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体化建筑外窗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0761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485465.1

    申请日:2022-11-24

    Inventor: 李倩 白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体化建筑外窗系统及方法,包括一体化门窗和用于所述一体化门窗的门窗系统,所述一体化门窗包括窗框,所述窗框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窗框的中间位置设有功能支撑柱,所述窗框的顶端一侧设有与所述门窗系统无线通信连接的转动电机,所述窗框的两侧设有传感装饰板,所述传感装置板安装若干传感器。在门框内加入通风结构,能够让门窗在不主动开窗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通风换气的效果,同时加入物联智能控制,能够对用户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能够在长期的使用数据的支撑下,在用户离开家、回到家、做饭等日常家居场景中,门窗可以产生相应的动作,使得通风可以更加贴合用户本身的起居习惯。

    一种基于C形微柱的红细胞分离检测装置及分离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57261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011428386.8

    申请日:2020-12-07

    Inventor: 焦凤 何永清 李倩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形微柱的红细胞分离检测装置及分离检测方法,属于细胞分选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分离芯片主体、入口、刺破针尖、微流体通道、检测传感器组、输出通道Ⅰ、输出通道Ⅱ、出口Ⅰ和出口Ⅱ,刺破针尖竖直设置在分离芯片主体前端的上表面,分离芯片主体内沿分离芯片主体长度方向开设有微流体通道,微流体通道的起始端位于刺破针尖的正下方,检测传感器组设置在分离芯片主体末端的上表面,输出通道Ⅰ、输出通道Ⅱ分别与微流体通道的末端连通,输出通道Ⅰ、输出通道Ⅱ与微流体通道形成Y型结构,微流体通道内设置有周期性排列的C形微柱阵列。本发明可实现正常红细胞与病变红细胞的高效分离,装置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

    一种基于微柱阵列相变换热的电池夹层装置及换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31235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427934.5

    申请日:2020-12-07

    Inventor: 焦凤 李倩 何永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柱阵列相变换热的电池夹层装置及换热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电池夹层装置包括锂电池组、微通道Ⅰ、微通道Ⅱ、微通道Ⅲ,微通道Ⅰ与微通道Ⅲ平行,微通道Ⅰ固定设置在锂电池组顶端,微通道Ⅲ固定设置在锂电池组底端,微通道Ⅱ固定设置在锂电池组侧端,微通道Ⅰ、微通道Ⅱ和微通道Ⅲ依次连通形成相变换热夹层,微通道Ⅰ的底面内壁均匀设置有微柱阵列Ⅰ,微通道Ⅲ的顶面内壁均匀设置有微柱阵列Ⅱ。本发明利用微柱阵列表面毛细管泵送薄膜蒸发和蒸汽冷凝在汽液相变时产生的巨大潜热进行相变传热,实现电池的快速预热(冬季)及冷却(夏季),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轻便,经济实用等显著优势。

    一种基于C形微柱的红细胞分离检测装置及分离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57261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28386.8

    申请日:2020-12-07

    Inventor: 李倩 何永清 焦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形微柱的红细胞分离检测装置及分离检测方法,属于细胞分选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分离芯片主体、入口、刺破针尖、微流体通道、检测传感器组、输出通道Ⅰ、输出通道Ⅱ、出口Ⅰ和出口Ⅱ,刺破针尖竖直设置在分离芯片主体前端的上表面,分离芯片主体内沿分离芯片主体长度方向开设有微流体通道,微流体通道的起始端位于刺破针尖的正下方,检测传感器组设置在分离芯片主体末端的上表面,输出通道Ⅰ、输出通道Ⅱ分别与微流体通道的末端连通,输出通道Ⅰ、输出通道Ⅱ与微流体通道形成Y型结构,微流体通道内设置有周期性排列的C形微柱阵列。本发明可实现正常红细胞与病变红细胞的高效分离,装置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

    一种基于微柱阵列相变换热的电池夹层装置及换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3123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427934.5

    申请日:2020-12-07

    Inventor: 李倩 何永清 焦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柱阵列相变换热的电池夹层装置及换热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电池夹层装置包括锂电池组、微通道Ⅰ、微通道Ⅱ、微通道Ⅲ,微通道Ⅰ与微通道Ⅲ平行,微通道Ⅰ固定设置在锂电池组顶端,微通道Ⅲ固定设置在锂电池组底端,微通道Ⅱ固定设置在锂电池组侧端,微通道Ⅰ、微通道Ⅱ和微通道Ⅲ依次连通形成相变换热夹层,微通道Ⅰ的底面内壁均匀设置有微柱阵列Ⅰ,微通道Ⅲ的顶面内壁均匀设置有微柱阵列Ⅱ。本发明利用微柱阵列表面毛细管泵送薄膜蒸发和蒸汽冷凝在汽液相变时产生的巨大潜热进行相变传热,实现电池的快速预热(冬季)及冷却(夏季),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轻便,经济实用等显著优势。

    一种磁控微针椎阵列捕雾集水头盔及捕雾集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401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237388.9

    申请日:2020-11-09

    Inventor: 焦凤 李倩 何永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控微针椎阵列捕雾集水头盔及捕雾集水方法,属于仿生捕雾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捕雾集水头盔包括集液盒和头盔主体,集液盒设置在头盔主体后端底部,头盔主体包括频率发生器、头盔壳体、环形线圈和电源构件,频率发生器设置在头盔壳体外侧壁,环形线圈设置在头盔壳体内侧壁,频率发生器和环形线圈串联后与电源构件电连接形成负载电路,头盔壳体外侧壁设置有竖直向上的微米磁性针椎阵列,微米磁性针椎阵列的顶部设置有亲水外层,微米磁性针椎阵列的底端设置有疏水外层,头盔壳体的底部倾斜设置有环形集液槽,环形集液槽的低端与集液盒的顶部连通。本发明利用外部磁场驱使微针椎阵列发生变形以实现液滴的吸附、脱落、富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