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29168A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610131829.0
申请日:2006-10-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C01G45/1242 , C01G49/009 , C01G51/54 , C01G53/54 , C01P2002/32 , C01P2002/54 , C01P2002/77 , C01P2006/40 , H01M4/13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10/052 , H01M10/44 , H01M10/448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其包含具有尖晶石结构的氧化锰,其中所述氧化锰由通式:Li1+aMn2-x-aMxO4+y代表,其中M是氧化值为2或更大的过渡金属元素,M≠Mn,0.17≤x≤0.5、-0.2≤y≤0.5且0≤a≤0.2。
-
公开(公告)号:CN1186844C
公开(公告)日:2005-01-26
申请号:CN02144004.2
申请日:2002-09-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45 , H01M2/16 , H01M2/162 , H01M4/32 , H01M10/24 , H01M2300/0014 , H01M2300/0085 , Y02E60/124 , Y02P70/54
Abstract: 一种碱性蓄电池,它由含有氢氧化镍的正极、负极、以及介于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解质层构成,所述的电解质层由吸水性聚合物和碱性水溶液制成,所述的吸水性聚合物通过碱化100重量份的单体(A)与0.01~10重量份的单体(B)的共聚物而获得,所述的单体(A)具有通过碱化转化为羧基的至少1个基团以及1个可聚合双键,所述的单体(B)具有2个以上的可聚合双键。
-
公开(公告)号:CN1561557A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申请号:CN02819099.8
申请日:2002-09-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345 , H01M2/0217 , H01M2/266 , H01M2/34 , Y02E60/124
Abstract: 在镍—氢蓄电池的情况下,虽然各发电元件的电动势分别为1.2V,但是通过将其串联可得到输出电压为3.6V、对应于多种设备的工作电压的通用性高的密闭型碱性蓄电池。将放在液体接界防止袋(46)内的多个发电元件放入电池外壳(45)内,并将构成各发电元件的极板组(41a、41b、41c)串联。
-
公开(公告)号:CN1411090A
公开(公告)日:2003-04-16
申请号:CN02144004.2
申请日:2002-09-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45 , H01M2/16 , H01M2/162 , H01M4/32 , H01M10/24 , H01M2300/0014 , H01M2300/0085 , Y02E60/124 , Y02P70/54
Abstract: 一种碱性蓄电池,它由含有氢氧化镍的正极、负极、以及介于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解质层构成,所述的电解质层由吸水性聚合物和碱性水溶液制成,所述的吸水性聚合物通过碱化100重量份的单体(A)与0.01~10重量份的单体(B)的共聚物而获得,所述的单体(A)具有通过碱化转化为羧基的至少1个基团以及1个可聚合双键,所述的单体(B)具有2个以上的可聚合双键。
-
公开(公告)号:CN101611508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0880004982.4
申请日:2008-11-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0404 , H01M4/131 ,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364 , H01M10/052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形成用涂布液含有平均粒径为1~20μm的大粒径活性物质和平均粒径为5~100nm的小粒径活性物质,大粒径活性物质与小粒径活性物质的配合比以容积基准计为90∶10~50∶50,且平均粒径比(大粒径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小粒径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为50~500。该涂布液由于长期保存稳定性优良、活性物质可进行高密度填充,因此若使用该涂布液制作正极,则可得到能量密度以及容量高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816083A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980100611.0
申请日:2009-05-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 H01M4/131 , H01M4/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包含集电体、形成于集电体表面的合剂层,合剂层包含活性物质和粘合剂,活性物质包含大致球状的第1活性物质粒子和非球状的第2活性物质粒子,第2活性物质粒子是第1活性物质粒子被粉碎而成的粒子,且以填满第1活性物质粒子间的空隙的方式被填充。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合剂层的填充率与以往相比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1188295A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710186473.5
申请日:2007-11-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南野哲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括,含镍碱金属复合氧化物,在该复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的表面上有裂缝。由此,在使用高容量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时,能够解决伴随充放电循环数增加而发生容量大幅度下降这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314156C
公开(公告)日:2007-05-02
申请号:CN200410054552.7
申请日:2004-07-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1 , H01M2/0222 , H01M2/0272 , H01M2/0275 , H01M2/0408 , H01M4/625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10/0562
Abstract: 本发明的硬币型全固体电池的特征在于,具备:由第1电极、第2电极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固体电解质构成的发电元件、与第1电极面对并兼为第1电极端子的金属制壳体、与第2电极面对并兼为第2电极端子的金属制封口板、使金属制壳体与金属制封口板绝缘的衬垫、从由介于第1电极与金属制壳体之间并且与第1电极一体化的第1导电层、以及介于第2电极与金属制封口板之间并且与第2电极一体化的第2导电层所构成的组群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导电层由多孔质金属构成,多孔质金属由金属粉的成形体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223029C
公开(公告)日:2005-10-12
申请号:CN02127579.3
申请日:2002-08-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42 , H01M4/0416 , H01M4/28 , H01M4/32 , H01M4/661 , H01M10/30
Abstract: 碱性二次电池用烧结式镍正极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基板浸渍在含有从镁离子、铁离子及锰离子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离子和钴离子的酸性溶液中,进行干燥得到附着金属盐的基板A的工序;将基板A浸渍在碱性溶液中,使从镁的氢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及锰的氢氧化物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和钴的氢氧化物析出于基板A的表面,得到附着氢氧化物的基板B的工序;将基板B的钴的氢氧化物氧化成钴的平均价数超过2价的钴的氧化物,从而得到附着氧化物的基板C的工序;通过将基板C浸渍在溶解了硝酸镍的溶液中并进行干燥,接着浸入到碱性溶液中,将由氢氧化镍构成的活性物质填充到基板C中,从而得到附着活性物质的基板D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649051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200510006569.X
申请日:2005-03-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6 , H01M2/30 , H01M10/4257 , H05K1/0269 , H05K3/303 , H05K2201/0112 , H05K2201/10636 , H05K2201/10909 , H05K2203/168 , Y02P70/611 , Y02P70/6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型电池,为提高它的通用性,使第1端子与第2端子可以轻易识别,该电池包括:包含层叠的多个发电单元的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本体,具有第1极性的第1端子和具有第2极性的第2端子;其中所述发电单元含有烧结材料,第1端子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1侧面,第2端子设置在与所述本体的第1侧面不同的第2侧面,第1端子与第2端子分别由不同的金属材料所构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