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系统
    11.
    发明公开
    培养系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0064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488649.8

    申请日:2023-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培养系统。构成培养系统(10)的培养槽(20)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在从培养槽回收培养液(L)时,回收管(50)被收容于培养槽。回收管为具有内部空间(68)的筒状体。回收管具有沿培养槽的底部(30)延伸的第1回收部(62)。在第1回收部的端部设置有第1肋(76)。第1肋在第1回收部的外周面以与培养槽的深度方向(X)平行的方式突出。据此,能够避免培养槽被回收管的端部破坏。

    培养装置和培养方法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4332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80026982.X

    申请日:2021-03-2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培养微藻的培养装置和培养方法。培养装置(10)具有多个培养槽(12)和贮水槽(14),并在培养液中培养微藻。多个培养槽(12)分别具有收容部(18),该收容部具有透光性且用于收容培养液和微藻。多个培养槽(12)的收容部(18)的容积互不相同。贮水槽(14)具有贮水部(42),该贮水部具有透光性且对贮存水(W)进行贮存。多个培养槽(12)被选择性地配设于贮水部(42)内。

    培养装置
    14.
    发明公开
    培养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94665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380027659.3

    申请日:2023-02-20

    Abstract: 培养装置(10)具有收容部(56)和多个引导部(70),所述收容部能够收容培养液(L)和微藻类;所述多个引导部设置于收容部(56)。引导部(70)具有主体部(72)和设置于主体部(72)的上端(77u)的顶部(74)。在主体部(72)中,气体向朝向收容部(56)的底部的下端(77d)供给。顶部(74)将该气体从所述引导部(70)向收容部(56)的宽度方向一方引导。

    培养装置和培养方法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3550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80025501.3

    申请日:2021-03-24

    Abstract: 一种能够抑制能量消耗量增大的同时通过简单的结构良好地培养微藻的培养装置和培养方法。培养装置(10)的主体部(12)具有收容内容物(M)且供给气体的收容部(16)。接合部(18)以接合收容部(16)的内壁面彼此的方式形成,并沿气体的供给方向延伸。引导部(20)和循环部(22)隔着接合部(18)邻接的同时分别沿接合部(18)的延伸方向延伸,通过引导部入口(38)和引导部出口(40)相互连通。气体供给口(26)能够朝向引导部(20)供给气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