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0599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880076552.7

    申请日:2018-12-04

    Abstract: 提供在侧壁部具备侧加强层的充气轮胎中改善胎圈部的构造而一边维持轮胎的耐久性一边使轮胎重量的减轻成为可能的充气轮胎。构成胎圈芯5的多个层中的包含的列的数量最大的层的宽度W0、轮胎径向最内侧的宽度W1及轮胎径向最外侧的宽度W2满足W1>W2且W2≤0.5×W0的关系,将宽度W0的层的位置配置于比胎圈芯5的轮胎径向中心位置靠轮胎径向内侧处,将胎体层4沿着胎圈芯5的周缘一边弯折一边折返,使胎体层4的折返部4B一边与胎体层4的主体部4A接触一边朝向各侧壁部2侧延伸,使由胎体层4的主体部4A和折返部4B形成的封闭区域的橡胶占有率成为0.1%~15%,使设置于胎体层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填料层9的截面积S2及硬度H2和侧加强层8的截面积S1及硬度H1满足0.12≤(S2×H2)/(S1×H1)≤0.50的关系。

    充气轮胎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57923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580023589.X

    申请日:2015-04-14

    Inventor: 竹森谅平

    Abstract: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具备:多个周向主槽(21、22),其沿着轮胎周向延伸;多个陆部(31~33),其由这些周向主槽(21、22)划分而成;以及多个横纹槽(41~43),其配置于这些陆部(31~33)。此外,位于胎面部中央区域的至少一列陆部(32)具备:由多个横纹槽(42)在轮胎周向上分割出的多个块;以及遍及轮胎整周地延伸,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分割该陆部(32)的三维花纹细槽(52)。

    充气轮胎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74629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080084101.5

    申请日:2020-12-10

    Inventor: 竹森谅平

    Abstract: 提供可高水平地兼顾驾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充气轮胎。在该充气轮胎中,胎圈芯(5)埋设在胎圈部(3)中,第一胎边芯(6)设置于该胎圈芯(5)的外周上,胎体层(4)围绕胎圈芯(5)和第一胎边芯(6)从轮胎内侧向外侧卷绕,在胎体层边芯(16),其中,第一胎边芯(6)的上端的高度H1在轮胎截面高度SH的10%~30%的范围内,胎体层(4)的卷绕端设置于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Pmax)更靠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二胎边芯(16)的上端设置于第一胎边芯(6)的上端与胎体层(4)的卷绕端之间,第二胎边芯(16)呈朝向轮胎径向外侧逐渐变细的形状,在第二胎边芯的预定位置处的厚度G1~G3满足0.5≤G2/G1≤0.8、(4)的卷绕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设置有第二胎(56)对比文件JP H06199116 A,1994.07.19US 4708185 A,1987.11.24CN 110654169 A,2020.01.07胡立平.轮胎结构轮廓的优化依据.轮胎工业.2013,262-269.

    充气轮胎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939410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080039369.7

    申请日:2020-05-14

    Abstract: 提供一种平衡性良好地改善了湿地操纵稳定性能和干地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由设置于胎面表面(12)的多个周向主槽区划形成至少1个陆部(L12),在陆部,设置包括主体部(32a)和形成于主体部的至少单侧的倒角部(32b)的主刀槽花纹(32),设置从倒角部分支的分支刀槽花纹(34),主体部的深度(Dm)为分支刀槽花纹的深度(Db)以上。

    充气轮胎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24280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1980081181.6

    申请日:2019-12-06

    Inventor: 竹森谅平

    Abstract: 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在无需大幅增加轮胎重量的情况下提高针对垫伤起鼓的耐久性。胎面部(1)中的胎面展开宽度TDW与轮胎最大宽度SW之间满足0.70≦TDW/SW≦0.75的关系,在轮胎子午线剖面中,形成侧壁部(2)的外表面的轮廓线(PL)由至少3个具有互不相同的曲率半径(R)的圆弧(C)形成,在该轮廓线(PL)中,从点P1至点P2的圆弧(C1)的曲率半径R1、从点P2至轮胎最大宽度位置(T1)的圆弧(C2)的曲率半径R2以及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T1)开始形成轮胎径向内侧的部位的圆弧(C3)的曲率半径R3之间满足R1>R2>R3的关系,从胎圈根部(3e)至轮胎最大宽度位置(T1)的轮胎径向的高度SDH与轮胎剖面高度SH之间满足0.47≦SDH/SH≦0.50的关系。

