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2788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713539.2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利用钛精矿中钛铁元素的方法,该方法以NH3作为主要的还原剂和氮化剂,以低品位钛精矿为原料,结合利用固体碳质还原剂提高还原氮化效率。将钛精矿和固体碳质还原剂混匀后,放入旋转式管式炉进行焙烧。焙烧完成后,将产物通过锈蚀法处理,并筛分有效分离出富钛料和赤泥,再采用酸浸进一步提纯富钛料,获得高品质的TiNxOy。其中,焙烧过程的原料是粉末状,省去了造球或压块等步骤。同时,固体碳质还原剂的加入极大的提高了反应效率,减少了NH3的使用量,降低了焙烧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焙烧产物的疏松多孔的颗粒状结构,也使锈蚀反应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本发明相比于其他传统方法,能够提高反应效率,高效清洁的制备出高品质的TiNxOy。
-
公开(公告)号:CN114807784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0515094.0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海洋环境中耐腐蚀断裂的高强钢,所述高强钢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为C:≤0.10、Si:≤0.3、Mn:≤1.4、P:≤0.01、S≤0.01、Cr:≤0.6、Al:≥0.2、Ni:≤1.6、Nb:≤0.15、Sb:≤0.15、Ce:≤0.09,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基于抑制裂尖力学‑电化学效应对高强钢进行多合金元素复合调控,使高强钢性能特征(组织成分、力学性能及电化学行为)呈现多样性,进而对腐蚀断裂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便于系统地建立裂尖力学‑电化学效应与腐蚀断裂之间的关联,最终达到提升高强钢耐腐蚀断裂性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537548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424324.9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度还原分离回收钒钛磁铁矿中铁和钒钛资源的方法。该方法以CH4‑H2、CH4‑H2‑N2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为还原剂,在低温下将钒钛磁铁矿中的铁氧化物选择性并可控还原为Fe3C,并通过磁选工艺将Fe3C与富钒钛料分离,然后在较低温度下利用CH4‑H2‑N2混合气体对富钒钛料进行还原‑碳氮化处理,碳氮化后的富钒钛料可通过低温氯化法将其中的Ti(C,N,O)和V(C,N,O)进行选择性氯化分离。本发明通过新型的还原方法可在低温下实现钒钛磁铁矿中铁与钒钛资源的梯度还原和分离,同时能精准控制富钒钛料的碳氮化程度,有效改善后续的低温氯化效率,实现钒钛组元与杂质的分离,同时富集钪元素。
-
公开(公告)号:CN11161007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010348176.1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山东东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粉体强度的表征方法。所述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试样准备;(2)物料的混合搅拌;(3)将胶状物料放入模具进行成型;(4)成型催化剂的养护;(5)成型催化剂强度测试;(6)结果计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粉体强度的表征方法,提高载体二氧化钛的物理性能和检测水平,提高脱硝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评价载体二氧化钛的产品质量,用于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行业,解决了目前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的检测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0995049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910238476.1
申请日:2019-03-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盐电解制备硅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在CaCl2‑CaSiO3‑CaO熔盐电解过程中通入CO2气体,利用CaSiO3在熔盐中溶解得到硅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在电解池阴极还原得到纳米硅材料,利用CaCl2基熔盐中的氧离子捕获CO2,并将其固定为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在熔盐中通过扩散到达阴极,并在阴极被还原为纳米碳材料,从而在阴极上得到硅碳复合材料。