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80581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267907.7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电锤(1)构成为仅进行沿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驱动轴(A1)直线状地驱动顶端工具(91)的动作。电锤(1)具有开关(17)、触发开关(16)、锁定部件(18)和板簧。触发开关构成为能够在使开关为断开状态的断开位置和使开关为接通状态的接通位置之间移动。锁定部件构成为能够将触发开关锁定在接通位置。锁定部件还构成为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锁定位置为能够将触发开关锁定在断开位置的位置,解锁位置为不能将操作部件锁定在所述断开位置的位置。板簧构成为将锁定部件分别保持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根据本发明,有助于提高构成为仅进行直线状地驱动顶端工具的动作的冲击工具的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42763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510009599.X
申请日:2015-01-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D11/00 , B25D17/043 , B25D17/20 , B25D17/24 , B25D2211/003 , B25D2211/068 , B25D2217/0088 , B25D2217/0092 , B25D2250/065 , B25D2250/121 , B25D2250/3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电动机或者冲击机构部的冷却性能进行改良后的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具有电动机(110)、驱动机构(120、140)、主体壳部(103)和把手(109),并且电动机(110)的一部分以及把手(109)的一部分沿着顶端工具的长轴轴线配置。该冲击工具具有外壳(105),该外壳(105)覆盖在主体壳部(103)的外侧,并且通过弹性体(219)与主体壳部(103)连接,且能够在顶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相对于主体壳部(103)作相对移动,把手(109)与外壳固定在一起。主体壳部(103)具有不被外壳覆盖的露出区域,该露出区域由与电动机和驱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8015720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063967.4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IPC: B25D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D11/12 , B23B49/003 , B23B2260/128 , B25D16/003 , B25D17/043 , B25D17/24 , B25D2211/003 , B25D2211/068 , B25D2216/0015 , B25D2216/0023 , B25D2216/0084 , B25D2250/121 , B25D2250/221 , B25D2250/265 , B25F5/02 , H01M2/1022 , H01M2/1094 , H01M2220/30 , H02K7/145 , B25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在以电池可拆装的方式构成的电动工具中,其技术有益于防止电池的外部露出部位的损伤对策。锤钻(1)具有:电机(2),其具有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业轴(A1)交叉,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2);外壳(10),其收容电机;电池安装部(6),其构成为以可拆装的方式来安装电池(9),并且被设置于外壳,在上下方向上隔着电机而被配置在作业轴的相反侧;电池保护部(7),其被设置于外壳的外表部。电池安装部构成为,将电池的上端部安装于电池安装部,电池的下端部从外壳露出。电池保护部构成为,在将电池的上端部安装于电池安装部的情况下,保护电池的下端部的至少一个角部区域(90)免于受到外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11587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336075.0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IPC: B25F5/00
Abstract: 提供电动工具用集尘系统。即便电动工具与集尘附件分别具有电池来作为电源,也防止电池中任一者由于电池用尽而工作停止这种情况。电动工具用集尘系统具有:电动工具和集尘附件,电动工具具有:开关、主机侧DC马达、主机侧控制器、主机侧电池,集尘附件是安装于上述电动工具的集尘附件,且具有:抽吸部、集尘部、风扇、集尘侧DC马达、集尘侧控制器、集尘侧电池。在将上述集尘附件安装于上述电动工具的状态下,上述主机侧控制器与上述集尘侧控制器电连接。通过上述集尘侧控制器能够将上述主机侧电池与上述集尘侧电池分别单独作为上述主机侧DC马达和上述集尘侧DC马达的电源而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28823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64074.4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电锤(1)具有电机(31)、驱动机构(4)、第1壳体(21)、第2壳体(25)、检测单元(6)和控制器(30),其中,第1壳体收容电机和驱动机构;第2壳体以至少能够相对于第1壳体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与第1壳体弹性连结;检测单元检测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的按压;控制器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电机的驱动。检测单元检测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的按压。检测单元包括操作柄和霍尔传感器,操作柄被设置在第1壳体上,并与第2壳体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联动;霍尔传感器被设置在第1壳体上,并通过操作柄的动作来检测顶端工具向后方的按压。据此,能够适当地检测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的按压,控制电机的驱动。
-
