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折叠钟形鳍结构的水母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835873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96014.2

    申请日:2024-06-20

    IPC分类号: B63H1/30 B63C11/52

    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折叠钟形鳍结构的水母机器人。该水母机器人的伞面体部分是由多个扇形状的折纸单元与多个SMA驱动器交替排布并依次连接组成的,每个折纸单元的表面均通过折纸工艺成型出多个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并邻接的四棱锥结构的折痕线,当水母机器人收缩时利于节省空间,SMA驱动器中的SMA丝具有受热弯曲的特性,使得水母机器人的伞面体部分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表现出可变刚度,水母机器人收缩时凸起的四棱锥结构能够防撞缓冲,起到保护作用。本发明充分利用折纸结构的折叠特性和SMA丝的受热弯曲特性实现了伞面体的收缩,利于缩小水母机器人体积、便于携带、制作成本低。

    一种无人帆船的虚拟锚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409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50492.7

    申请日:2024-06-28

    IPC分类号: G05D1/43 G05D109/3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无人帆船锚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人帆船的虚拟锚泊方法。该方法收集当前海域的风速风向数据和水文数据;使用定位系统确定无人帆船的初始位置;根据实时风速风向数据,执行舵动作逻辑,进行虚拟锚泊;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实时调整舵操作,使无人帆船沿预定路径航行;持续监控无人帆船的位置信息,调整模糊控制算法,以维持高精度锚泊。本发明通过精确控制舵的操作,实现在较大风速风向下的高精度锚泊。优化的控制算法减少了不必要的能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避免了传统锚泊方式中的物理损耗,降低了维护成本。能够适应多种海况,包括4级海风的恶劣工况。

    一种无人帆船的虚拟锚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409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50492.7

    申请日:2024-06-28

    IPC分类号: G05D1/43 G05D109/3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无人帆船锚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人帆船的虚拟锚泊方法。该方法收集当前海域的风速风向数据和水文数据;使用定位系统确定无人帆船的初始位置;根据实时风速风向数据,执行舵动作逻辑,进行虚拟锚泊;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实时调整舵操作,使无人帆船沿预定路径航行;持续监控无人帆船的位置信息,调整模糊控制算法,以维持高精度锚泊。本发明通过精确控制舵的操作,实现在较大风速风向下的高精度锚泊。优化的控制算法减少了不必要的能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避免了传统锚泊方式中的物理损耗,降低了维护成本。能够适应多种海况,包括4级海风的恶劣工况。

    基于多尺度傅里叶融合神经算子的海温补全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6554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796543.2

    申请日:2024-06-20

    IPC分类号: G06T5/60 G06T5/10 G06T5/77

    摘要: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多尺度傅里叶融合神经算子的海温补全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步骤S1、预训练,通过预训练得到均值多尺度解耦的频率信号学习模块和波动多尺度解耦的频率信号学习模块的权重;步骤S2、基于预训练的多尺度波动频率信号学习,得到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三个不同尺度的频率信号,步骤S3、基于多尺度傅里叶融合神经算子的补全,得到补全的图像;步骤S4、全局和局部多尺度判别。通过本发明使得补全的图像更符合真实海温图像,提高了补全的质量。

    一种海洋拖曳缆记忆合金自控压载器

    公开(公告)号:CN11784232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13077.6

    申请日:2024-01-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拖曳缆记忆合金自控压载器,其包括主体结构、感知模块、控制仓、侧翼、尾翼以及缆绳连接装置。感知模块包括倾角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采集控制器,倾角传感器用于感知压载器本身左右是否平衡,压力传感器用于感知当前位置的深度。侧翼采用软体翼结构并配置有侧翼驱动单元,该侧翼驱动单元采用SMA丝驱动单元。压载器悬挂于船体底部,当船体向前加速、减速以及转弯行驶时,通过感知模块感知压载器本身是否左右平衡以及当前的深度位置,并且在需要调整时,由控制仓控制侧翼驱动单元动作,进而带动侧翼实现扇动,帮助压载器重新恢复到竖直面进行工作,另外侧翼、尾翼和缆绳连接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保持压载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