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58125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580021639.0
申请日:2015-05-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前保险杠(12)中,在保险杠RF(20)的弯曲部(30)上安装有支承部件(60),支承部件(60)从保险杠RF(20)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出。因此,如果在碰撞体向车辆角部发生碰撞时压力管受到按压,则反力会从支承部件(60)作用于压力管从而使压力管变形。由此,能够检测到与碰撞体发生的碰撞。在此,在从后侧向支承部件(60)输入了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支承部件(60)会从保险杠RF(20)脱离。因此,在破坏试验中,在支承部件(60)与支承部件(60)的车辆后侧的副散热器发生干涉时,能够使支承部件(60)从保险杠RF(20)脱离。由此,能够抑制或防止对于副散热器的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05501162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510648747.2
申请日:2015-10-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19/18 , B60R19/48 , B60R21/0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483 , B60R19/023 , B60R19/44 , B60R2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的车辆保险杠结构。所述车辆保险杠结构包含:在保险杠罩的后侧处的保险杠加强件;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前侧的缓冲器;以及包含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与所述缓冲器之间的压力管的行人碰撞检测传感器,其中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宽度方向外端的位置设定在第一法线和第二法线之间,其中前后基准线穿过前发动机罩的宽度方向外端或裙板上构件的宽度方向外端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法线穿过在所述前后基准线和所述保险杠罩之间的交点且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宽度方向外端的法线平行,并且所述第二法线向所述第一法线的宽度方向内侧偏移100mm。
-
公开(公告)号:CN106029450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580007859.8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东町直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48 , B60R19/04 , B60R19/18 , B60R19/22 , B60R19/483 , B60R2019/1873
Abstract: 在前保险杠(12)中,与保险杠RF(20)分体构成的支承部件(30)被组装到保险杠RF(20)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上,且支承部件(30)从保险杠RF(20)的车宽方向两端起向车宽方向外侧且车辆后侧延伸。此外,支承部件(30)被邻接配置于减震器侧部(54)以及压力管侧部(76)的车辆后侧。因此,即使在因保险杠RF(20)的加工上的制约等而不能在车辆(10)的角部(10A)的车辆后侧配置保险杠RF(20)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支承部件(30)而从车辆后侧对减震器侧部(54)以及压力管侧部(76)进行支承。由此,在与碰撞体碰撞时,能够通过支承部件(30)而产生对于压力管(72)的反力。其结果为,能够在角部(10A)处检测到与碰撞体的碰撞。
-
公开(公告)号:CN10602945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80007859.8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东町直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48 , B60R19/04 , B60R19/18 , B60R19/22 , B60R19/483 , B60R2019/1873
Abstract: 在前保险杠(12)中,与保险杠RF(20)分体构成的支承部件(30)被组装到保险杠RF(20)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上,且支承部件(30)从保险杠RF(20)的车宽方向两端起向车宽方向外侧且车辆后侧延伸。此外,支承部件(30)被邻接配置于减震器侧部(54)以及压力管侧部(76)的车辆后侧。因此,即使在因保险杠RF(20)的加工上的制约等而不能在车辆(10)的角部(10A)的车辆后侧配置保险杠RF(20)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支承部件(30)而从车辆后侧对减震器侧部(54)以及压力管侧部(76)进行支承。由此,在与碰撞体碰撞时,能够通过支承部件(30)而产生对于压力管(72)的反力。其结果为,能够在角部(10A)处检测到与碰撞体的碰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