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压缩机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45191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480193.8

    申请日:2019-0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压缩机,抑制旋转轴的振动。使第2径向支承部(14b)的半径比旋转变压器转子(31)的旋转半径大。因而,即使在将旋转轴(14)组装于壳体(13)之前、将马达转子(17)及旋转变压器转子(31)固定于旋转轴(14),在将旋转轴(14)组装于壳体(13)时,旋转变压器转子(31)也能够通过第2径向轴承(22)的内侧。因此,能够在将旋转轴(14)组装于壳体(13)之前,将马达转子(17)及旋转变压器转子(31)固定于旋转轴(14),调整马达转子(17)或旋转变压器转子(31)的周向上的重量分布,由此进行旋转轴(14)的旋转平衡的调整。

    燃料电池系统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73701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037641.9

    申请日:2018-09-06

    Abstract: 提供能减少电动马达的消耗电力并抑制燃料电池堆的发电效率下降的燃料电池系统。直到旋转轴(14)的转速达到浮起转速为止,控制装置(30)以使三通阀(33)成为容许空气经由供给流路(18)从电动压缩机(12)向燃料电池堆(11)的流动及空气经由供给流路(18)及旁通流路(32)从电动压缩机(12)向排出流路(24)的流动这双方的流动的第1切换状态的方式控制三通阀(33)的阀切换位置。直到旋转轴的转速达到浮起转速为止,控制装置以使经由导入流路(25)向涡轮机室(23)导入的排出气体的流动变为使得通过排出气体而涡轮机效率成为最大的方式控制压力调整阀(26)的开度,涡轮机叶轮(19)通过排出气体而旋转。

    可变排量式压缩机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73048C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410102321.9

    申请日:2004-1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072

    Abstract: 一种可变排量压缩机(10)包括容易加工的铰接机构(19)。铰接机构设置于压缩机中并位于突耳盘(17)和凸轮盘(18)之间。铰接机构包括形成在凸轮盘上的支撑件(20)。球形突起(23)在相对于驱动轴(16)旋转的方向的向后方向上从支撑件延伸。辊子(22)在相对于驱动轴旋转的方向的向前方向上从支撑件延伸。第一凸轮(24)形成在突耳盘上,环绕且引导球形部分。第二凸轮(25)形成在突耳盘上。第二凸轮包括接触并引导辊子的凸轮面。

    斜盘式压缩机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29317A

    公开(公告)日:2003-07-09

    申请号:CN01809467.8

    申请日:2001-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036

    Abstract: 在斜盘压缩机中,用于密封驱动轴(18)和壳体之间的间隙的轴密封组件(26)容纳在吸入腔(19)内。驱动轴(18)在其第一端部处由该第一径向轴承(24)支承;在其第二端部处由该第二径向轴承(25)支承。吸入腔(19)比第一径向轴承(24)更靠近驱动轴(18)的第一端部。驱动轴(18)形成有一连通孔(60),以便连通吸入腔(19)和曲柄腔(17)。该连通孔(60)的入口(60a)定位成比第二径向轴承(25)更靠近第二端部,并且出口(60b)定位成比第一径向轴承(24)更靠近第二端部。

    离心压缩机
    15.
    发明公开
    离心压缩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8559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80065193.6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具备沿着冷却水流路(60)延伸并使对马达(20)以及第1径向轴承(53)等进行冷却之后的空气向第1吸入通路(33)回流的空气回流流路(74)、和沿着冷却水流路(60)延伸并将空气回流流路(74)与冷却水流路(60)分隔开并且进行在空气回流流路(74)流动的空气与在冷却水流路(60)流动的冷却水的热交换的隔壁(85),在空气回流流路(74)流动的空气经由隔壁(85)向在冷却水流路(60)流动的冷却水散热。

    离心压缩机
    16.
    发明公开
    离心压缩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77169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235067.2

    申请日:2023-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磁性体高效地冷却的离心压缩机。各径路(70)的第2轴构件(45)的周向的距离随着朝向第2轴构件的径向外侧而逐渐变长。因而,在各径路内流动的空气容易通过伴随于第2轴构件的旋转的离心力而在各径路向第2轴构件的径向外侧流动。另外,介在面(76)的第2轴构件的周向的长度(H1)比各径路的开口部(71)的第2轴构件的周向的长度(H2)短。因此,滞留于介在面(76)附近的马达室内的空气比较少。因而,能够抑制从各径路向马达室内导入的空气的流动被滞留于介在面附近的马达室内的空气妨碍。并且,来自吸入口的空气的一部分容易经由轴路(60)及各径路向马达室内导入,因此空气容易在轴路(60)流动。

    燃料电池系统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310447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010717867.4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能够确保燃料电池的调压功能且容易提高涡轮的动力回收效率的燃料电池系统。根据针对燃料电池(1)的输出要求值来确定燃料电池(1)内的目标压力值,涡轮(3c)具有设定压力线(L1),该设定压力线(L1)是向涡轮(3c)供给的空气流量与涡轮(3c)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之比即压力比的关系,控制部(9)在燃料电池(1)的目标压力值比设定压力线(L1)低时进行第一控制,在燃料电池(1)的目标压力值比设定压力线(L1)高时进行第二控制,控制部(9)在进行第二控制时,在涡轮旁通阀(7v)为全闭的状态下将出口阀(5v)设为不全开。

    离心压缩机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9845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11657634.5

    申请日:2022-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提高马达的输出并高效冷却磁性体的离心压缩机。转子(33)具备:在第1轴构件(44)的压缩机叶轮(49)侧的一端开口并与吸入口(22)连通且在转子的内部沿转子的轴向延伸的轴向路(65)和与轴向路连通并沿第2轴构件(45)的径向延伸且与马达室(18)内连通的径向路(69)。转子(33)具备将第1轴构件(44)与第2轴构件(45)连结并在与永磁体(4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构成轴向路(65)的一部分的间隙且由磁性材料形成的连结杆(90)。从吸入口(22)经由轴向路(65)及径向路(69)向马达室(18)内导入壳体(11)外的空气来冷却永磁体(42),导入到马达室内的空气从排出口(80)排出。

    离心压缩机
    19.
    发明公开
    离心压缩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14653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428888.X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离心压缩机,提高针对推力轴承的冷却性能。密封板(17)在其内部具有冷却气体通路(G1)。空气对第1推力轴承(60)及第2推力轴承(61)进行冷却并且通过在冷却气体通路(G1)中流动也对密封板进行冷却。而且,密封板(17)在其内部具有冷却水通路(W1)。在冷却水通路中流动的冷却水对密封板进行冷却。因此,由压缩机叶轮(34)压缩后的空气的热难以经由密封板向收容于推力轴承收容室(S2)的第1推力轴承及第2推力轴承传递。由此,利用空气对第1推力轴承及第2推力轴承高效进行冷却。而且,第1推力轴承及第2推力轴承的热向在冷却水通路(W1)中流动的冷却水散热。

    流体机械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86473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110455135.7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利用电动马达使旋转轴高速旋转的流体机械。由第1螺母(41)对旋转变压器转子(21)的紧固连结和由第2螺母(42)对透平叶轮(13)的紧固连结在旋转轴(12)的轴向上在同一方向上进行,并且在旋转轴(12)的径向上各自分开进行,因此旋转变压器转子(21)不承受来自第2螺母(42)的轴向力。因此,例如,即使产生旋转变压器转子(21)的蠕变,也不会导致第2螺母(42)的轴向力下降,因此旋转变压器转子(21)及透平叶轮(13)分别利用第1螺母(41)及第2螺母(42)而稳定地固定于旋转轴(1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