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92627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12639.6
申请日:2014-05-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江苏朗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8L67/04 , C08L3/02 , C08L1/02 , C08L5/08 , C08K13/02 , C08K3/36 , C08K3/22 , C08K13/04 , C08K7/00 , C08K13/06 , C08K9/00 , C08K3/04 , C08K3/34 , C08K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基聚合物材质血液透析器壳体材料。该壳体材料为共混物,包括环境友好型生物基聚合物、增塑剂、润滑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无机填料;其中各原料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如下:环境友好型生物基聚合物90~99﹪、增塑剂0.4~8﹪、润滑剂0.2~6﹪、抗氧化剂0.1~2﹪、热稳定剂0.2~3﹪、无机填料0.1~4﹪。本发明原料环境友好型生物基聚合物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能降解等优点。本发明制备的环境友好型生物基聚合物材质的血液透析器壳体具有更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明显减少血液透析的副作用,且废弃的血液透析器壳体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降解,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2816287B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210312178.0
申请日:2012-08-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有机聚合物凝胶因子、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优良凝胶性能的有机聚合物凝胶因子。该有机聚合物凝胶因子是以芳香族聚合物为主链,将其进行结构修饰,使其侧链含有苯磺酰亚胺基,从而能够高效地与极性有机溶剂分子形成氢键交联结构,进而形成凝胶,在水处理剂、海上溢油、生物组织工程、药物运输、食品、化妆品、生物传感和敏感器件制备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897309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40142.8
申请日:2014-04-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L27/18 , C08L71/02 , C08L61/16 , C08L39/06 , C08L77/00 , C08L79/08 , C08J9/30 , C08J9/26 , B29C47/9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92 , B29B7/46 , B29B7/72 , B29B7/7461 , B29B7/90 , B29C47/0021 , B29C2947/92514 , B29C2947/926 , B29C2947/92704 , B29C2947/92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耐高温型含氟聚合物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含氟聚合物、微相分离诱导聚合物、致孔剂、辅助诱导剂高速混合均匀,经过超临界-双螺杆挤出机成膜系统挤塑工序,得到初始微孔材料,再浸入凝固浴中,并以一定的速率进行牵引拉伸后浸入到清洗浴中振荡清洗,得到耐高温型含氟聚合物微孔材料。本发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体系的增塑助剂,可降低含氟聚合物的熔体粘度,可使得含氟聚合物的加工温度至少降低20℃;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绿色溶剂,避免了采用大量有机溶剂,且使得所制备的微孔材料不会存在溶剂残留的问题,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2888062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332671.9
申请日:2012-09-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L27/06 , C08L23/06 , C08L23/30 , C08L29/04 , C08L23/28 , C08K3/34 , C08K3/04 , C08K3/16 , C08K3/32 , C08K3/30 , C08K3/24 , C08K7/00 , C08K3/08 , C08J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 Y02P20/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异相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热交换异相复合薄膜由高聚物、金属化合物和高导热导电材料组成,其中金属化合物以晶相粉粒分散在高聚物基体中,形成多相固态薄膜;高聚物具有可溶性或可熔性,金属化合物具有层状、网状或孔状结构,高导热导电材料具有层状、管状或其它晶格结构,并且高导热导电材料质量占高聚物和金属化合物总质量的1%~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热交换异相复合薄膜不仅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和透湿性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或尺寸稳定性,以及传热性与导电性,在空气换热器、废水热能回收装置以及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实际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516654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10378277.4
