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排污巡游监控取证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9406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422777.7

    申请日:2014-08-25

    Abstract: 一种水体排污巡游监控取证的系统,包括外壳及安装在外壳上的排污信息获取单元、数据采集处理单元、水下视频摄像头、控制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动力推进器。数据采集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排污信息获取单元实时获得的水体排污数据计算污染物浓度值或综合毒性指数的超标程度,并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识别到水域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值或综合毒性指数的超标程度达到最大值时启动水下视频摄像头进行排污过程拍摄取证。本发明可对单个排污口或取水口的各种水体隐蔽非法污染排放和突发水污染进行巡游监管,通过系统编组实现大面积水域、多个排污口以及突发水污染的时空连续性覆盖监控,杜绝水利或环保部门对水体隐蔽排污和其他非法排污行为的执法监管盲区。

    一种在液体中将气体均匀分散为微气泡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39775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63436.0

    申请日:2016-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47/021 B01D53/78 B01D2258/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液体中将气体均匀分散为微气泡的装置,包括容器、设于容器内腔底部的孔隙挡网,孔隙挡网与容器底壁之间形成气体充入腔,容器中装入有净化溶液,孔隙挡网上方设有由多个圆形散粒体堆砌而成的散粒体堆层,散粒体堆层上方设有散粒体挡网,容器中插入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由上至下依次穿过散粒体挡网、散粒体堆层后与孔隙挡网相连,含有粉尘的空气或废气通过进气管道鼓入容器底部的气体充入腔,然后向上方扩散,含有粉尘的空气或废气经过散粒体堆层后被充分破碎为微气泡分散至净化溶液中进行净化。本发明可解决现有粉尘污染空气及废气处理技术中存在的气液交换不充分、容易堵塞、处理能耗大的问题。

    高原河流裂腹鱼的泥质人造产卵场选址和建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63597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910968125.6

    申请日:2019-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原河流裂腹鱼的泥质人造产卵场选址和建设方法,包括步骤一、高原河流裂腹鱼的泥质人造产卵场的选址;步骤二、人造产卵场挖深至30‑40cm;步骤三、泥质基质的准备;步骤四、将泥质基质覆盖到人造产卵场;步骤五、产卵场地势的重塑。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江段,使得涨水时该区域流速较小,适合裂腹鱼在此产卵,且卵粒不被水流冲走,而且产卵场地势平整,易于卵粒附着在产卵坑;另外营造产卵场底质,满足有利于裂腹鱼的掘坑行为,同时有利于维护产卵场和产卵坑的稳定,保证在裂腹鱼产卵后,产卵坑不坍塌。

    青藏高原小头裸裂尻鱼人工繁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5538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727001.1

    申请日:2020-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青藏高原小头裸裂尻鱼人工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野外亲鱼产前栖息地定位及行为观察;(2)自然产卵场孵化水温监测;(3)亲鱼挑选;(4)雌雄配比;(5)人工采卵采精;(6)人工授精;(7)人工孵化;(8)出膜关键水温控制以及(9)仔鱼转移。本发明提供的青藏高原小头裸裂尻鱼人工繁殖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亲鱼具有稳定的产卵量和排精量,产后亲鱼存活率达到100%,受精率和孵化率高,所得仔鱼发育良好,抗病力强,该方法适用于培育极端条件下的实验动物,重现胚胎发育过程,同时有利于青藏高原小头裸裂尻鱼自然种群恢复以及人工保种。

    一种农村非常规水智能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4795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34352.3

    申请日:2020-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非常规水智能化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格栅调节池、前端水质监测井、一体化处理单元、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紫外消毒井、出水监测井;格栅调节池的出口与前端水质监测井的入口连接,前端水质监测井的出口分别与一体化处理单元和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的入口连接,一体化处理单元的出口与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的入口连接,前端水质监测井根据水质监测情况控制水质是否需要经过一体化处理单元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处理单元或是直接进入人工湿地处理单元,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的出口与紫外消毒井的入口连接,紫外消毒井的出口与出水监测井的入口连接。本发明具有占地面积小、建造灵活、处理效果好、运行低耗易维护兼具景观效果等优点。

