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水泥胶砂和混凝土中最佳石粉含量的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3223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741841.9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确定水泥胶砂和混凝土中最佳石粉含量的试验方法,包括获取机制砂母材,利用机制砂母材生产机制砂和石粉;进行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水泥胶砂性能试验,不同组机制砂水泥胶砂由不同含量的石粉等质量取代水泥制备;对n组机制砂水泥胶砂进行性能试验;进行不同石粉含量和机制砂细度模数的机制砂混凝土性能试验,采用n种不同细度模数的机制砂,利用每一种细度模数的机制砂制备n组机制砂混凝土,不同组机制砂混凝土由不同含量的石粉等质量取代水泥制备;对n组机制砂混凝土进行性能试验。本申请解决了目前缺乏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水泥胶砂和混凝土性能影响判断,无法确定机制砂水泥胶砂和混凝土中最佳的石粉含量的问题。

    基于APH-SLP的机制砂生产系统布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0974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691852.0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PH‑SLP的机制砂生产系统布局方法,包括如下过程:划分机制砂生产系统区域;按照划分的生产系统区域,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选取合适标度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各权重值、CI和CR值;一致性检验;根据权重大小,结合SLP方法得出方案集;基于AHP法得到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优方案。根据AHP方法得到各个功能区所布置的区域范围,结合SLP方法得到的各功能区的工作关系强度,得出机制砂生产系统布局方案集,解决机制砂生产系统布局的定性与定量评估问题,再根据AHP方法对SLP方法中的工作关系强度进行权重赋值,并综合评分,从而克服布局结果非唯一性的局限性,得到最优的布局方案。

    一种高压气体膨胀破岩能效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6441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10186.6

    申请日:2024-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气体膨胀破岩能效测试装置,涉及高压气体破岩技术领域,包括承压仓和监测装置,所述承压仓内能够形成密封的试验腔体,试验腔体内用于放置环境模拟材料体,环境模拟材料体内用于设置膨胀管,监测装置的监测端位于试验腔体内并能够监测试验腔体内的温度和压强,该装置能够使高压气体膨胀破岩能效测试更为精准,而且不会影响到作业现场的环境;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压气体膨胀破岩能效测试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高压气体膨胀破岩能效测试装置对膨胀管进行测试,使测试时的高压气体膨胀效果与实际高压气体膨胀效果更为接近,使测试更为精准;还能够避免在进行原位测试时破坏作业现场,使作业现场的环境不会受到影响。

    应用于长隧道施工区域的降温除尘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2288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328394.2

    申请日:2023-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长隧道施工区域的降温除尘系统及方法,包括:通风组件,具有相连通设置的送风输入端和送风输出端及相连通设置的排风输入端和排风输出端,送风输入端位于隧道非施工区域的入口端,送风输出端位于隧道施工区域的顶部;排风输入端位于隧道施工区域的底部,排风输出端位于隧道非施工区域;制冷组件,设置于隧道施工区域;喷雾组件,设置于隧道施工区域,制冷组件的融水排出端与喷雾组件之间相接通设置。解决了在长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难以根据现场工程有效利用隧道空间布置以及冷热气流循环对流,导致降温除尘效果不佳,施工成本高,难度大,同时无法适应长距离非直线段隧道建设施工,难以满足施工需求的技术问题。

    一种浅埋过河隧道施工方法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2782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87250.9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浅埋过河隧道施工方法,涉及隧道施工,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标定隧道过河段平面布置的实际位置,修筑围堰,同时埋设排水管将河水从上游引排到下游,疏干河道;(2)根据隧道过河段平面布置图圈定河谷冲积物的清理区域,标记清理区域的轴线位置,计算清理区域的纵向长度和横向长度,清理清理区域内隧道基岩顶面之上的河谷冲积物;(3)测量隧道基岩顶面标高,计算隧道洞顶岩层厚度,根据清理区域的纵向长度和横向长度在隧道基岩顶面之上浇筑混凝土层,局部打入锚杆将混凝土层与隧道基岩结合加以固定;(4)开挖隧道;(5)拆除围堰,恢复河道。本发明能够减少浅埋过河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河水下渗和地层变形的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