所制得的硅碳复合材料利用碳材料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好、柔韧性和润滑性,使得在锂离子的嵌入硅的过程中能让硅体积的变化很小,从而解决了锂嵌入硅中时会使硅积膨胀而粉化的问题,并且获得的硅碳复合材料同时具有了硅储锂比容量高和碳材料电导率高等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44096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0461607.5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溶性钛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含钛铁矿、还原剂、添加剂和改性剂进行球磨混料,制成球团并干燥;在温度为1380‑1420℃的条件下进行半熔融还原,得到半熔融态的球团,整个反应过程向反应体系中通入混合气体,起到保护、还原和搅拌作用;将半熔融态球团破碎,得到渣铁混合物,并在破碎过程中将金属铁颗粒筛出;将渣铁混合物进行湿磨,湿磨过程中进行磁选,磁选物再次在干净水中湿磨,依次循环,钛渣悬浮于水中形成悬浊液;将悬浊液过滤,烘干,即得钛渣。本发明能降低冶炼温度和冶炼时间,节能、高效、减少环境污染,使得生产效率高、生产流程短,耗酸量少,有效降低废弃污染物的产生,实现钛白的清洁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801970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093545.8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21B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酸盐渣系及其造渣方法、冶炼方法,所述造渣方法包括控制成渣区间以获取满足要求的铝酸盐渣系,在造渣过程中,以Al2O3代替硅酸盐渣系中的SiO2并控制Al2O3的含量超过SiO2含量或者与SiO2的含量相当,使所述铝酸盐渣系中的Al2O3≥20.00%,控制所述铝酸盐渣系的熔化性温度小于1450℃;控制铝酸盐渣系在温度高于1450℃时的粘度小于5.0dPa·s;控制铝酸盐渣系在温度高于1450℃时的密度为2.5~2.8g/cm3;控制所述铝酸盐渣系在1450℃以上时的硫容量为2.0~8.0×10‑4;控制所述铝酸盐渣系在1500±20℃时的表面张力为500~540mN/m;控制炉渣的二元碱度CaO/SiO2为1.5~2.00。根据本发明的铝酸盐渣系能够满足炉渣流动性能、脱硫性能及渣铁分离特性,并且能够避开高硅高铝型的高熔点物相成渣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430734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497155.2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合金复合还原钒氧化物制备钒或钒铝合金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将钒氧化物与硅钙、钙铝、镁铝或硅钙钡铝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还原合金混合,对其焙烧,渣金分离后即可得到金属钒或钒铝合金,其生产制备过程简单,原料获取难度低,成本相对低廉,且反应过程焙烧温度较低,所需热量较低,能够有效降低能耗,进而降低对生产设备的要求,控制金属钒的冶炼成本,该反应产生的副产物为金属氧化物,可用作建材或水泥的原料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2279530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340535.5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氯型冶炼废渣的余热改性除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高氯型冶炼废渣、复合改性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料,混料时进行机械活化工艺处理,得到细颗粒矿粉和复合改性剂的混合料;(2)高氯型冶炼废渣的出炉温度可达几百度,充分利用冶炼废渣的余热,使得混合料的改性反应充分进行,直到缓慢冷却到室温;(3)将改性后的冶炼废渣进行水洗脱氯,过滤烘干后得到含氯量满足相关建材标准的建筑材料,本发明能够有效利用冶炼废渣余热,在较低温度下完成废渣改性,该工艺节能、高效,所得产品满足相关建筑材料的生产要求,变废为宝,实现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94315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33438.3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1B21/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含钛高炉渣碳氮化效率及制备碳氮化钛的方法,以含钛高炉渣为原料,通过研磨、配加添加剂混匀后,以天然气和焦炉煤气的混合气体作为反应气体,在密闭炉中在1000~1200℃下,进行还原、碳氮化得到碳氮化初产品,再对碳氮化初产品进行研磨、除杂处理即可得到较为纯净的碳氮化钛产品。其流程短、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反应温度低、能耗小。甲烷与含钛高炉渣发生气固反应,添加剂的加入有利于反应气体与含钛高炉渣接触,改善了反应的动力学条件,还原效率高,且甲烷在高温下裂解生成氢气和原子级的高活性碳,高活性碳也极大地提高了碳氮化效率,同时也能降低反应温度。氮气作为氮化剂,与含钛高炉渣发生气固反应生成氮化钛,氮化钛的生成温度较碳化钛更低,使得整体反应温度降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