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式热敏电阻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71808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80031131.0

    申请日:2011-06-21

    Abstract: 片式热敏电阻(1)具备:热敏电阻部(7),由以Mn、Ni和Co的各金属氧化物为主成分的陶瓷构成;一对复合部(9,9),由Ag-Pd与Mn、Ni和Co的各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构成,且以夹持热敏电阻部(7)的方式配置在其两侧;以及外部电极(5,5),分别连接于一对复合部(9,9)。如此,由于使用一对复合部(9,9)作为体电极,因此,为了调整片式热敏电阻(1)的电阻值,主要考虑热敏电阻部(7)中的电阻即可,不大需要考虑外部电极(5,5)间的距离等。

    可变电阻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022049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710079105.0

    申请日:2007-0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可变电阻具备:可变电阻素体;互相相对的第1和第2内部电极;与第1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第1外部电极;与第2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第2外部电极;电绝缘膜。第1内部电极和第2内部电极,以在可变电阻素体的2个外表面露出端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可变电阻素体内。第1外部电极,以覆盖在2个外表面中的一个外表面露出的第1内部电极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一个外表面上。第2外部电极,以覆盖在一个外表面露出的第2内部电极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一个外表面上。电绝缘膜,以覆盖第1内部电极端部的从第1外部电极露出的部分,和第2内部电极的端部的从第2外部电极露出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在一个外表面上。

    可变电阻和可变电阻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83468B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610164344.1

    申请日:2006-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17/30 H01C7/112 H01C17/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可变电阻具备可变电阻素体和配置在可变电阻素体上的外部电极。可变电阻素体以ZnO为主要成分,同时含有稀土元素和Ca。外部电极通过烧结形成在可变电阻素体的外表面上且含有Pt。通过烧结在可变电阻素体上形成外部电极,在可变电阻素体与外部电极的界面附近形成并存在稀土元素与Pt的化合物以及Ca与Pt的化合物。由于这些化合物的存在,提高了可变电阻素体与外部电极的粘结强度。

    低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阵列

    公开(公告)号:CN101047363B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710091327.4

    申请日:2007-03-29

    Abstract: 低通滤波器,具备电容器、第1可变电阻和第2可变电阻、电阻元件、和第1~第3外部电极。电容器包括,具有互相相对的第1面和第2面的电介体、和第1~第3内部电极。第1可变电阻、第2可变电阻和电阻元件,配置于电介体的第1面。第1~第3外部电极,配置于电介体的第2面。第1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于第3外部电极。第2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于第2外部电极。第3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于第1外部电极。第1可变电阻,并联连接于由第1内部电极和第3内部电极构成的电容器。第2可变电阻,并联连接于由第1内部电极和第2内部电极构成的电容器。电阻元件,分别电连接于第2内部电极和第3内部电极。

    层叠型片状可变电阻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48310A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610072399.X

    申请日:2006-04-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7/18 H01C1/148 H01C7/1006 H01C7/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层叠型片状可变电阻,包括,沿着规定的方向配置有多个可变电阻部的层压体、以及、多个端电极。各可变电阻部,具有表现电压非直线特性的可变电阻层、以及夹着可变电阻层配置的多个内部电极。各端电极,被配置在平行于层压体的外表面中规定的方向的第1外表面上,同时分别与多个内部电极中对应的内部电极电连接。多个内部电极包括,在多个内部电极中相邻的内部电极之间互相重叠的第1电极部分、以及从第1电极部分以露出于第1外表面的方式引出的第2电极部分。多个端电极通过第2电极部分而与对应的内部电极电连接。

    片状热敏电阻和热敏电阻集合基板

    公开(公告)号:CN103222015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180056319.0

    申请日:2011-1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7/008 H01C7/021 H01C7/041

    Abstract: 片状热敏电阻(1)具备热敏电阻素体(3)、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7)和第三电极(9)。热敏电阻素体(3)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主面(3a)和第二主面(3b)。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在热敏电阻素体(3)的第一主面(3a),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彼此分离而配置。第三电极(9),在热敏电阻素体(3)的第二主面(3b),以从第一方向看与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重叠的方式配置。

    可变电阻及其制造方法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41577B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0610067107.3

    申请日:2006-03-31

    Inventor: 松冈大 斋藤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电阻,其具备可变电阻素体和配置在可变电阻素体上的外部电极。可变电阻素体以ZnO为主要成分,同时含有稀土金属。外部电极有电极层。电极层通过与可变电阻素体同时被烧结,被形成在可变电阻素体的外表面上。电极层含Pd。

    可变电阻元件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983469B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0610164345.6

    申请日:2006-12-14

    Abstract: 本发明的可变电阻元件具有可变电阻素体、多个内部电极对、连接导体和多个端子电极。可变电阻素体具有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主面;各内部电极对具有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第一内部电极和第二内部电极以其至少一部分之间相互面对的方式配置在可变电阻素体内;连接导体配置在第一主面上,电连接多个内部电极对中的规定的内部电极对的第一内部电极之间;端子电极配置在第二主面上,设置成与多个内部电极对的各第二内部电极对应,且与该第二内部电极电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