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支架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2064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10435671.3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长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支架,包括:钢梁,包括方形钢和两个异型钢,两个异型钢之间形成滑道;电缆夹具,包括连接部和夹部,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滑道的宽度,夹部具有向远离方形钢方向弯曲的形状;螺栓,螺栓将连接部滑动连接在滑道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电缆支架整体的强度与刚度,适用于电缆本体尺寸大,自重大的电缆体系;相比普通的方形截面电缆支架,增加异型钢后有更高的抗扭刚度,能够适应有较大侧应力的情况,避免产生过大的扭转;设置了滑道给予螺栓移动空间,相比普通形式截面电缆支架需要设置螺栓孔,能够避免电缆的侧向膨胀所引起的应力集中,避免对截面的削弱。且安装电缆夹具较为方便,一定程度上缩短工期。

    一种耐高温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334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425094.1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长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混凝土材料,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泥351~450份、骨料1443~1850份、碳纤维3.5~4.5份和纳米二氧化硅7~9份。本发明采用水泥和骨料作为耐高温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加入碳纤维和纳米二氧化硅,各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碳纤维的加入有效连接起混凝土基体中的孔洞,纳米二氧化硅改善了碳纤维的疏水性问题,增强了碳纤维混凝土基体之间的界面强度和密实度,同时也减小了混凝土基体中气泡的直径,与传统混凝土材料相比,在承受高温的情况下其力学性能更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高温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方法。

    T形钢管及T形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柱

    公开(公告)号:CN10867828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40846.5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长江大学

    Inventor: 陈誉 胡鹏兵 何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C3/34 C04B28/00 C04B14/02 C04B18/08 C04B2103/0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形钢管及T形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柱,其包括配合组装的U型管和C型管,U型管和C型管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定位设置,其中第一连接部垂直设置在所述U型管中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侧壁之间,第二连接部一端与第一连接部垂直连接设置,另一端与C型管端口相对设置的管壁垂直连接设置。通过设置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构成的组装节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对钢管内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改善了组合柱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另外,通过合理设置再生骨料的取代率和外加剂比例,增强了再生混凝土的承载能力,使其与T形钢管组合而成的T形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柱,既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又能够节约资源。

    一种再生混凝土组合柱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2833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459393.0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长江大学

    Inventor: 袁彬 陈誉 何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组合柱及其制备方法,属工程建筑技术领域。该再生混凝土组合柱,包括圆钢管和方铝合金管,圆钢管内设置有方铝合金管,圆钢管和方铝合金管之间填充有再生混凝土层,方铝合金管内填充有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层;方铝合金管内壁上呈上下层叠状设置有多组加劲肋;圆钢管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本发明通过利用废弃建筑垃圾,形成再生混凝土骨料,降低了再生混凝土的造价成本,资源利用率高,绿色环保。该组合柱混凝土层的浇筑采用分层浇筑工艺,有效地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该组合柱力学性能接近刚体结构,有效延缓了局部屈曲的发生,显著提高了其承载力储备、延性、耐久性、抗火性等性能。

    基于变形吸能原理的多灾种联合防护功能钢管混凝土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098351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1811014919.0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长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形吸能原理的多灾种联合防护功能钢管混凝土结构,该结构包括钢管和套设在钢管外周的防护罩,所述钢管的内腔浇筑有混凝土柱;所述钢管的外壁与防护罩的内壁围合形成容纳空气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与钢管的外壁和防护罩的内壁固定连接的空气格栅,所述空气格栅包括若干圈环绕钢管外周布置的波纹板组件。本发明在钢管与防护罩形成的腔体内设置有空气格栅,空气格栅内部被空气充满,起到一定的隔热、防火作用,而且在撞击作用下可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而吸收撞击能量,避免内层结构直接承受撞击作用而破坏。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53851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663985.9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长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及塑料管,所述塑料管内置于所述钢管,且所述塑料管的外周面抵接于所述钢管的内周面,所述塑料管内填充有海砂混凝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塑料管嵌入钢管;步骤2,将海砂混凝土浇灌至所述塑料管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该钢管混凝土柱中所述塑料管阻挡了海沙混凝土与所述钢管接触,从而避免了所述钢管受到所述海沙混凝土的腐蚀,使得海沙能够与钢管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沿海地区河沙缺乏的问题,而且可以解决钢管混凝土柱在海洋环境,酸性环境,氯离子环境中的耐腐蚀性问题,有利于节约现有资源,发掘尚未能大量利用的海沙资源。

    一种高能球磨法制备TiO2/CdS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0456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664058.9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长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能球磨法制备TiO2/CdS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TiO2粉末与CdS粉末烘干后,按质量比为15~35:85~65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无水乙醇和氧化锆球磨珠在转速为400~800r/min下球磨2~8h,收集球磨产物,并将产物烘干,得到一次球磨粉体;(2)将一次球磨粉体、无水乙醇和氧化锆球磨珠在转速为200~600r/min下球磨2~6h,收集球磨产物,并将产物烘干,得到二次球磨粉体;(3)将二次球磨粉体在400~600℃煅烧2~4h,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产率高,原料价廉易得,对设备的要求较低,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跨断层桥梁的隔震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09826091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102774.8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长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断层桥梁的隔震基础,包括桥墩、承台、隔震支座和桩基础,桥墩与承台固结为一体,承台的底部设有多个圆形凹槽,桩基础的顶端放置于承台的圆形凹槽内,承台与桩基础之间用隔震支座连接。该隔震基础通过在承台接触面上实现承台与桩基础的分离,桩上隔震支座在地震过程中发生的剪切变形,可以减少主梁及桥墩的移位,降低落梁风险,实现对墩底内力和墩顶位移的有效控制。

    方钢管结构与型钢混凝土梁的节点榫卯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5593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40637.8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长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钢管结构与型钢混凝土梁的节点榫卯结构及方法,使两条型钢混凝土梁通过所述对接凹槽上下垂直对接设置,形成型钢混凝土梁连接体,两条方钢管结构分别上下对接型钢混凝土梁连接体,上、下方钢管的方钢凹槽分别与型钢上下两侧的型钢凹槽对接设置,形成节点榫卯结构。通过节点榫卯结构的巧妙搭接实现型钢混凝土结构梁与方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并提高了节点转接件的抗弯和抗扭强度,防止节点转接件发生弯曲和扭转变形。同时通过向上、下方钢管结构的矩形型腔相连通形成一体化矩形型腔中浇筑混凝土形成方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用以将节点榫卯结构包裹在混凝土中,形成抗弯、抗扭能力较强的混凝土柱节点,保证节点榫卯结构的稳固性。

    混凝土模板侧压力的折减系数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17168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0751957.3

    申请日:2017-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凝土模板侧压力的折减系数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属于混凝土工程结构试验测试技术领域。环形模具放置于底板上,螺杆的一端与底板固结,另一端与锁死螺母连接,至少两个压应力传感器固定于环形模具内侧壁,至少两个压应力传感器固定于底板之上,穿心式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对中布置在反力板与顶板之间,压力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读数仪连接,压应力传感器与压应力采集系统连接。方法包括浇筑混凝土;安装装置;调零;测量;计算结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易的混凝土模板侧压力的折减系数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以解决该折减系数的测量技术空缺,为进一步研究混凝土的模板侧压力提供参数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