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09789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680904.3
申请日:2014-11-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44
Abstract: 一种具有温度保护功能的电池组电量不均衡状态下的充电方法,涉及一种电池组电量不均衡状态下的充电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电池单体不一致引起的电池组单体之间剩余电量不均衡在电池组充电时会引起过温和温度不均等问题。本方法通过对电池组内电量最高和最低单体热平衡方程的分析确定电池充电末期最高温度,根据电池手册最高工作温度和电池组内最大温差允许范围限定充电电流,保证电池组工作在允许温度范围内。本方法适用于电动汽车、大规模储能系统等串联电池组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300698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10620723.1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J50/12
Abstract: 一种具有高谐振频率稳定性的谐振增强型无线电能传输结构,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谐振频率稳定性的谐振增强型无线电能传输结构,使得耦合系数与负载的变化不影响谐振频率,其原边为定频工作,且电压电流同相位,易于吸收电路与软开关的设计;副边阻抗调节电路一方面使整流桥整个后级的ω0频率分量呈纯阻性,保证负载的变化不影响谐振频率,另一方面使输出电压稳定,满足后级负载的供电需求。同时,相对于现有的无线电能传输副边结构,本发明提出的副边结构具有更大的谐振Q值,从而增强谐振,明显提高弱耦合条件下的传输功率和效率。本发明适用于无线电能传输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3972996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10228189.X
申请日:2014-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J50/12
Abstract: 能量和信息双向无线传输的方法,属于无线传输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无线传输技术无法在实现能量双向传输的同时实现信息双向传输的问题。本发明基于无线传输系统实现,该无线传输系统包括网侧无线能量装置和负载侧无线能量装置,网侧无线能量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端与电网的电信号输出端耦合连接,网侧无线能量装置与负载侧无线能量装置通过磁耦合方式无线连接,负载侧无线能量装置连接负载;所述网侧无线能量装置包括第一DC/DC变换电路、第一变换器、第一谐振电路、第一控制器和第一传感器;负载侧无线能量装置包括第二DC/DC变换电路、第二变换器、第二谐振电路、第二控制器和第二传感器。本发明用于无线传输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346626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329350.8
申请日:2013-07-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J17/00
Abstract: 副端电容选频的多负载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属于无线能量传输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固定结构只能选择性的给指定需要充电的负载充电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能量发射装置和N个能量接收装置,能量发射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供电电源,N个能量接收装置的电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N个负载的电信号输入端,能量发射装置和N个能量接收装置通过耦合方式无线连接;能量发射装置包括发射端变换器和无线能量发射电路,每个能量接收装置包括无线能量接收模块和接收端变换器,无线能量接收模块包括电容装置和电感装置,电容装置包括支路选择器和电容控制电路,电容控制电路包括N条电容支路。本发明用于单能量发射端和多能量接收端的负载充电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457600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54204.8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线圈,属于无线电能传输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线圈的结构匝间寄生电容大,线圈的品质因数低,进而导致无线磁耦合共振式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低的问题。一种用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线圈,为平面螺旋结构,每匝线圈均为正多边形,且每个正多边形的几何中心均位于同一点,任意一匝多边形的顶点与相邻匝多边形边的中点正对。便于加工于印刷电路版中,能够将匝间寄生电容至少降低40%至80%,同时降低由于并行走线导致的临近效应和涡流效应产生的热损耗,线圈的品质因数提高50%,进而提高无线磁耦合共振式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适用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409789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80904.3
申请日:2014-11-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43
Abstract: 一种具有温度保护功能的电池组电量不均衡状态下的充电方法,涉及一种电池组电量不均衡状态下的充电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电池单体不一致引起的电池组单体之间剩余电量不均衡在电池组充电时会引起过温和温度不均等问题。本方法通过对电池组内电量最高和最低单体热平衡方程的分析确定电池充电末期最高温度,根据电池手册最高工作温度和电池组内最大温差允许范围限定充电电流,保证电池组工作在允许温度范围内。本方法适用于电动汽车、大规模储能系统等串联电池组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347911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452839.9
申请日:2014-09-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35 , H01M10/6571 , H01M10/6563
Abstract: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冷热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一种针对串联电池组所处环境的控制的系统及控制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性能急剧衰退,无法正常充电,而且放电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每个电池模块与卡具之间设有一块电加热膜,电池箱体的内表面均匀铺设有绝缘隔热层,每个电池模块内设有一个温度传感器,电池箱体的侧面开有三个通风口,一号风扇固定中间的通风口内侧,每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的一个信号温度信号输入端,微处理器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组内的温度数据,并根据温度数据控制加热膜或风扇工作,实现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组所处环境的温度的控制。本发明适用于控制电池组所处环境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151825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10121146.7
申请日:2013-04-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J7/02
Abstract: 室内移动机器人非接触自主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涉及无线电能传输、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移动机器人非接触自主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机器人无法进行智能无线充电的问题,采用基于磁耦合谐振原理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对机器人进行非接触无线充电,无线射频收发器收到DSP主控单元发出的充电指令后,将充电指令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充电指令控制语音播放单元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语音指令呼叫机器人充电,固定在待充电的室内移动机器人上的DSP主控单元根据该语音指令进行自主寻源并实现充电;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家庭服务机器人及医疗陪护机器人。
-
公开(公告)号:CN104300698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620723.1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J17/00
Abstract: 一种具有高谐振频率稳定性的谐振增强型无线电能传输结构,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谐振频率稳定性的谐振增强型无线电能传输结构,使得耦合系数与负载的变化不影响谐振频率,其原边为定频工作,且电压电流同相位,易于吸收电路与软开关的设计;副边阻抗调节电路一方面使整流桥整个后级的ω0频率分量呈纯阻性,保证负载的变化不影响谐振频率,另一方面使输出电压稳定,满足后级负载的供电需求。同时,相对于现有的无线电能传输副边结构,本发明提出的副边结构具有更大的谐振Q值,从而增强谐振,明显提高弱耦合条件下的传输功率和效率。本发明适用于无线电能传输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3972995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28183.2
申请日:2014-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J17/00
Abstract: 能量和信息双向无线传输的方法,属于无线传输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无线传输技术无法在实现能量双向传输的同时实现信息双向传输的问题。本发明基于无线传输装置实现,无线传输装置包括网侧无线能量装置和负载侧无线能量装置,网侧无线能量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端与电网的电信号输出端耦合连接,网侧无线能量装置与负载侧无线能量装置通过磁耦合方式无线连接,负载侧无线能量装置连接负载;所述网侧无线能量装置包括第一DC/DC变换电路、第一变换器、第一谐振电路、第一控制器和第一信号识别电路;负载侧无线能量装置包括第二DC/DC变换电路、第二变换器、第二谐振电路、第二控制器和第二信号识别电路;本发明用于无线传输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