    一种高原鱼类的人造越冬场选址和建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51744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020033.1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原鱼类的人造越冬场选址和建设方法,包括确定江源河流在冬季不封冻的冬季融水河段;确定冬季融水河段范围内的水温和水深分布特征;根据冬季融水河段确定人造越冬场选址位置,人造越冬场为冬季融水河段中100-200m的河段,起始点位于冬季融水河段起始位置的下游,范围为步骤二中水温为0-19℃的江段;将人造越冬场形状断面设计为梯形断面;按照梯形断面的设计,在所述人造越冬场内,将河道挖深至现有越冬场枯水期的水深范围;按照梯形断面的设计构建人造越冬场的河道边坡使得边坡系数为0.5-1.8。本发明可使高原鱼类更加安全地越冬,最终可扩大高原鱼类的种群,更好的保护高原的鱼类资源和维护高原的水生态健康。

    一种适合于山区河流减脱水河段修复的生态坝

    公开(公告)号:CN109574236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45127.8

    申请日:2019-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于山区河流减脱水河段修复的生态坝,包括集成式生态坝框体及生态修复框,集成式生态坝框体为中空结构,内部用于填充坝体填充材料以稳固坝体,多个集成式生态坝框体进行平行或者竖向拼接,集成式生态坝框体迎水面或背水面可拆卸地安装有生态修复框架,生态修复框架中间设置有悬挂式绳索,悬挂式绳索垂直悬挂碳素纤维生态草,碳素纤维生态草下方悬挂重物,生态修复框架通过材料自身浮力使整个生态修复框架稳定漂浮于水面。本生态坝结构简单、材质轻便、抗水力冲击性好、安装简单灵活、可自由组合调节坝体长度及高度,可解决山区河流由于交通不便,采用传统的混凝土坝体工程量大、取材不便的问题,及现有山区河流生态坝设计中存在的灵活性差、功能单一的问题。

    一种适用于山区溪流的柔性双管引水发电蓄水一体化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3352452A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10311154.8

    申请日:2013-07-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区溪流的柔性双管引水发电蓄水一体化设备,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进口沉沙段、输水段、管道机电一体化发电段及出口蓄水段。输水段由两条柔性管道构成,柔性管道的引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进口沉沙段和管道机电一体化发电段连通。柔性管道上设置检修阀和沉沙井,柔性管道采取分节布置的方式,每节管道之间设置检修阀。柔性管道的引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管道大致沿山体同一高程布置;管道机电一体化发电段中安装有发电机构,出口蓄水段位于管道机电一体化发电段之后。本发明通过柔性输水管道与刚性承压发电管道组合,同时结合管道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小水电引水发电一体化,达到加快农村水电建设周期、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目的。

    一种生物强化减污渠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57253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000348.7

    申请日:2011-0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强化减污渠,包括“凹”形渠底,按粒径从小到大在“凹”形渠底布设介质材料,其中底层为表面改性的细沙,中间层为表面改性的小碎石,上层为表面改性的大卵石,经过表面改性的细沙的表面固定厌氧微生物膜,经过表面改性的小碎石及大卵石的表面固定好氧微生物膜。本发明减污渠的“凹”形渠底的大小依据具体地形和渠道形状而定,在污水通过渠道时,渠底介质材料(包括细沙、小碎石和大卵石)表面的厌氧微生物膜和好氧微生物膜对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进行脱除和固定,达到降低水体污染物含量的目的。

    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

    公开(公告)号:CN110272124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659514.0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包括人工礁石主体及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人工礁石主体为梯形混凝土筑件,除底面外,表面布满底栖生物栖息孔,底栖生物栖息孔内表面布满附着孔,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包括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悬挂式绳索和碳素纤维生态草,碳素纤维悬挂架可拆卸地固定于人工礁石主体上表面,碳素纤维生态草通过悬挂式绳索固定于碳素纤维悬挂架,碳素纤维生态草下端固定悬挂重物来保持碳素纤维生态草的竖直状态。本发明可为采砂坑底栖动物、底栖藻类、鱼类等多种生物提供繁衍生息的场所,能有效的恢复湖泊采砂坑的底栖生境,解决现有湖泊采砂区生境恢复技术中功能单一、对底栖生境恢复功能不足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