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01995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028913.8
申请日:2017-01-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和具有其的二氧化碳热泵热水装置,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包括:具有依次相连的蒸发器、压缩机、第一气体冷却器、第二气体冷却器和节流装置的二氧化碳热泵回路,二氧化碳在第一气体冷却器内被冷却至准临界温度区,第一气体冷却器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气体冷却器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包括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水路,第一水路的进水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分别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第一水路的出水端与第一进水口连通;设在水路上以控制第一进水口和第二水路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二出水口的通断的控制水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可以保证热水产出量、产出温度以及高热泵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448182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58251.6
申请日:2014-12-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热与太阳能联合发电方法及发电系统,其包括以下内容:作为工质的CO2在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增强型地热系统输出不同温度的具有一定压力的超临界CO2;一部分超临界CO2进入基本负荷发电系统中,基本负荷发电系统将超临界CO2从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吸收的一部分热量转化为电能,作为电站的基本负荷;另一部分超临界CO2进入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太阳能发电系统通过能量品位匹配、优化回热级数、优化抽气压缩级数以及调节回热器流量的方法,利用太阳能将超临界CO2持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高效地将热量转换为电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384046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172611.0
申请日:2011-06-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03G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以CO2为工质的强化地热系统中的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超高压CO2热力发电系统和有机朗肯热发电系统,所述超高压CO2热力发电系统以地热储层中吸热的CO2为工质,经透平膨胀做功,将热能转换为电能;所述有机朗肯热发电系统中的朗肯循环工质与做功后的CO2乏汽换热,经过朗肯循环后,将热能转换为电能。本发明由于采用超高压CO2热力发电系统和有机朗肯热发电系统联合使用,因此,有效地提高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转换效率,同时,提高了地热系统的热利用率,并且能实现部分CO2的长期埋存,减少CO2向大气的排放。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地热发电技术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618930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0910089938.4
申请日:2009-0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及使用方法,它包括跨临界热泵辅助供热回路、热泵辅助供热回路、空气加热及废热回收回路和热水循环回路;跨临界热泵辅助供热回路包括蒸发器,内部换热器、压缩机、气体冷却器和节流阀;热泵辅助供热回路包括另一蒸发器、污水废热回收蒸发器、另一内部换热器,另一压缩机、冷凝器、另一节流阀、两截止阀和污水池;空气加热及废热回收回路包括温室、空压机、排载气口、第一个蒸发器、另一蒸发器和一冷凝器;热水循环回路包括水泵、温室和热泵辅助供热回路中的冷凝器;本发明采用温室获得太阳能加热污泥,以及跨临界热泵辅助供热回路和热泵辅助供热回路回收吸湿空气的显热和潜热加热污泥,降低了污泥干化能耗。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泥处理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618931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910089939.9
申请日:2009-0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一污泥干燥焚烧回路、一热水循环回路、一热泵辅助供热回路和一载气加热及废热回收回路;污泥干燥焚烧回路包括一干泥返混装置、一污泥干燥器和一污泥焚烧炉,污泥焚烧炉上设置有一灰渣出口;热水循环回路包括两水泵、一冷凝器、污泥干燥器和焚烧炉;热泵辅助供热回路包括一蒸发器、一内部换热器、一压缩机、一节流阀和冷凝器;载气加热及废热回收回路包括一空压机、蒸发器、污泥焚烧炉和污泥干燥器。本发明由于采用热泵回收焚烧干燥装置和热泵干燥装置的废热作为热泵干燥装置的热源,并且由于热泵辅助供热的加入,提高了污泥干化产量,降低了污泥的干化能耗。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泥处理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952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076649.0
申请日:2009-01-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2 , Y02P20/123 , Y02P20/129 , Y02P20/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能源利用和燃煤发电领域的采用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为CCS(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提供热量的系统。包括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系统和燃煤电厂化学吸收法捕获二氧化碳系统两个部分,通过煮沸器12将两个部分连接成一个可节约能源的系统,燃煤电厂化学吸收法捕获二氧化碳系统的煮沸器12即为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系统的气冷器,采用该热泵装置可提高燃煤电厂化学吸收法捕获二氧化碳的经济性,并且能够减少燃煤电厂的水消耗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735635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1212117.5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页岩含气量测试中损失气含量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页岩岩心并记录获取页岩岩心所需的时间;对所述页岩岩心进行解吸实验,得到解吸数据;获取拟合目标函数;采用所述拟合目标函数对所述解吸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后的解吸数据;根据所述解吸数据和拟合后的解吸数据确定拟合参数;根据所述拟合参数修正所述获取页岩岩心所需的时间;根据所述拟合参数和修正后的获取页岩岩心所需的时间到损失气含量。本发明能够提高损失气含量的确定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632559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410758227.2
申请日:2014-12-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CO2为工质的太阳能发电方法及发电系统,其包括:以CO2为工质,以塔式太阳能吸收器作为加热源,CO2在塔式太阳能吸收器中吸收太阳能热量后温度升高至超临界状态;超临界CO2进入作为能量转换设备的超临界CO2透平中膨胀做功,输出电能后成为CO2乏汽;CO2乏汽依次通过多级回热器的低压侧通道放热,高压侧通道吸热;通过多个阀门调节CO2乏汽分流进入气体冷却器和多级压缩机的流量;采用抽气压缩的方法,经多级压缩机压缩后的CO2进入与多级压缩机相应的多级回热器,使每一级回热器中高压侧通道和低压侧通道不同压力的CO2流体热容相近;完成循环的CO2返回塔式太阳能吸收器,进入下次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4713259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124612.6
申请日:2015-03-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4J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干热岩热能的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在干热岩热储层中设置一个注入井系统、一个水平井系统和一个产出井系统,且三者依次连接形成流通通道,通过注入井系统的调节阀将载热剂流体调节到合适流量,分别注入不同的注入井管中,流体依次流经注入井系统、水平井系统和产出井系统,并吸收干热岩热量,达到高效提取干热岩热量而同时保持载热剂的相对纯净度、不流失和不污染干热岩热储的目的。一种提取干热岩热能的系统包括注入井系统、水平井系统和产出井系统。本发明可实现载热剂流体无需消耗泵功的自持循环,并可提供载热剂流体在地表能量转换系统以及地表流动通道中的压力损失。本发明广泛应用于干热岩地热开发的增强型地热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632559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758227.2
申请日:2014-12-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CO2为工质的太阳能发电方法及发电系统,其包括:以CO2为工质,以塔式太阳能吸收器作为加热源,CO2在塔式太阳能吸收器中吸收太阳能热量后温度升高至超临界状态;超临界CO2进入作为能量转换设备的超临界CO2透平中膨胀做功,输出电能后成为CO2乏汽;CO2乏汽依次通过多级回热器的低压侧通道放热,高压侧通道吸热;通过多个阀门调节CO2乏汽分流进入气体冷却器和多级压缩机的流量;采用抽气压缩的方法,经多级压缩机压缩后的CO2进入与多级压缩机相应的多级回热器,使每一级回热器中高压侧通道和低压侧通道不同压力的CO2流体热容相近;完成循环的CO2返回塔式太阳能吸收器,进入下次循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