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05336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799162.6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灵活切割烟雾鲁棒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定动机和模型,利用切L2,p范数代替主成分分析中平方L2范数作为距离度量,并定义模型;S2、标出高峰区域和非高峰区域;S3、在数据集上可视化PCA和PCA‑L2,p的投影方向;当p为一个小值时,PCA‑L2,p的投影方向明显偏离于PCA的投影方向;相反,当p为一个较大值时,PCA‑L2,p能够学习到一个更好的投影。在数据集中插入野值,使在移除野值对主成分分析模型的影响后,L2,p‑范数距离度量能通过选择一个p值来获得更稳健的投影,并将p定义为一个大的值,准确率高,利用所提范数的切割特性,即使p值很大,噪声的影响也不会被放大。
-
公开(公告)号:CN11323759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675427.1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 信阳师范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木微钻阻力仪及其评价木材质量的方法,该阻力仪包括:包括第一电机系统、第二电机系统、机械传动装置、钻针、钻针支撑部件、钻针位移测量装置、控制手柄和外壳,第二电机系统设置在机械传动装置上,第一电机系统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带动第二电机系统和钻针前后移动,第二电机系统驱动钻针旋转。该仪器用于木材密度、树木年轮、木材腐烂程度、木材空洞及裂缝的大小及位置等方面的微损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20032721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114312.3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IPC: G16B40/00 , G06V20/13 , G06V20/10 , G06Q50/02 , G06Q50/26 , G06N5/01 , G06N20/00 , G06N20/20 ,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杉木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属于模型构建领域,本申请以广东省野外调查数据、Landsat 8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光谱波段因子、植被指数和纹理因子,分别构建了K最近邻回归(KNN)、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随机森林(RF)三种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并使用误差方程对样地尺度和遥感模型尺度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分析不同尺度不确定性对AGB估测的影响。相较于样地尺度,遥感模型尺度的不确定性仍然是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而在遥感尺度中,RF是估测效果最好的模型。本申请从样地尺度和遥感模型尺度两种方面来分析对杉木地上生物量估测的影响,可为更准确地估测地上生物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7362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21515.1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IPC: G06V10/764 , G06V20/17 , G06V20/40 , G06V10/44 , G06V10/82 , G06V10/26 , G06N3/0499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95 , G06N3/0455 , G06N3/098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航空林火图像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林火视频为数据源;通过预处理方法筛选出图像,构建林火图像数据集,同时运用数据增强技术,丰富数据多样性,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在特征提取阶段选用10层ViT作为主干网络,采用交叠滑动窗格方式图像序列化,嵌入位置信息后作为第1层ViT的输入,将前9层ViT提取的区域选择模块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层感知器机制批量嵌入第10层ViT,有效放大子图间的微差异以获取小目标特征;采用对比特征学习策略,构建目标损失函数进行模型训练,获得图像类别标签,有效提高模型的特征学习能力和识别准确率。本申请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提高航空林火图像识别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362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21535.9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针对林火识别的火焰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采用HistSplineReg分割法对各颜色通道进行多阈值分割,以保证图像分割细节清晰,计算并记录各通道上的分割区域为SR,SG和SB;(2)在各分割区域中选择一个代表点,并将代表点按颜色空间的排序顺序重新组合,形成区域的像素表示;(3)最后将像素代表点与提供的监督信息进行比对,检索出所在的目标区域;(4)获取“火”代表点所在的划分子集及其对应的火焰像素区间。该方法在保证实时性检测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较高的火焰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警率。其次,综合林火的这两项检测指标,基于YCbCr的火焰判据更适合真实场景的林火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5377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17654.5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机载激光雷达估算荒漠地区灌木地上生物量的方法,包括:(1)获取机载激光雷达遥感数据;(2)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预处理;(3)地面调查;(4)获取激光雷达点云变量;(5)构建生物量反演模型;(6)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估测。该发明提出的基于激光雷达估算荒漠地区灌木地上生物量的方法解决了传统地面调查方法耗时耗力且时效性低、需要破坏性取样的缺陷;弥补了卫星影像和可见光影像对荒漠稀疏矮小植被无法精准获取垂直结构信息的缺陷;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进一步提高了生物量的估算精度,充分利用每一个机载雷达的点云变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70533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0799165.X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独立共享空间距离度量学习的无人机多视图火人烟识别方法,属于模式识别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无人机在林区实时采集数据来获取无人机航测数据,对获取的视频进行联合平差处理,对视频进行单元拆分识别得到视频中的人物、烟雾、火焰图像,并对其特征进行识别、提取和标注;S2、将采集到的实时图像进行多视图处理,提取图像的HSV颜色特征作为图像的第一视图,然后通过LBP算法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作为图像的第二视图;S3、将数据带入多视图识别方法进行识别,该基于独立共享空间距离度量学习的无人机多视图火人烟识别方法,容易实现,并且易于优化,很好地解决了描述的目标可能存在视图缺失导致无法保证共享特征模式的有效表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78218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1406318.6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IPC: G06V20/17 , G06V20/40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适应融合的森林烟火识别数据增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森林烟火数据采集,数据集构建,数据集分析和融合数据增广;本发明在加权叠加基础上考虑样本分布不均衡问题,根据类别偏重随机提取标注框,同时结合马赛克数据增广的背景复用特点,设计IOA阈值过滤,满足条件的提取标注框与马赛克样本做线性特征融合,在保证不损失马赛克样本信息基础上拓展目标信息密度,从而提升原始样本信息利用率,解决了原始样本中目标过于集中图片中心问题,实现数据量的扩充,可以有效的缓解样本分布不均衡问题,均匀样本标注框出现的位置,提升原始样本信息利用率,极大的增加了森林烟火数据样本的规模,提高了森林烟火识别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489480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810222310.6
申请日:2018-03-1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IPC: G01C21/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飞机航迹直线转弯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航迹数据步骤、方位角差值计算步骤、方位角差值求和步骤、第一航迹判断步骤、第一水平距离计算步骤、第二航迹判断步骤、第二水平距离计算步骤、第三航迹判断步骤和终止步骤,通过有效地将航迹分段,通过阈值控制从而提取直线段和转弯段,进而灵活地控制直线段和转弯段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866468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711088633.2
申请日:2017-11-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林蓄积生产潜力及其计算方法,在断面积生产潜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蓄积生产潜力指标,详细给出该指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对指标进行验证,首先给出了蓄积生产潜力的概念;假定林分为等株生长,利用数学理论推导出蓄积生产潜力计算方法,详细给出了该指标的计算流程,以整个吉林省栎类混交林和慢阔类混交林共1912个面积为0.06公顷的固定样地的4次连续观测数据为实例对蓄积生产潜力指标进行验证与分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稳定性好,计算准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