别配设于所述中央轨道部的车辆前方侧和车辆后方侧;前侧连结轨道部,将所述中央轨道部与所述前侧轨道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结;后侧连结轨道部,将所述中央轨道部与所述后侧轨道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结;第一安装部,支承构成舱室的车身;以及第二安装部,支承所述车身。

    翼子板内衬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943297U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20469309.5

    申请日:2022-03-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翼子板内衬。该翼子板内衬被设置在车辆的前轮的轮室内,具备从上方覆盖前轮并弯曲成拱形的内衬主体部、及从该内衬主体部的前侧的下端向前方延伸且其前端与设置在车辆前端部的前保险杠外罩连接的下壁部,在该下壁部的后端部形成有一边向后方延伸一边上方倾斜的斜面,从车宽方向看,该斜面被构成为,以其延长线从前轮的刹车盘的中心通过的角度倾斜;从车宽方向看,下壁部的底面的前端位于前保险杠外罩的前表面的延长线上。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能够将流经车辆下方的行驶气流和与车辆的前表面接触的行驶气流均作为冷却气流有效地引导至刹车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