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15838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13774.1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增强安全性的棒状核燃料元件,包括棒状的U3Si2基芯体,所述U3Si2基芯体内开设有中孔,所述U3Si2基芯体外是锆基合金材质的包壳,所述包壳的两端均密封一个端塞,所述U3Si2基芯体与包壳之间是冶金结合层。与现役棒状核燃料元件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取消了现役元件的贮气腔、压紧弹簧、芯块与包壳之间的间隙,燃料芯体采用中间带孔的U3Si2基材料(包括U3Si2),芯体中心预留的中孔可储存裂变气体并吸收部分辐照肿胀,元件内部是真空状态而不是填充惰性气体。本发明优点在于:不仅降低燃料芯体的运行温度和堆芯储能,同时减缓了棒状核燃料元件的PCI问题,从而提高了棒状核燃料元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9398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627698.4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7/017 , G21C13/0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17 , G21C13/0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上部插入仪表的核反应堆压紧部件,由压盖、操作杆、中心导筒、棒连接板、弹簧座和压紧弹簧组成;堆内测量仪表从压盖插入,通过压紧弹簧和弹簧座插入燃料组件导向管。压紧弹簧和弹簧座能够为测量仪表的插入提供导向,保证其能顺利插入燃料组件导向管。本发明简化了操作杆与中心导筒配合连接,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另外提高了棒连接板与中心导筒的连接位置,能够使用较长的相关组件棒,有利于延长相关组件的寿命,提高相关组件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4724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193339.1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3C14/06 , G21C7/10 , G21C3/20 , G21C3/07 , G21G4/02 , G21F1/12 , G21C7/103 , C23C14/16 , C23C14/34 , C23C1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压水堆相关组件氚排放的表面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阻氚涂层制备技术领域。该表面涂层包括沉积在压水堆相关组件表面上的阻氚涂层,沉积于阻氚涂层表面的增韧涂层;阻氚涂层为金属氧化物涂层或金属氮化物涂层,金属为铝、铬、锆、钛、钇或铒中的至少一种;增韧涂层为单一纯组元金属涂层或由几种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单一纯组元金属为纯铝、纯铬、纯锆或纯钛;合金为不锈钢、镍基合金或锆合金中的一种。本发明通过增韧涂层的设计,改善了单一氧化物或陶瓷涂层的脆化开裂倾向,阻止了涂层向高温高压水中的溶解,达到压水堆相关组件包壳管的阻氚渗透性能、阻氚渗透的可靠性显著提高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22372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48918.9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防渗漏水池,壁体由金属板拼焊而成,拼焊焊缝背侧设置有检漏槽,多个检漏槽连通形成检漏管路,检漏管路在最低位置设置有废液出口,除废液出口外,检漏管路配置为封闭气密结构。该防渗漏水池能够利用氦检漏或气密试验等方法快速定位发生渗漏的焊缝位置,有效提高核电站水池的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渗漏水池的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41583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910713774.1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增强安全性的棒状核燃料元件的制造方法,涉及核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U3Si2基铸锭;S2、烧制U3Si2基芯体;S3、管坯制造;S4、清洗;S5、焊接;S6、热轧,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取消了现役元件的贮气腔、压紧弹簧、芯块与包壳之间的间隙,燃料芯体采用中间带孔的U3Si2基材料(包括U3Si2),芯体中心预留的中孔可储存裂变气体并吸收部分辐照肿胀,元件内部是真空状态而不是填充惰性气体。本发明优点在于:不仅降低燃料芯体的运行温度和堆芯储能,同时减缓了棒状核燃料元件的PCI问题,从而提高了棒状核燃料元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379525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713781.1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3/07 , G21C3/04 , G21C3/16 , G21C3/28 , G21C3/58 , G21C21/02 , G21C21/10 , C22C38/06 , C22C3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事故的棒状核燃料元件,包括设置的两个端塞,两个所述端塞之间安装有不锈钢包壳,所述不锈钢包壳内设有U3Si2芯体,且U3Si2芯体位于两个端塞之间,所述U3Si2芯体内部开设有中孔;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耐事故的棒状核燃料元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U3Si2基铸锭;S2、制备U3Si2芯体;S3、制备不锈钢管坯;S4、清洁;S5、制备元件管坯;S6、热轧。本发明取消了现役元件的贮气腔、压紧弹簧、芯块与包壳之间的间隙,U3Si2芯体中心预留的中孔可储存裂变气体并吸收部分辐照肿胀,元件内部是真空状态而不是填充惰性气体,元件包壳采用不锈钢材料,适用于现役轻水反应堆核电站,比现役棒状核燃料元件具有较强的抗LOCA事故能力和较高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700905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086638.6
申请日:2015-02-1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硼整体型和离散型组合可燃毒物燃料组件,所述燃料组件包括芯块表面涂覆有载硼可燃毒物的整体型可燃毒物燃料棒和载硼离散型可燃毒物棒,还可包括无可燃毒物的燃料棒。所述离散型可燃毒物材料选用含硼的复合材料可燃毒物芯块;其基体相可选用金属氧化物如Al2O3,或合金如Zr-2、Zr-4;弥散相为硼化物,如B4C、ZrB2、BN等。本发明的可燃毒物燃料组件可以将反应性长期、平稳地抑制在尽量低的水平,同时使残留反应性惩罚最小化,解决长周期换料、低可溶硼堆芯、载钚燃料对堆芯反应性控制的需求以及控制棒运行控制模式对可燃毒物布置的约束。
-
公开(公告)号:CN10457562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38096.1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拆式上管座与导向管的连接结构,包括上管座,其上设置导向管孔,导向管孔上部的内径大于下部的内径,形成阶梯面;弹性接头,为管状结构,弹性接头上部包括至少两个弹性卡扣,弹性卡扣的内侧沿周向设置沟槽,弹性接头的下端设置凸台,用于与上管座的导向管孔的下端面配合,限制弹性接头向上的运动;撑紧管,为管状结构,撑紧管上部外侧沿周向设置凸起,凸起用于嵌入弹性卡扣的沟槽,撑紧管用于将弹性卡扣锁定于导向管孔的阶梯面,限制弹性接头向下的运动。本发明的上管座与导向管的连接结构,使用勾取工具将撑紧管取出,弹性接头失去支撑后,将弹性接头压入导向管孔内,即可取出上管座,实现该连接结构的重复安装拆卸。
-
公开(公告)号:CN10457562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483202.1
申请日:2013-10-1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元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料元件的气体吸收装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燃料元件气体吸收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筒状结构的燃料元件包覆材料,以及固定在燃料元件包覆材料中,能够吸收氢和氢的同位素的气体吸收结构,其中,气体吸收结构位于整个燃料元件燃料芯块区域的上部或下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燃料元件的气体吸收装置,可以降低燃料元件内氢和氢的同位素等气体的含量,降低燃料元件包壳氢化和破损的风险,减少氢的同位素的排放和污染,同时不会对燃料元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96933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7198.0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7/00
Abstract: 一种燃料芯块辐照试验装置,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与内管形成封闭的容纳腔,容纳腔中设置有环形芯块。外管的外壁与内管的内壁分别提供外冷却面与内冷却面。该燃料芯块辐照试验装置能够有效降低燃料芯块在辐照试验中的径向温度梯度,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对燃料芯块的辐照行为进行表征,排除温度梯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料芯块辐照试验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