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光纤放大器中非线性效应并实现环境稳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70810B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10119756.4

    申请日:2011-05-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光纤放大器中非线性效应并实现环境稳定的方法,通过简单的器件(1个1/4波片)实现了基于圆偏振光的脉冲放大,并有效降低了放大器中的非线性效应;该放大技术可与现有的脉冲放大技术(如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及分离脉冲放大技术等)结合,进一步降低放大器中的非线性效应,且实现简单;由于采用了双通结构结合法拉第旋转镜的方案,该技术对于环境扰动具有鲁棒性,工作稳定。

    一种光诱导石墨烯沉积到光纤端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17203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910242484.X

    申请日:2009-12-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杨昌喜 桂丽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诱导石墨烯沉积到光纤端面的方法,是一种将石墨烯转移到光纤基底上的方法。该方法特征在于:配备好石墨烯溶液;光纤待沉积端浸入石墨烯溶液;使光源输出光从光纤另一端耦合进入;通过控制光源的输出功率、作用时间,控制石墨烯在光纤端面的沉积形貌、厚度。本发明工艺简单、耗时短、所需的石墨烯数量少、成本低。

    一种超快的光学偏振扰偏器

    公开(公告)号:CN101231442B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0810055900.0

    申请日:2008-01-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杨昌喜 田雨

    Abstract: 一种超快的光学偏振扰偏器,属于光纤通信和光学工程领域。通常的光学偏振扰偏器由LiNbO3波导或多个波片组成,利用电光效应或机械转动的方法实现对偏振光的扰偏,具有扰偏速度慢的缺点。本发明提出利用非线性四波混频效应,实现一种超快的光学偏振扰偏技术。此技术的关键在于利用偏振的信号光与非偏振的泵浦光之间发生四波混频效应,产生偏振态随机分布的闲频光。理论仿真表明对任意给定的偏振信号,可以产生偏振态随机分布的闲频光,其偏振态几乎可以均匀覆盖邦加球。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偏振的信号光与非偏振的泵浦光作用可以有效地产生闲频光。此扰偏器的扰偏速度决定于光纤中的非线性四波混频过程,可达飞秒量级。

    光波导光钳系统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47577C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510093339.1

    申请日:2005-08-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波导器件领域的一种光波导光钳系统。是在机械装置上固定光波导光钳,光波导光钳与光纤阵列相连接,样品台设置在光波导光钳和显微镜之间,显微镜依次和CCD摄像机、监视器连接;激光器为捕获光源,光纤阵列的尾纤通过光纤耦合器将激光器的输出光耦合到光纤阵列中,再进入光波导光钳中,控制电路与激光器连接。本发明中由机械装置控制光波导光钳的空间位置,由控制电路控制光波导光钳的通光情况,由此实现光波导光钳对微粒的捕获、固定、移动和旋转操纵。光波导光钳系统中,捕获光学系统与观察光学系统完全分离,捕获光学系统可以实现模块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结构或结合使用其它测量设备,系统柔性高。

    一种偏振控制器及其应用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33285C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510011471.3

    申请日:2005-03-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偏振控制器及其应用,属于光纤通信领域。为了实现光纤通信系统接收端、解复用端及偏振模色散补偿器件中的偏振控制,并同时实现偏振模色散随机特性相关研究实验中的偏振态随机扰动功能,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振控制器,包括光学部分以及由计算机和驱动电路组成的电控部分,光学部分是由三个磁光晶体制作的法拉第旋转器和两个四分之一波片沿光路方向相间级联而成的,所述的两个四分之一波片固定放置,所述的三个法拉第旋转器通过所述电控部分进行控制,电控旋转角度范围分别为±45°、±90°、±45°,以实现任意确定输入偏振态到任意确定输出偏振态的转换。本发明结构简单、控制精确、成本低廉、易于系统集成。

    正弦啁啾超晶格结构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39911A

    公开(公告)日:2003-09-03

    申请号:CN03104980.X

    申请日:2003-03-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杨昌喜 高士明

    Abstract: 正弦啁啾超晶格结构,属于光电子学以及光通信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正弦啁啾超晶格结构来增加波长转换器件的转换带宽,同时提高转换响应的平坦度。本发明主要由一系列极化周期组成,每个极化周期包含极化方向相反的两个极化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周期长度Λ的表达式为I式,其中Λ0表示周期超晶格结构的极化周期长度,L表示结构总长度,M表示正弦函数的周期数,a表示平移系数,r表示啁啾系数,x表示所求极化周期在超晶格中的位置。本发明使得各个波长的信号光相位失配趋于均衡,转换带宽明显增大,平坦度也明显好于现有的其它超晶格结构。

    一种高速操作和检测活细胞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33177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793858.8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双光梳和光镊技术领域的一种高速操作和检测活细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单腔模式复用双光梳;步骤2:利用光子灯笼进行空间模式分离并获得携带轨道角动量的涡旋光束;步骤3:操作微小粒子或活细胞;利用步骤2得到的涡旋光束捕获直径在10‑50μm范围的微小粒子或活细胞,再移动、旋转被捕获的微小粒子或活细胞;步骤4:测量双光梳光谱。本发明所提方法的光谱测量速度快,可实现毫秒量级的细胞检测速度;细胞吸收谱测量信噪比高,双光梳相干性好,并且可通过多次平均进一步提升信噪比;双光梳光谱覆盖范围宽,同一台仪器可实现多细胞的识别与筛选,为多种不同场景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工具。

    一种同时快速检测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光纤传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675497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140502.3

    申请日:2016-03-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重金属离子检测设备范围,特别涉及一种同时快速检测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光纤传感系统。该检测系统由光源模块(1)、传输模块(2)、样品加载和探测模块(3)、传输模块(2)、光电探测模块(4)依次连接组成;该系统采用光纤通讯中的波分复用技术及新型荧光染料量子点,无需采用光环路器将两路光路分离;本发明可实现多种重金属离子同步快速检测,并实现仪器小型化,便携化,兼具远端探测、实时分析、现场检测和动态监测能力;降低了仪器成本;该系统可实现溶液中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同时快速检测,在环境监测、工业污水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食品卫生检测、医学应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一种降低光纤放大器中非线性效应并实现环境稳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70810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119756.4

    申请日:2011-05-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光纤放大器中非线性效应并实现环境稳定的方法,通过简单的器件(1个1/4波片)实现了基于圆偏振光的脉冲放大,并有效降低了放大器中的非线性效应;该放大技术可与现有的脉冲放大技术(如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及分离脉冲放大技术等)结合,进一步降低放大器中的非线性效应,且实现简单;由于采用了双通结构结合法拉第旋转镜的方案,该技术对于环境扰动具有鲁棒性,工作稳定。

    一种光子晶体光纤与光波导之间的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12582C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610113700.7

    申请日:2006-10-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杨昌喜 张仲桓

    Abstract: 一种光子晶体光纤和光波导之间的连接方法,是利用光敏有机树脂在紫外光曝光条件下自发形成光波导的方法,实现光子晶体光纤和光波导之间的低损耗连接。该方法是将光子晶体光纤与光波导的光路在自由空间条件下充分耦合;将光敏有机树脂加入耦合端;将紫外光经过光子晶体光纤和光波导的传输后对光敏有机树脂进行固化,形成固态芯区和液态包层结构;将未固化的光敏有机树脂溶解掉,加入另一种光敏有机树脂;使用紫外光在耦合端侧面进行曝光,形成固态包层。可用于光子晶体光纤和其它光波导进行低损耗连接,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稳定性高,具有广泛的适用领域,特别是在集成光学、光互连、光网络、光纤到户或光纤激光器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