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滑雪运动的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4540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16309.5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滑雪运动员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针对滑雪运动的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其包括无人机、定点摄像机、高清视频采集卡、可穿戴传感器系统、服务器端和PC端,无人机的遥控器HDMI接口和定点摄像机的HDMI接口均连至高清视频采集卡,高清视频采集卡连至PC端,PC端通过网络通信将无人机和定点摄像机的视频数据推流至服务器端存储或拉流;可穿戴传感器系统通过蓝牙通信连至智能手机客户端,智能手机客户端通过网络通信将传感器数据传至服务器端存储,服务器端通过网络通信将无人机和定点摄像机的视频数据以及传感器数据发送到PC端进行实时展示及后期同步。该系统和方法能够为教练提供运动员全方位的运动数据。

    柔性可拉伸一体式压电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52867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710839323.3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可拉伸一体式压电橡胶,包括电极复合层A(1)、电极复合层B(2)和压电复合层(3),所述电极复合层A(1)和电极复合层B(2)位于压电复合层(3)两侧。所述电极复合层A(1)和电极复合层B(2)均是通过将导电颗粒填充到柔性聚合物材料中制得;所述压电复合层(3)是通过将压电材料填充到柔性聚合物材料中制得。构成压电复合层和电极复合层中的柔性聚合物材料相同,即为硫化后具有柔性和和拉伸性的混炼硅橡胶。本发明能够在拉伸情况下保持良好的电信号输出能力,在多次拉伸后具有稳定的电性能输出,进而使得该压电橡胶具有良好的可拉伸性能,为人体的可穿戴设备以及大形变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一种蓝宝石基可控剥离柔性PZT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6815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1549571.5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蓝宝石基可控剥离柔性PZT薄膜制备方法,包括:基片的准备;配制PZT前驱体溶液;PZT薄膜的制备:将前驱体胶体旋涂在基片上,并对薄膜进行热处理和退火处理,重复上述步骤,最终可制备出PZT薄膜;电镀液的配制:将六水合氯化镍和硼酸依次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并不断加热搅拌直到充分溶解;Ni应力层的沉积:电镀前预先在PZT薄膜上溅射的金属种子层,然后在金属种子层表面电镀Ni应力层;裂缝的产生:随着电镀时间的增加,PZT薄膜沿着裂缝方向与基片逐渐分离直至完全分开;PZT薄膜的转移:清洗后将其与柔性PET基底粘在一起;柔性PZT薄膜制备完成。本申请通过可控剥离技术制备的柔性PZT薄膜依然保持良好的铁电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及其相应的可穿戴设备以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38095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11549588.0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尺寸小巧、柔性程度高且输出能力高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以及相应的可穿戴设备和制备方法,其中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压电层、第二电极层、间隔层、摩擦层以及第三电极层,压电层中含有至少由压电材料与硅橡胶组成的柔性混合材料,且该压电层经过极化处理能产生压电信号,摩擦层中含有至少由硅橡胶组成的柔性混合材料,压电层的内表面和摩擦层的内表面相对应的区域上都形成有由多个凸起结构阵列排布而成的凸起部分,且该两个内表面相对设置,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分别覆盖在压电层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间隔层具有与压电层的内表面上的凸起部分对应的中空部分,第三电极层覆盖在摩擦层的外表面上。

    磁体阵列平面转动式能量采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05846642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610243463.X

    申请日:2016-04-1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体阵列平面转动式能量采集器,主要依靠紧贴于圆环形永磁铁侧壁上的两块圆形永磁铁转动时的相互作用。外界振动导致其中一块圆形永磁铁产生一定的加速度,当具有一定加速度的圆形永磁铁靠近另一块圆形永磁铁的磁场范围时,两块圆形永磁铁间磁场的斥力作用,导致另一块圆形永磁铁也产生加速度,两块圆形永磁铁间不停的往复运动,且位置改变迅速,直至由于转动永磁铁与圆环形永磁铁侧壁的摩擦作用以及电磁阻尼作用使转动永磁铁中两块圆形永磁铁重新恢复磁场平衡状态为止,至此一次对外界振动的感应过程完成。可最大限度的将外界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能量采集和转化效率较高,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煤机装备无线无源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25625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610695303.9