    轮胎
    16.
    发明公开
    轮胎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052756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080095771.7

    申请日:2020-12-21

    Inventor: 竹森谅平

    Abstract: 本发明均衡地改善湿驾稳定性、耐车外噪音性以及耐磨损性。沿着自第一周向主槽至第四周向主槽(12、14、16、18)各自的车辆安装外缘,分别形成有轮胎宽度方向尺寸在轮胎周向上变化的第一倒角部至第四倒角部(32、34、36、38),在形成有与第二倒角部(34)的车辆安装最外侧位置邻接的第二倾斜槽(44)的同时,还形成有与第三倒角部(36)的车辆安装最外侧位置邻接的第三倾斜槽(46),在第一环岸部(22)和第二环岸部(24)中的至少一处形成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至少1条周向细槽(52、54)。

    充气轮胎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1309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80042205.7

    申请日:2019-04-17

    Abstract: 为了兼顾耐外伤性和燃油经济性能,充气轮胎(1)具备多个凸部(30),所述多个凸部(30)形成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轮胎侧部(20)中的至少一方的轮胎侧部(20),从作为轮胎侧部(20)的表面的轮胎侧面(21)突出并沿着轮胎侧面(21)延伸,凸部(30)具有至少一处弯折部(40),所述弯折部(40)为凸部(30)延伸的方向变化的位置,并且凸部(30)具有多个被弯折部(40)划分的延伸部(50),多个延伸部(50)的宽度在跨越弯折部(40)的位置处变化,作为多个延伸部(50)中长度最长的延伸部(50)的第一延伸部(51)的最大宽度在1.0mm以上且3.0mm以下的范围内,轮胎侧部(20)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W处的厚度在2mm以上且9mm以下的范围内。

    充气轮胎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1309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80040040.X

    申请日:2019-04-17

    Abstract: 为了兼顾耐外伤性和燃油经济性能,充气轮胎(1)具备多个凸部(30),所述多个凸部(30)形成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轮胎侧部(20)中的至少一方的轮胎侧部(20),从作为轮胎侧部(20)的表面的轮胎侧面(21)突出并沿着轮胎侧面(21)延伸,凸部(30)具有至少一处弯折部(40),所述弯折部(40)为凸部(30)延伸的方向变化的位置,并且凸部(30)具有多个被弯折部(40)划分的延伸部(50),在将多个延伸部(50)中配置于轮胎径向最外侧的延伸部(50)设为第一延伸部(51)的情况下,最高延伸部(56)为第一延伸部(51)以外的延伸部(50)中的任一个,最高延伸部(56)是每个延伸部(50)的平均高度即延伸部平均高度最高的延伸部(50),轮胎侧部(20)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W处的厚度Ga在2mm以上且9mm以下的范围内。

    充气轮胎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0767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680005561.8

    申请日:2016-01-28

    Inventor: 竹森谅平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获得泥泞地、雪道、砂地等中的优异的行驶性能的充气轮胎。关于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部(1)的胎肩区域设置了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主槽(20),并设置了从该主槽(20)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到达胎侧部为止的多条横槽(41),且由所述主槽(20)以及所述横槽(41)区划出多个块(42),在所述充气轮胎中,在所述块(4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从该块(42)隆起的隆起部(50),使该隆起部(50)以向位于其两侧的横槽(41)内突出的方式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充气轮胎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31309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1980040040.X

    申请日:2019-04-17

    Abstract: 为了兼顾耐外伤性和燃油经济性能,充气轮胎(1)具备多个凸部(30),所述多个凸部(30)形成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轮胎侧部(20)中的至少一方的轮胎侧部(20),从作为轮胎侧部(20)的表面的轮胎侧面(21)突出并沿着轮胎侧面(21)延伸,凸部(30)具有至少一处弯折部(40),所述弯折部(40)为凸部(30)延伸的方向变化的位置,并且凸部(30)具有多个被弯折部(40)划分的延伸部(50),在将多个延伸部(50)中配置于轮胎径向最外侧的延伸部(50)设为第一延伸部(51)的情况下,最高延伸部(56)为第一延伸部(51)以外的延伸部(50)中的任一个,最高延伸部(56)是每个延伸部(50)的平均高度即延伸部平均高度最高的延伸部(50),轮胎侧部(20)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W处的厚度Ga在2mm以上且9mm以下的范围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