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63730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0480005335.7
申请日:2004-02-13
Applicant: 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
Inventor: 弗兰克·赫什科维茨 , 保罗·约瑟夫·贝洛维茨 , 兰德尔·大卫·帕特里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612 , B01J19/2485 , B01J2219/00117 , B01J2219/00159 , C01B3/38 , C01B3/46 , C01B2203/00 , C01B2203/0233 , C01B2203/0283 , C01B2203/0405 , C01B2203/0425 , C01B2203/044 , C01B2203/066 , C01B2203/0805 , C01B2203/0811 , C01B2203/0822 , C01B2203/0827 , C01B2203/0838 , C01B2203/0844 , C01B2203/0866 , C01B2203/0883 , C01B2203/1041 , C01B2203/1047 , C01B2203/1082 , C01B2203/1241 , C01B2203/1288 , C01B2203/1619 , C01B2203/1676 , C01B2203/169 , C01B2203/1695 , H01M8/04156 , H01M8/0662 , Y02P20/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含碳氢化合物物流生产氢的工艺的改进。循环转化方法称为变压转化,提供一种有效的用于生产燃料电池应用场合的含氢合成气的方法。变压转化可能与变换反应、优先氧化和膜分离联合实现相对于传统制氢的热量和物料效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些在变压转化过程首先产生的合成气与空气一起燃烧提供变压转化过程再生步骤的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00547843C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680010828.9
申请日:2006-03-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612 , C01B3/38 , C01B3/46 , C01B2203/0227 , C01B2203/066 , C01B2203/0811 , C01B2203/0822 , C01B2203/0827 , C01B2203/1082 , H01M8/04067 , H01M8/04097 , H01M8/04179 , H01M8/04373 , H01M8/04753 , H01M8/04761 , H01M8/04776 , H01M8/0668 , Y02P20/128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氢燃料供给系统,其具有:切换装置,用于在以下状态的交替状态之间切换反应器,即将反应剂供给至反应器同时排出燃料气体的第一状态和将再生用气体供给至反应器同时排出再生排气的第二状态,所述反应器可进行转化过程和再生过程;以及控制设备,用于切换所述切换装置,以使当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切换前残留在所述反应器中的残余转化气体在排气处理器中燃烧,并且在未经处理的条件下不作为所述残余转化气体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1151763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680010828.9
申请日:2006-03-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612 , C01B3/38 , C01B3/46 , C01B2203/0227 , C01B2203/066 , C01B2203/0811 , C01B2203/0822 , C01B2203/0827 , C01B2203/1082 , H01M8/04067 , H01M8/04097 , H01M8/04179 , H01M8/04373 , H01M8/04753 , H01M8/04761 , H01M8/04776 , H01M8/0668 , Y02P20/128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氢燃料供给系统,其具有:切换装置,用于在以下状态的交替状态之间切换反应器,即将反应剂供给至反应器同时排出燃料气体的第一状态和将再生用气体供给至反应器同时排出再生排气的第二状态,所述反应器可进行转化过程和再生过程;以及控制设备,用于切换所述切换装置,以使当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切换前残留在所述反应器中的残余转化气体在排气处理器中燃烧,并且在未经处理的条件下不作为所述残余转化气体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1128391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680005793.X
申请日:2006-02-22
Applicant: 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625 , C01B3/38 , C01B3/46 , C01B2203/0233 , C01B2203/066 , C01B2203/0811 , C01B2203/0822 , C01B2203/0827 , C01B2203/148 , Y02P20/128 ,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从燃料电池产生能量方法的改进。称为变温重整的循环重整过程提供一种制备用于质子传导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含氢合成气体的有效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些在变温重整过程中首先产生的合成气体与空气燃烧以为变温重整过程再生步骤提供热量。在TSR中制备的合成气体特别适合于质子传导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318798C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01116329.1
申请日:2001-04-06
Applicant: 普莱克斯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小林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7D17/001 , C01B3/46 , C01B2203/0233 , C01B2203/0833 , C01B2203/1241 , C03B5/237 , F27D2017/007 , Y02P10/143 , Y02P40/535
Abstract: 无烟道气循环到再生器床的再生炉利用燃烧有氧化剂的合成气进行加热。合成气是由蒸气和甲烷在经前一循环加热的第一再生器床中产生,而经前一循环冷却的第二再生器床由来自除炉之外的来源的热烟道气进行加热。一旦第一再生器床通过蒸气和甲烷的吸热化学反应而冷却时,则由热烟道气加热,而蒸气和甲烷在现在是热的第二再生器床中反应,由此使第二再生器床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3201002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180054061.0
