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输出方法、装置、摄像机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1131662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287396.7

    申请日:2018-10-31

    Inventor: 沈辰弋 杨坤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图像输出方法、装置、摄像机及存储介质,上述图像输出方法应用于摄像机,摄像机包括多个镜头模组,镜头模组包括变焦镜头及图像传感器,该方法包括:在调节当前镜头模组的焦距的过程中,在当前镜头模组的焦距满足预设切换条件时,确定当前镜头模组在预设焦距阈值时的目标物距及待转换的目标镜头模组,其中,当前镜头模组为采集摄像机正在输出的图像的镜头模组;按照目标物距,调节目标镜头模组的物距,以使目标镜头模组的物距为目标物距;在当前镜头模组的焦距达到预设焦距阈值时,输出目标镜头模组采集的图像。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输出方法,可以减少因图像切换而造成的视频跳变,能够增加变倍状态下视频的连续性。

    一种摄像机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68511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810988075.3

    申请日:2018-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机,包括补光灯装置和摄像机外壳,补光光源包括主补光部分和混色补光部分,所述主补光部分的发出光处于第一波段内,所述混色补光部分的发出光处于第二波段,所述混色补光部分的发出光与所述主补光部分的发出光混合,形成曝光补偿光。本发明的补光光源通过在第一波段内调整主补光部分的波长,提高对待拍摄对象的识别率,本发明还通过在主补光部分的基础之上设置混色补光部分,通过混色补光部分的发出光来调节与主补光部分的发出光混合后的混合光的颜色,使补光光源发出的曝光补偿光的颜色更加柔和,避免对人造成眩光。

    光学镜头和摄像机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8037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098970.0

    申请日:2022-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镜头和摄像机,其中,光学镜头包括从物方至像方依次排列的负光焦聚焦透镜组、负光焦固定透镜和正光焦变倍透镜组,所述负光焦固定透镜相对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固定,所述负光焦聚焦透镜组和所述正光焦变倍透镜组可沿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移动,以使所述光学镜头具有广角端、中焦端和长焦端;所述负光焦聚焦透镜组的焦距f1、所述负光焦固定透镜的焦距f2和所述正光焦变倍透镜组的焦距f3满足以下条件:0.5

    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3277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567721.5

    申请日:2022-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其中,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包括镜头主体,沿镜头主体的光轴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为自前至后;镜头主体包括镜筒、固定群以及移动群,镜筒沿前后向设置,镜筒内形成有空腔;固定群固定于空腔内,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移动群沿前后向活动设于空腔,且处于第一透镜群和第五透镜群之间,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且第二透镜群和第三透镜群联动设置;也即,通过设置五个透镜群并对镜头主体广角端焦距与各透镜群焦距比值的限定,使得镜头主体具备大变倍率、高分辨率及双光路的效果。

    一种摄像机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68511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810988075.3

    申请日:2018-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机,包括补光灯装置和摄像机外壳,补光光源包括主补光部分和混色补光部分,所述主补光部分的发出光处于第一波段内,所述混色补光部分的发出光处于第二波段,所述混色补光部分的发出光与所述主补光部分的发出光混合,形成曝光补偿光。本发明的补光光源通过在第一波段内调整主补光部分的波长,提高对待拍摄对象的识别率,本发明还通过在主补光部分的基础之上设置混色补光部分,通过混色补光部分的发出光来调节与主补光部分的发出光混合后的混合光的颜色,使补光光源发出的曝光补偿光的颜色更加柔和,避免对人造成眩光。

    摄像机的成像组件和摄像机及其滤光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8804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910605595.6

    申请日:2019-07-05

    Inventor: 沈辰弋 夏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像组件和摄像机及其滤光控制方法。基于本发明,摄像机的成像组件中可以包括布置在镜头与传感模组之间的滤光组件,该滤光组件包含至少两个相互拼合、且滤光属性互不相同的滤光元件,通过驱动滤光色轮的旋转,可以使滤光色轮的至少两个滤光元件循环经过成像视野,并且,在每个滤光元件处于对成像视野形成全遮挡的有效在位状态的期间内,都可以触发传感模组的曝光成像,从而,可以基于单镜头和单传感模组的硬件配置使摄像机支持不同波长段的光成像。相比于单镜头配合多传感器的方式,本发明不需要借助分光器件进行匹配多传感器的分光处理;相比于多镜头配合多传感器的方式,本发明可以避免多镜头之间的视差缺陷。

    图像采集设备及图像采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8626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910118094.5

    申请日:2019-02-15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设备及图像采集方法中,图像采集设备的CMOS图像传感器,接收由镜头进入的光线,获得待拍摄物体的图像,对图像逐像素行曝光;光阀与控制部件连接,开启或关闭以阻隔或通过由镜头进入CMOS图像传感器的光线,或者,以阻隔或通过由所述光阀自身进入所述镜头的光线;控制部件在CMOS图像传感器开始曝光时,获得快门时长(SD)和预设逐行曝光时间差(D);基于开始曝光时间(S1)、快门时长(SD)和预设逐行曝光时间差(D),从CMOS图像传感器的总曝光时间段中,将全部像素行的曝光重合时间段(OE)确定为光阀开启时间段;控制光阀仅在光阀开启时间段开启,得到各像素行同时曝光的全局曝光图像,从而减少运动物体的图像形变。

    一种摄像机的防抖方法及摄像机

    公开(公告)号:CN108156362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611097722.9

    申请日:2016-12-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机的防抖方法及摄像机,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摄像机当前的抖动数据,所述抖动数据包括摄像机抖动时的位置变化数据;所述抖动数据,通过所述抖动检测器件检测获得;按照预设的抖动数据与防抖镜片进行防抖的位置变化的关系,确定防抖镜片的移动数据;根据所述移动数据调整防抖镜片的位置,以使所述图像传感器拍摄防抖后的图像。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针对更高或更低频率的抖动进行防抖处理,能够提高防抖性能。

    一种透雾方法及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67345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610670671.8

    申请日:2016-08-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5/003 G06T5/40 G06T2207/100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雾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应用于第一图像采集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环境工况下的目标雾气浓度标识信息;基于雾气浓度标识信息与透雾操作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目标雾气浓度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目标透雾操作;执行目标透雾操作。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可以自动地获取当前环境工况下的目标雾气浓度标识信息,并在确定出与该目标雾气浓度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目标透雾操作之后,自动地执行目标透雾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透雾操作的切换是由第一图像设备自身来完成的,无需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来实现,因此,透雾操作的切换实施起来非常便捷,这样可以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

    气溶胶探测方法及气溶胶激光雷达

    公开(公告)号:CN11815117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552703.9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探测方法及气溶胶激光雷达,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针对雷达盲区,控制可见光相机组件拍摄得到多个预设距离的预设参照物的当前拍摄图像,提取各个当前拍摄图像的预设参数的特征值;基于预先存储的预设参数的特征值和雷达探测结果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拍摄图像的预设参数的特征值对应的雷达探测结果参数;基于每个预设参照物的预设距离,确定各个预设距离的位置对应的雷达探测结果参数。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即使环境光照强度增大时导致雷达有效探测距离减小形成雷达盲区,也仍然可以得到雷达盲区内的雷达探测结果参数,降低背景光噪声对获取雷达探测结果参数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