公开(公告)号:CN112775906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011195114.8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IPC: B25D1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往复移动工具。电动锤(11)、减振机构(7)和可动壳体(15)。减振机构被设置于主体壳体(11),包括向与活塞(337)相反的方向移动的至少1个配重。可动壳体包括把持部(181),通过第1弹性部件和第2弹性部件连接于主体壳体,其能够在初始位置与比初始位置接近主体壳体的接近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至少1个配重的重心(G)相对于驱动轴线(A1)位于在上下方向上偏移的位置。第1弹性部件在上下方向上被配置在比第2弹性部件接近重心的位置。可动壳体被配置于接近位置时的第1弹性部件的载荷比第2弹性部件的载荷小。据此,提供往复移动工具中的减振机构的合理配置。(101)具有电机(2)、驱动机构(3)、主体壳体
-
公开(公告)号:CN105643567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510845495.2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进行冲击作业时能够防振的更加合理的结构。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01a)上设置有驱动马达(110)与冲击结构要素(140),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01b)上设置有把手部(109)与电池安装部(160),在伴随所述冲击结构要素(140)的驱动而产生振动时,所述施力部件(181)使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01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01b)相对移动,并且,与远离冲击结构要素(140)的第二区域(100b)相比,接近冲击结构要素(140)的第一区域(100a)在长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更长,由第一区域(100a)构成长距离移动区域(200)。
-
公开(公告)号:CN107914245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10624846.6
申请日:2017-07-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D17/24 , B25D11/12 , B25D16/006 , B25D17/043 , B25D17/20 , B25D2211/003 , B25D2211/068 , B25D2216/0023 , B25D2216/0084 , B25D2250/095 , B25D2250/121 , B25D2250/245 , B25D2250/265 , B25D2250/371 , F21V33/00 , B25D11/00 , B25F5/006 , B25F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工具的防振壳体结构,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多个壳体间的滑动的稳定性的技术。锤钻(1)具有:第1壳体部(11),其收装马达和驱动机构;和第2壳体部(13),其通过弹性结构要素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于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具有:把持部(131),其沿马达轴的旋转轴(A2)方向延伸;上侧部分(133),其与把持部的上端部连接,并且覆盖第1壳体部的一部分;和下侧部分(135),其与把持部的下端部连接。第1壳体部具有:第1滑动部(81),其以能够相对于上侧部分滑动的方式构成;和第2滑动部(91),其以能够相对于下侧部分滑动的方式构成,且在旋转轴方向上相对于马达主体部被设置在与第1滑动部相反的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05643567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845495.2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进行冲击作业时能够防振的更加合理的结构。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01a)上设置有驱动马达(110)与冲击结构要素(140),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01b)上设置有把手部(109)与电池安装部(160),在伴随所述冲击结构要素(140)的驱动而产生振动时,所述施力部件(181)使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01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01b)相对移动,并且,与远离冲击结构要素(140)的第二区域(100b)相比,接近冲击结构要素(140)的第一区域(100a)在长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更长,由第一区域(100a)构成长距离移动区域(200)。
-
公开(公告)号:CN104942763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009599.X
申请日:2015-01-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D11/00 , B25D17/043 , B25D17/20 , B25D17/24 , B25D2211/003 , B25D2211/068 , B25D2217/0088 , B25D2217/0092 , B25D2250/065 , B25D2250/121 , B25D2250/3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电动机或者冲击机构部的冷却性能进行改良后的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具有电动机(110)、驱动机构(120、140)、主体壳部(103)和把手(109),并且电动机(110)的一部分以及把手(109)的一部分沿着顶端工具的长轴轴线配置。该冲击工具具有外壳(105),该外壳(105)覆盖在主体壳部(103)的外侧,并且通过弹性体(219)与主体壳部(103)连接,且能够在顶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相对于主体壳部(103)作相对移动,把手(109)与外壳固定在一起。主体壳部(103)具有不被外壳覆盖的露出区域,该露出区域由与电动机和驱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构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