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及其处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2534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0993892.5

    申请日:2020-09-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治理环保领域,公开了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包括环保绞吸船,还包括设在河道上的浮筒式工作平台和设在岸边的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浮筒式工作平台上铺设有若干个钢格网过滤单元,钢格网过滤单元内填充有过滤材料,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通过进泥管与环保绞吸船连接,通过出泥管连有土工管袋,土工管袋铺设在钢格网过滤单元上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的处置方法。本发明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及其处置方法,在缩短淤泥输送距离并不征用土地集中处理淤泥的前提下,实现河道黑臭淤泥的快速清除和脱水固结。

    城市硬质河道生态化改造结构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44422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991577.6

    申请日:2019-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生态化改造结构,包括在河道两侧河岸交替布置的若干个半圆形生态修复单元,半圆形生态修复单元的弦贴在河岸上,半圆形生态修复单元包括两个四分之一圆的生态潜坝,两个生态潜坝内分别设有沉水植物修复模块和大型底栖动物栖息模块,两个生态潜坝的弧顶之间留有0.5~1米的间距,沉水植物修复模块和大型底栖动物栖息模块之间设有微生物附着基模块。本发明城市硬质河道生态化改造结构,在确保河道防洪安保的同时,实现栖息地修复措施稳定运行,兼顾河道防洪安保与生态景观。

    一种具有栖息平台的拦污围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7128171U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20780443.7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栖息平台的拦污围隔系统,涉及生态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它包括栖息平台,围隔,石笼,镀锌钢管,栖息平台底部与常水位平齐;石笼底部位于河底;镀锌钢管底部插入河底。本实用新型在河湖治理中可起到分隔水面并拦污的作用,便于分区开展河湖水生态修复,同时通过在围隔上方设置栖息平台为鸟类和两栖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增加了河湖栖息地面积,为河湖水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保障。

    一种用于城区河道治理的生态护岸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3296235U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21794393.5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用于城区河道治理的生态护岸结构,它包括灌浆砌石挡墙(1)、浆砌石底板(2)、片石步道(3)、人工摆石(4)、花草护坡层(5)和水生植物结构层(6);所述的灌浆砌石挡墙(1)底部设置有浆砌石底板(2),顶部设置有片石步道(3),所述的片石步道(3)另一端嵌入至岸坡(7)底端,所述的岸坡(7)底端设置有人工摆石(4),所述的人工摆石(4)与所述的岸坡(7)顶端之间铺设有花草护坡层(5);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但忽视了岸坡的生态性、景观性,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符的缺点,具有恢复了河道生态廊道的作用的优点。

    一种农田退水再利用结构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373678U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22879057.6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农田退水再利用结构,所述的塘堰湿地(2)设置于生态沟道(1)排水口末端,所述的灌溉渠道(3)设置于塘堰湿地(2)末端,水质流量监测系统(5)设置于塘堰湿地(2)排水口末端,所述的闸门系统(4)设置于生态沟道(1)、塘堰湿地(2)和灌溉渠道(3)排水口处并与灌排决策系统(6)连接;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生态沟在排水的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对农田退水中氮磷营养盐削减的功能;塘堰湿地在生态沟末端承接农田退水对氮磷营养盐进一步削减的缺点,具有智能化决策重复利用农田退水进行田间二次灌溉,以最小的成本充分利用农田退水,具备减小污染排放、节水灌溉、田间退水高效利用等优点。

    一种用于河道生态补水的闸泵垂直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3625486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1794418.1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用于河道生态补水的闸泵垂直布置结构,它包括进水池(1)、主泵房(2)和消力池(3);所述的主泵房(2)位于所述的进水池(1)和消力池(3)之间且相互贯通;所述的泵房底板(2.1)与所述的屋地面(2.5)之间设置有水泵梁(2.3)、胸墙(2.4)、水泵(2.6)和引水闸(2.8);所述的水泵梁(2.3)位于两侧设置的所述的墩墙(2.2)之间,所述的胸墙(2.4)一端设置的所述的屋地面(2.5)下表面,另一端位于所述的泵房底板(2.1)的上方,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进出水段河道狭窄且难以拓宽的情况下,闸泵并列布置型式亦难以实现的缺点,具有补水方式灵活,节省了工程运行费用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