    申请日:2016-08-2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机装备无线无源监测系统,包括通过无线通信协议连接的上位机接收端和信号采集端,所述上位机接收端由电脑和Zigbee信号接收单元组成,所述信号采集端包括振动能量采集部分、系统电路部分以及壳体部分,所述的振动能量采集部分包括压电单元、磁电单元和摩擦单元,压电单元固结于能量采集仓上壁,摩擦单元固结于能量采集仓下壁,磁电单元悬浮于能量采集仓仓体中心,所述系统电路部分包括电路板卡槽、射频电路、主控电路、能量采集电路和电池腔。本发明可以实现对旋转类重型采煤机械在线状态监测,集成独立能源供给技术和无线数据收发技术,可以免去工业现场布线的步骤、安装更加灵活、监控更加方便。

    TMAH硅雾化气相刻蚀系统
    20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52501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710539774.5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TMAH硅雾化气相刻蚀系统,包括:水冷系统用于冷凝TMAH气体;刻蚀系统用于刻蚀单晶硅以及达到相关刻蚀条件,刻蚀硅片时刻蚀腔内使用的温度高于TMAH沸点,使TMAH呈气态的状态下对硅进行刻蚀;传送系统用于传输以及清洗刻蚀硅片;雾化系统用于产生及输送TMAH液滴至刻蚀腔,通过将TMAH溶液雾化方式,提供浓度更加稳定的TMAH气体,保证刻蚀稳定性;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水冷系统、刻蚀系统、雾化系统及传送系统协调工作。该系统实现硅高速刻蚀,同时刻蚀表面较为光滑;气相刻蚀通过增大刻蚀腔体的气压以进一步提高刻蚀速率。该系统实现了对硅片非刻蚀面上结构实现了有效的保护,保证了硅刻蚀工艺与以完成工艺之间的兼容性。

    基于气相TMAH的硅刻蚀系统
    20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45136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539775.X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1C1/00547 B81C1/0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相TMAH的硅刻蚀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传送系统、刻蚀系统和水冷系统;其中,水冷系统用于冷凝TMAH气体;刻蚀系统用于产生TMAH气体以及输送刻蚀气体至刻蚀腔体刻蚀硅片,刻蚀硅片时刻蚀腔内使用的温度为高于TMAH沸点,使TMAH呈气态的状态下对硅进行刻蚀,并且实现了对硅片非刻蚀面上结构实现了有效的保护,保证了硅刻蚀工艺与以完成工艺之间的兼容性。传送系统用于传输以及清洗所刻蚀硅片;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水冷系统、刻蚀系统、传送系统的协调工作。实验研究证明,该系统实现了硅高速刻蚀的同时得到了较为光滑刻蚀表面,以及达到了同干法刻蚀一样保护了非刻蚀面结构的效果。与此同时,气相刻蚀可以通过增大刻蚀腔体的气压以进一步提高刻蚀速率。

    一种近场耦合无线无源超高温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36350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510246997.3

    申请日:2015-05-1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场耦合无线无源超高温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传感器由近场耦合力敏结构、耐高温波导和耐高温天线构成,所述近场耦合力敏结构由平面谐振器、介质层或金属与介质复合层构成,所述介质层或金属与介质复合层构成力敏膜,平面谐振器和介质层或金属层之间使用空心耐高温筒体隔开。本发明以近场耦合理论作为压力信号、电磁场耦合依据设计力敏结构,极大的减少了传感器体积和压力信号、电磁场耦合灵敏度;基于近场耦合理论的近场耦合力敏结构无需侧壁涂覆金属,降低了加工难度,避免了腔内壁转角、折弯及形状突变处金属涂覆,保证了金属涂层与基片粘接可靠性,进而保证本超高温压力传感器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