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1123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010186458.6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2J7/00
Abstract: 一种电池模块的升温装置,当电池模块(20)的温度低于规定温度时,通过逆变器(40)使电池模块(20)升温。升温装置所包括的主控制部(50)对由均衡电路执行的各单元电池的充电放电量进行设定,从而当将构成电池模块(20)的多个单元电池(C1~Cn)中温度最低的电池设为低温侧电池,将除低温侧电池之外的电池设为高温侧电池时,在由升温部进行升温前,使低温侧电池的SOC比高温侧电池的SOC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55499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010081459.4
申请日:2020-02-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Abstract: 一种电池结构,包括:多个电池,每个电池由锂离子二次电池构成;以及多个配设部,多个电池配设在多个配设部内。多个配设部被分成如下两组:上位热传递组,所述上位热传递组的热传递顺位比热传递顺位的中间值高,其中,所述热传递顺位是从按照降序排列的电池的相应热传递量;以及下位热传递组,所述下位热传递组的热传递顺位比中间值低。多个电池中表示锂析出耐性的最高值的电池配置在多个配设部中的、属于上位热传递组的高耐性配设部上,其中,所述锂析出耐性的最高值表示在充放电操作期间锂不可能析出的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136244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80032614.9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M10/6556 ,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557 , H01M10/6568
Abstract: 电池组具备:多个电池单体(2),该多个电池单体形成电池层叠体;热介质通路部件(4;104;204;304),该热介质通路部件设置为使在内部通路流通的热介质与电池单体进行热交换;以及一组限制部件(3;44;45),该一组限制部件具有热传导性,并以从层叠方向的两侧对电池层叠体作用限制力的方式设置成能够在电池层叠体的两侧对电池单体进行热传递。热介质通路部件的内部通路与限制部件内通路(40、42)连结,该限制部件内通路设置在一组限制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限制部件的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1554995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081459.4
申请日:2020-02-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Abstract: 一种电池结构,包括:多个电池,每个电池由锂离子二次电池构成;以及多个配设部,多个电池配设在多个配设部内。多个配设部被分成如下两组:上位热传递组,所述上位热传递组的热传递顺位比热传递顺位的中间值高,其中,所述热传递顺位是从按照降序排列的电池的相应热传递量;以及下位热传递组,所述下位热传递组的热传递顺位比中间值低。多个电池中表示锂析出耐性的最高值的电池配置在多个配设部中的、属于上位热传递组的高耐性配设部上,其中,所述锂析出耐性的最高值表示在充放电操作期间锂不可能析出的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682265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310383692.8
申请日:2013-08-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4/5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2/0222 , H01M4/131 , H01M4/366 , H01M4/5825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2220/30
Abstract: 一种用于非水电解质可充电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其包括核部分和壳部分。该核部分包含具有聚阴离子结构的无机氧化物和具有聚阴离子结构且包含碳的无机化合物氧化物之中的至少一种。该壳部分包含碳且覆盖该核部分。该正极活性物质具有在其中水平轴表示孔径和纵轴表示log微分孔容积的图中显示连续孔分布曲线的特性。该正极活性物质是通过用有机酸溶液湿破碎该无机氧化物或无机化合物氧化物并在惰性气氛中烧结破碎的物质而制备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682333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310377906.0
申请日:2013-08-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 公立大学法人首都大学东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2/0222 , H01M4/22 , H01M4/5825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4235 , H01M2220/30
Abstract: 用于非水电解质可充电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其包括芯部分和壳部分。所述芯部分含有具有聚阴离子结构的无机氧化物。所述壳部分包被了所述芯部分。所述壳部分含有碳和促进由该碳生成壳部分的无机促进剂。当无机氧化物的质量定义为100%时,该无机促进剂的含量为无机氧化物的0.2质量%或更多。
-
公开(公告)号:CN103682265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383692.8
申请日:2013-08-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4/5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2/0222 , H01M4/131 , H01M4/366 , H01M4/5825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2220/30 ,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用于非水电解质可充电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其包括核部分和壳部分。该核部分包含具有聚阴离子结构的无机氧化物和具有聚阴离子结构且包含碳的无机化合物氧化物之中的至少一种。该壳部分包含碳且覆盖该核部分。该正极活性物质具有在其中水平轴表示孔径和纵轴表示log微分孔容积的图中显示连续孔分布曲线的特性。该正极活性物质是通过用有机酸溶液湿破碎该无机氧化物或无机化合物氧化物并在惰性气氛中烧结破碎的物质而制备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538152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10174841.9
申请日:2008-11-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C04B35/462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制备晶体取向陶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备步骤、混合步骤、成形步骤和烧结步骤。选择至少一种用作原料的各向异性成形的粉末和通过成形步骤的压实物具有80%或更高的取向度且具有15°或更小的根据摇摆曲线法的半峰全宽(FWHM)。制备了平均晶粒直径为各向异性成形的粉末的三分之一或更小的微小粉末以与之混合而制备原料混合物。将所述原料混合物成形为压实物以允许各向异性成形的粉末的取向面在近乎相同的方向中进行取向。在烧结步骤中,将各向异性成形的粉末与微小粉末彼此烧结以得到晶体取向陶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