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装置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40276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480073844.7

    申请日:2014-01-23

    Inventor: 冈崎多佳志

    Abstract: 本发明的热泵装置包括:热源侧冷冻循环,其依次连接压缩机(1)、热源侧热交换器、膨胀阀(4)以及阶式热交换器(5)的热源侧,供制冷剂循环;和负荷侧冷冻循环,其依次连接热媒质运送构件、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阶式热交换器(5)的负荷侧,供热媒质循环,热源侧热交换器以及阶式热交换器(5)在使流体流路截面积为S,使润湿周长为L的情况下,按照4S/L算出的等效直径不足1mm。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剂循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44632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180016373.2

    申请日:2011-01-26

    Abstract: 得到一种能够在低温外部空气条件下进行制热能力提高和效率改善的制冷循环装置。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通过制冷剂配管顺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喷射器、气液分离器,顺次连接气液分离器液体制冷剂流出口、蒸发器和喷射器的制冷剂吸引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制冷剂流出口和压缩机吸入口,在冷凝器和喷射器的制冷剂流入口之间串联地连接内部热交换器和第一流量调整阀,由从冷凝器的制冷剂流出口经由第二流量调整阀和内部热交换器连接到压缩机的中间压力部的第一旁通回路构成,由经由第三流量调整阀连接内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出口和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制冷剂流出口的第二旁通回路构成,在将上述第二流量调整阀打开而使制冷剂流过第一旁通回路的同时,对上述第四流量调整阀进行开或闭的切换,并且关闭或打开第三流量调整阀。

    热交换器、其制造方法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246410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80022321.5

    申请日:2013-04-23

    Abstract: 热交换器,其具备板状的多个翅片(11)和多个扁平管(12);该板状的多个翅片(11)以规定的间隔层叠,空气在其间流动,由含铝的金属制成,并具有插入孔;该多个扁平管(12)是具有长边侧为直线、短边侧为半圆状的曲线的截面形状、在长边侧的两侧外周表面和与翅片(11)接触的短边侧的外周表面上覆盖了钎料的管,以制冷剂沿翅片(11)的层叠方向在管内流动的方式插入到翅片中,并由含铝的金属制成;翅片(11)的翅片垫圈(18)的前端部与扁平管(12)接触,在翅片垫圈(18)的根部与扁平管(12)之间具有间隙;扁平管(12)的覆盖于短边侧的钎料的厚度比覆盖于长边侧的钎料的厚度薄,由具有覆盖在了扁平管(12)的外周表面上的钎料的钎料包覆材料(15)接合翅片(11)与扁平管(12),容易地、可靠地进行接合。

    冷冻循环装置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47048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0980119913.2

    申请日:2009-03-13

    Inventor: 冈崎多佳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冷冻循环装置,其使用第一压缩机和用膨胀机驱动的第二压缩机,在所述冷冻循环装置中设置高低压热交换器,使高低压热交换器的低压侧出口绕过低压部或中间压部,从而调节膨胀机的入口密度。在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的高低压热交换器中,以使膨胀机中的回收动力与第二压缩机的必要动力平衡的方式,使高压制冷剂与在高低压热交换器的高压制冷剂的入口部分支并被减压的减压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量变化,从而调节流入膨胀机的制冷剂的密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