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7887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0788555.5

    申请日:2018-07-18

    Abstract: 提供一种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能够降低施加到动力用二次电池上的碰撞载荷。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1)具有:侧边梁(10),其具有大致筒形状,沿着后排座席侧乘降口(Ve1)(车辆开口部)的下缘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其沿着侧边梁(10)而配置在地板(Ve2)之下;电池箱(30),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相邻,并配置在地板(Ve2)之下;以及侧边梁加强件(13),其配置在侧边梁(10)的筒形状内部且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的下方,在该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1)中,侧边梁加强件(13)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比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探出。

    成型用模具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98404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189863.X

    申请日:2010-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型用模具,该成型用模具(20)具有:固定模(24);可动模(28),其被设置成相对于该固定模(24)自由抵接和分离;第一滑芯(30),该第一滑芯(30)与所述固定模(24)卡合;以及第二滑芯(34),所述第二滑芯(34)具备按压部件(36),该按压部件(36)在与所述第一滑芯(30)压接时按压该第一滑芯(30)。由所述固定模(24)、可动模(28)、第二滑芯(34)和第一滑芯(30)形成成型品用的腔体(26、32),所述按压部件(36)的反作用力板(54)由聚氨酯形成,该反作用力板(54)产生与被填充到腔体(26、32)的熔融材料的压力相对的反作用力。

    车身结构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5518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910109743.5

    申请日:2019-02-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在该车身结构中,包括一对侧梁(2)和经由相应的支架(56)连结到侧梁的电池壳(51),每个侧梁均包括:外板(21);内板(22),该内板和外板共同限定封闭的截面结构;第一加强件(25),该第一加强件在外板和内板之间限定的空间中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连结到外板和内板的下边缘的下边缘;以及第二加强件(26),该第二加强件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具有面向内侧方向的开放侧的通道构件,该第二加强件具有附接到第一加强件的外侧的上边缘和下边缘。

    车身结构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5518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110247.1

    申请日:2019-02-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除了共同形成封闭的截面结构(23)的外板(21)和内板(22)之外,车身结构的每个侧梁还均包括:第一加强件(25),该第一加强件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插设在外板和内板之间并且其下边缘连结到外板和内板的下边缘;第二加强件(26),该第二加强件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面向内侧方向的开放侧的通道构件,第二加强件具有附接到第一加强件的外侧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以及第三加强件(27),该第三加强件在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上延伸以具有连结到第一加强件的外侧边缘和连结到内板的内侧边缘。

    车身下部结构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7094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6844.5

    申请日:2017-04-24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具备右下边梁(14)、右底板框架(17)、右横梁(68)及消音器。在右底板框架(17)的车宽方向内侧设有燃料箱。右横梁(68)架设在右底板框架(17)及右下边梁(14)上并向车宽方向延伸。另外,在由右下边梁(14)、右底板框架(17)及右横梁(68)包围的区域设有消音器。右横梁(68)具有上方变形引导部(77)。上方变形引导部(77)形成为通过输入到右下边梁(14)的冲击载荷(F2)而能够向上方变形。

    车身结构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55181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910110247.1

    申请日:2019-02-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除了共同形成封闭的截面结构(23)的外板(21)和内板(22)之外,车身结构的每个侧梁还均包括:第一加强件(25),该第一加强件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插设在外板和内板之间并且其下边缘连结到外板和内板的下边缘;第二加强件(26),该第二加强件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面向内侧方向的开放侧的通道构件,第二加强件具有附接到第一加强件的外侧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以及第三加强件(27),该第三加强件在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上延伸以具有连结到第一加强件的外侧边缘和连结到内板的内侧边缘。

    车身构造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8325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810864551.0

    申请日:2018-08-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保护车辆用电池的车身构造。本发明的车身构造包括:凹部(1a),其形成在车辆的货厢的后部底板(1);驱动用电力供给装置(10),其供给使车辆驱动的电力;以及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20),其向搭载于车辆的辅机供给电力,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20)通过固定于在凹部(1a)中形成的底座部而构成为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构造体,驱动用电力供给装置(10)在凹部(1a)内与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20)在车宽方向上排列配置,并且,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构造体的后端部与驱动用电力供给装置(10)的后端部(10a)相比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

    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278873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810788555.5

    申请日:2018-07-18

    Abstract: 提供一种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能够降低施加到动力用二次电池上的碰撞载荷。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1)具有:侧边梁(10),其具有大致筒形状,沿着后排座席侧乘降口(Ve1)(车辆开口部)的下缘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其沿着侧边梁(10)而配置在地板(Ve2)之下;电池箱(30),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相邻,并配置在地板(Ve2)之下;以及侧边梁加强件(13),其配置在侧边梁(10)的筒形状内部且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的下方,在该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1)中,侧边梁加强件(13)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比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探出。

    车身下部构造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8070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601143.6

    申请日:2018-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构造,能够使由罩构件覆盖的车载部件向下位移以吸收冲击载荷。车身下部构造(10)包括燃料箱(21)、碳罐(23)和罩构件(66)。燃料箱(21)设置在地板(12)的下方。碳罐(23)配置在燃料箱(21)的车宽方向上。罩构件(66)包括罩主体(81)和罩位移容许构件(82)。由罩主体(81)从下方覆盖碳罐(23)。罩位移容许构件(82)构成为通过使罩主体(81)向下位移而容许碳罐(23)向下位移。

    成型用模具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98404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010189863.X

    申请日:2010-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型用模具,该成型用模具(20)具有:固定模(24);可动模(28),其被设置成相对于该固定模(24)自由抵接和分离;第一滑芯(30),该第一滑芯(30)与所述固定模(24)卡合;以及第二滑芯(34),所述第二滑芯(34)具备按压部件(36),该按压部件(36)在与所述第一滑芯(30)压接时按压该第一滑芯(30)。由所述固定模(24)、可动模(28)、第二滑芯(34)和第一滑芯(30)形成成型品用的腔体(26、32),所述按压部件(36)的反作用力板(54)由聚氨酯形成,该反作用力板(54)产生与被填充到腔体(26、32)的熔融材料的压力相对的反作用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