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组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748332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480003802.2

    申请日:2004-0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8 H01M8/04186 H01M8/065 Y02E60/5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组具有:含有由燃料极、氧化剂极以及被该二极挟持着的电解质构成的起电部的燃料电池;向所述燃料极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部;以及向所述氧化剂极供给氧化剂的氧化剂供给部,设有使随着所述燃料电池的发电在所述燃料极生成的燃料氧化生成物还原的生成物还原机构部。因此,即使没有将燃料、氧化生成物以及副生成物等排出燃料电池外的机构,也能防止由该些生成物等引起的能量密度降低。

    密闭型二次电池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17773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780033970.X

    申请日:2007-10-09

    Inventor: 冈田行广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型二次电池,其中,电池壳体(10)具有:用于分别收纳多个电极组(20)的多个圆筒形收纳部(12a~12d)、和连接互相邻接的收纳部(12a~12d)的连通部(13a~13c)。收纳部(12a~12d)的内周与电极组的外周大致呈相同的形状,连通部(13a~13c)沿收纳部(12a~12d)的侧面而形成。电极组(20)呈圆筒形的形状,是在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之间介入隔膜(23)并进行卷绕而成的,多个电极组(20)几乎无间隙地收纳在各收纳部(12a~12d)中。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52210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81226.3

    申请日:2008-0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57 H01M2/022 H01M2/0275 H01M2/12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使电池每单位体积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当因刺入钉子或压损等外部冲击引起内部短路、或者因异物混入等引起短路时安全性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将由正极板(16)和负极板(17)夹持着隔膜(18)卷绕或层叠而成的极板群(B)与电解液一起封入电池外包装体(9),该正极板在正极集流体上形成了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该负极板在负极集流体上形成了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层,该电池外包装体包括当该电池外包装体内的气体压力达到工作压力时向外部排放该电池外包装体内气体的排气阀(11v),并被构成为在比该排气阀的工作压力小的该电池外包装体内的气体压力下能够产生变形。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46972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810005658.6

    申请日:2008-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在将橄榄石晶体结构的磷酸化合物用作正极活性物质时,即使因过充电等而成为高温,也能够抑制正极与负极的相互接触。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多孔质绝缘层和非水电解质。正极的正极活性物质包含用通式LizFe1-yXyPO4(0≤y≤0.3,0<z≤1)(X为Nb、Mg、Ti、Zr、Ta、W、Mn、Ni以及Co之中的任一种金属)表示的橄榄石晶体结构的磷酸化合物,负极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可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材料,非水电解质被保持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多孔质绝缘层设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且包含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相对于多孔质绝缘层的体积比为15vol%~50vol%。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42820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880000443.3

    申请日:2008-04-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 H01M4/483 H01M4/525 H01M4/5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4),具有正极集电体和设立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且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负极(6),具有负极集电体和设立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且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层;隔膜(5),配置在正极(4)和负极(6)之间;电池壳体(1),用于收纳将隔膜(5)配置在正极(4)和负极(6)之间并卷绕或层叠而成的极板组(7)连同电解液。充电后,取下隔膜(5)使正极合剂层的表面和负极合剂层的表面互相接触,在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上分别设立端子并测量端子间的阻抗值时,阻抗值为1.6Ω·cm2以上,并且电池壳体(1)与正极(4)和负极(6)电绝缘。这样,在电池发生内部短路时,或电池因钉刺或压坏而遭到破坏时,可以防止电池的异常发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