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固混合式除湿器和除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68753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810119998.1

    申请日:2008-10-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3/1417 F24F3/1423 F24F2203/10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固混合式除湿器,其包括通过除湿风管依次串联的除湿溶液容器和除湿转轮。其中还可再并行配置再生子系统,即通过再生风管依次串联的加热器、所述除湿转轮、除湿溶液再生容器。还提供了一种液-固混合式除湿方法,其包括:将待处理的湿空气依次输送到除湿溶液容器和除湿转轮。其中还可包括再生流程,即:将由环境来的空气加压后送入加热器中升温后,输送到所述除湿转轮中;将流出除湿转轮的热空气输送到并再生除湿溶液再生容器。所述的除湿器及除湿方法可以保证大除湿量、低露点,还可以充分利用固体除湿转轮再生后温度仍旧较高的热量加热除湿溶液再生容器中的溶液,从而做到高温再生能量的梯级利用、节能效果明显。

    转轮式溶液除湿空调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87683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77016.3

    申请日:2005-06-15

    Applicant: 柳风琴

    Abstract: 一种转轮式溶液除湿空调装置,包括除湿装置和再生装置,且其除湿箱和再生箱底部之间有管道相连,在除湿箱中部有加水的电控阀,其特征是除湿装置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除湿箱,除湿箱内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路间设有湿润的除湿转轮,底部盛有除湿盐溶液,制冷机的蒸发器设置在除湿箱内的底部的除湿盐溶液中。再生装置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再生箱,再生箱内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路间设有湿润的再生转轮,底部有盐溶液,再生泵的盐溶液经回流控制阀泵送至除湿箱内。再生箱底部盐溶液液面下设置有加热器。本发明低能耗、高效率、结构简单,作为小型家用溶液除湿空调时,不需专门安装室外机,但可利用室外新鲜空气,同时可以滤除空气中的灰尘。

    一种介质参与性辐射加热气化装置的改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87004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1811645061.8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质参与性辐射加热气化装置的改良结构,包括在卧式大筒体内以大筒体横截面上经过轴心的水平轴为对称轴,一下一上对称布置的加热流道和冷却流道,加热流道由布置于大筒体横截面上经过轴心的竖直轴两侧的火筒和烟气管束构成,冷却流道由布置于大筒体横截面上经过轴心的竖直轴两侧的前冷却流道和后冷却流道构成,大筒体与加热流道和冷却流道的管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填充中间载热介质,前冷却流道和后冷却流道之间具有竖直设置的导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加热气化效率可提高约3‑4%,而且结构简单,投资小,极易推广使用。

    一种用于药液的加热保温装置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5375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10513.0

    申请日:2023-06-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药液的加热保温装置,包括加热罐、进液管、排液管、流出管、蒸汽组件和加热组件;加热罐包括内罐和外罐,内罐与外罐之间形成有保温腔;进液管的出口与保温腔相连通,在进液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排液管的一端与保温腔相连通,且排液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流出管的一端与内罐的内部相连通,在流出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蒸汽组件包括设于进汽管上的进汽管、蒸汽调节阀以及第一压力表,进汽管的一端与保温腔相连通,另一端用于外接蒸汽;加热组件的进口端与保温腔的出口相连通,加热组件的出口端与进液管的另一端相连。能够让保温腔内的加热液进行循环,确保内罐内的药液温度维持在一定的值,可以保证药液的有效性。

    热交换式液氮汽化系统、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324172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33414.0

    申请日:2021-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式液氮汽化系统、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用以解决液氮汽化的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方案包括:热交换箱,设置有第一内腔、热交换管和出口;热交换管在第一内腔中且与第一内腔不连通,用于通入热传导介质,以在热源材料加热后向出口导出加热后的热传导介质;气化箱,设置有第二内腔和气化管;气化管在第二内腔中且与第二内腔不连通,用于通入液氮,以使热交换箱的出口导出的热传导介质在第二内腔内对液氮进行加热后,从气化管中导出由液氮经加热汽化的氮气;与热交换管连通的驱液泵,用于驱动热传导介质在热交换管和第二内腔中流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具有热能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经济性好、噪音低的优点。

    吸收式热交换系统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80670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711224394.9

    申请日:2017-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吸收式热交换系统,使低温的被加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高于高温的加热源流体的入口温度。该吸收式热交换系统构成为具备:冷凝部,其利用制冷剂蒸气的冷凝热而使被加热流体的温度上升;蒸发部,其通过从加热源流体夺取制冷剂液的蒸发潜热而使加热源流体的温度降低;吸收部,其借助吸收液吸收了制冷剂蒸气时释放出的吸收热而使在冷凝部中温度上升后的被加热流体的温度上升;再生部,其通过从加热源流体夺取使制冷剂从稀溶液脱离所需的热而使加热源流体的温度降低;热交换部,其使被加热流体与升温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吸收液与制冷剂的吸收热泵循环,使吸收部以及蒸发部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变得比再生部以及冷凝部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