申请日:2011-11-07
Applicant: 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B1/005 , B01J19/0093 , B01J19/249 , B01J2219/00783 , B01J2219/0079 , B01J2219/00797 , B01J2219/00822 , B01J2219/00835 , B01J2219/0086 , B01J2219/00873 , B01J2219/2453 , B01J2219/2454 , B01J2219/2459 , B01J2219/2466 , B01J2219/247 , B01J2219/2477 , B01J2219/2485 , B01J2219/2497 , C01B3/46 , C01B2203/0233 , C01B2203/0822 , C01B2203/1276 , C01B2203/1288 , F23K5/22 , Y02E60/324 , Y02P2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液体进料流转换成气体蒸汽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a)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通道构件,所述通道构件具有多个连接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通道,所述通道构件具有大致实体的区域和空隙区域,(b)进口构件,所述进口构件用于将所述液体进料流导引至所述多个通道的第一端,以及(c)出口构件,所述出口构件用于导引来自所述多个通道的气体蒸汽流,其中所述通道在所述进口与出口之间的任意距离d处具有垂直于所述进料流方向的几何结构,其特征在于:(1)空隙面积A′(x),以及(2)通道总横截面积A(x),其中作为所述总面积A(x)的一部分的空隙面积A′(x)是以及沿着装置的长度L的平均空隙率所述平均空隙率是约0.3至约0.95。
-
公开(公告)号:CN103201002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80054061.0
申请日:2011-11-07
Applicant: 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B1/005 , B01J19/0093 , B01J19/249 , B01J2219/00783 , B01J2219/0079 , B01J2219/00797 , B01J2219/00822 , B01J2219/00835 , B01J2219/0086 , B01J2219/00873 , B01J2219/2453 , B01J2219/2454 , B01J2219/2459 , B01J2219/2466 , B01J2219/247 , B01J2219/2477 , B01J2219/2485 , B01J2219/2497 , C01B3/46 , C01B2203/0233 , C01B2203/0822 , C01B2203/1276 , C01B2203/1288 , F23K5/22 , Y02E60/324 , Y02P2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液体进料流转换成气体蒸汽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a)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通道构件,所述通道构件具有多个连接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通道,所述通道构件具有大致实体的区域和空隙区域,(b)进口构件,所述进口构件用于将所述液体进料流导引至所述多个通道的第一端,以及(c)出口构件,所述出口构件用于导引来自所述多个通道的气体蒸汽流,其中所述通道在所述进口与出口之间的任意距离d处具有垂直于所述进料流方向的几何结构,其特征在于:(1)空隙面积A′(x),以及(2)通道总横截面积A(x),其中作为所述总面积A(x)的一部分的空隙面积A′(x)是以及沿着装置的长度L的平均空隙率所述平均空隙率是约0.3至约0.95。
-
公开(公告)号:CN1665742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03815133.2
申请日:2003-06-24
Applicant: 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46 , B01J19/2485 , B01J2219/00117 , C01B3/38 , C01B2203/0233 , C01B2203/0238 , C01B2203/0805 , C01B2203/0811 , C01B2203/0822 , C01B2203/1619 , C01B2203/169 , Y02P20/128 , Y02P20/142
Abstract: 通过循环法生产合成气,其中循环的第一步包括在床的第一区内使烃类进料经催化剂重整,且第二步使所述第一区再加热。将烃类进料与CO2和任选的蒸汽一起送入所述床,在其中将其重整为合成气。在所述床的第二区中收集合成气,然后将含氧气体送入床的所述第二区并与燃料燃烧,从而将第一区再加热至足够的重整温度。另外,还可以将非燃烧气体送入第二区以将热量从第二区移至第一区。
-
公开(公告)号:CN101679031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19756.3
申请日:2008-05-09
Applicant: 巴斯夫欧洲公司
IPC: C01B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46 , C01B2203/0233 , C01B2203/0238 , C01B2203/0261 , C01B2203/06 , C01B2203/061 , C01B2203/062 , C01B2203/0844 , C01B2203/86 , Y02P20/133 , Y02P20/134 , Y02P3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和反应合成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相互交替的(i)日间操作和(ii)夜间操作组成的多个不同的操作阶段,其中日间操作(i)主要包括其中供应可再生能源的干重整和蒸汽重整并且夜间操作(ii)主要包括烃的部分氧化,其中生产的合成气用于生产有价值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1138123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680007738.4
申请日:2006-03-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98 , B60L11/1892 , C01B3/46 , C01B2203/066 , C01B2203/0811 , C01B2203/0822 , C01B2203/0827 , H01M8/04007 , H01M8/0612 , Y02P20/128 , Y02T90/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产生设备,其包括周期地以重整及再生(燃烧)模式工作的两个催化反应器,其中可以抑制与对再生反应的切换频率增加相关的重整效率的降低,并可以稳定地通过重整来产生氢。在重整反应中,从具有氢可渗透膜的氢分离膜燃料电池(30)排放的阴极排气被供应至PSR重整器(10)及(20),在两者中交替进行重整反应及再生反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