申请日:2011-1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L23/12 , C08L27/06 , C08L23/06 , C08L29/04 , C08L27/12 , C08L23/28 , C08L23/30 , C08L23/08 , C08K7/00 , C08K7/24 , C08K7/26 , C08K3/34 , C08K3/22 , C08K3/32 , C08K3/30 , C08J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相离子交换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异相离子交换复合薄膜由高聚物和离子交换树脂形成的成膜树脂和无机物组成,其中无机物以晶相粉粒分散在成膜树脂中,形成多相固态薄膜;成膜树脂具有可溶性或可熔性,无机物具有层状或孔状结构;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成膜树脂的含量为10%~80%,无机物的含量为20%~9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异相离子交换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吸湿透湿性能,同时具有优良的力学强度或尺寸稳定性,在空气换热器、离子交换膜、海水淡化电渗析膜以及记载文字的特种功能纸张等领域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467894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372686.2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L27/16 , C08L29/04 , C08L83/04 , C08K13/02 , C08K3/04 , C08K5/20 , C08K5/54 , C08K5/01 , C08K5/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偏氟乙烯/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为共混物,该共混物包括聚偏氟乙烯、石墨烯、分散剂、润湿剂、表面活性剂、相容剂;各原料在一种聚偏氟乙烯/石墨烯复合材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聚偏氟乙烯65~95%、石墨烯0.1~20%、分散剂0.1~10%、润湿剂0~10%、表面活性剂0~5%、相容剂0~2%。将各原料组分经高速混合机混合后,经熔融共混得到聚偏氟乙烯/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中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不使用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节省能源,绿色环保等特点,可应用在压电材料、热电材料、介电材料、导电材料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504322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10347814.9
申请日:2011-1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92 , B29C2947/92561 , B29C2947/9259 , B29C2947/92704 , B29C2947/92885 , B29C2947/928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临界流体增强含氟聚合物制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首先将双螺杆挤出机的1区和2区预热,然后将含氟聚合物喂入1区,再将温度为31.1~70℃、压力为7.4~25MP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由3区注入到筒体内;调节螺杆熔体泵转速为1~10转/分钟,二氧化碳与含氟聚合物在4~7区进行熔融共混,通过释放二氧化碳,将9区筒内压力降至常压;最后通过模头后挤出成型,得到含氟聚合物制品。本发明方法通过调节熔体泵的转速控制双螺杆筒体内的压力,使二氧化碳流体能均匀、稳定地塑化熔融聚合物,从而降低加工温度5℃~20℃,避免含氟聚合物的分解,拓宽了加工窗口。本发明方法绿色环保,无溶剂污染,可连续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102031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110353059.5
申请日:2011-11-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2F9/10 , C02F1/44 , C02F1/04 , C02F10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28 , Y02A20/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海水淡化装置,包括:原料液罐;透过液罐;汲取液罐;正渗透膜装置,在通过第一进液管、第一出液管与所述原料液罐低渗透压侧相连、在高渗透压侧通过第二进液管、第二出液管与汲取液罐相连;膜蒸馏装置,在膜的一侧通过第三进液管、第三出液管与所述汲取液罐相连,且在所述进液管上设置加热器,在膜的另一侧通过第四进液管、第四出液管与所述透过液罐相连,且在第四出液管上设置冷凝器。本发明的装置可以用于低压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过程,盐的脱出率达到99%以上,且能耗低,可大大降低淡化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08408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18806.9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通量两性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传统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相转化法和复合法,但很难得到通量很大的膜。该方法是超滤膜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然后浸泡于烯烃类阳离子单体溶液中,100~600W紫外灯下辐照3~120分钟,得到阳离子纳滤膜;阳离子纳滤膜用去离子水洗涤,然后浸泡于两性烯烃类单体溶液中,100~600W紫外灯下辐照2~40min,得到两性纳滤膜;最后两性纳滤膜用去离子水洗涤。本发明方法制备的两性纳滤膜在0.5MPa下水通量为55~200L/m2h,对氯化钠、MgCl2、MgSO4截留率分别为40~85﹪、80~97﹪、60~93﹪。本发明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可靠,适用于工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061026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010576547.8
申请日:2010-1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L23/06 , C08L23/12 , C08L29/04 , C08L27/12 , C08L23/28 , C08L27/06 , C08L23/30 , C08K13/02 , C08K3/34 , C08J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公开号为CN1034212A的中国专利提出的一种复合快离子导电薄膜具有透热透湿性能,能够作为透热透湿的复合薄膜而应用。该复合快离子导电薄膜由高聚物、硅酸盐和添加剂组成,硅酸盐以晶相粉粒分散在高聚物中形成多相固态薄膜;高聚物具有可溶或可熔性,硅酸盐具有层状或孔状结构;按照质量百分比计,高聚物的含量为10%~80%,硅酸盐的含量为10%~90%,添加剂的含量为0%~30%。与现有的透热透湿的复合薄膜相比,该复合快离子导电薄膜成本低、工艺简单、透热透湿效果良好,在空气换热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