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46280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911043853.2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可以容易地在光轴方向及光轴的径向上小型化。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可动体(3)被万向架机构(4)支承成能围绕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旋转。可动体(3)由固定于可动体(3)的具备磁体(31、32)的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6)驱动。可动体(3)还具备使透镜模块(7)沿光轴(L)方向移动的透镜移动用磁驱动机构(9)。透镜移动用磁驱动机构(9)具备固定于透镜模块(7)上的透镜移动用线圈(10)和位于透镜移动用线圈(10)的径向外侧的透镜移动用磁体(11)。磁体(31、32)还用作透镜移动用磁体(11),位于光轴(L)、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的三轴交点(P)的径向外侧。
-
公开(公告)号:CN110495082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880023330.9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PC: H02K3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器,为了缩小致动器的平面面积,在致动器中,针对使可动体相对于支承体沿第三方向振动的第二磁驱动电路,在第一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使可动体相对于支承体沿第二方向振动的第一磁驱动电路及第三磁驱动电路。第二磁驱动电路的磁中心位置,位于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与可动体的重心一致的位置或大致一致的位置。将第一磁驱动电路的磁中心位置和第三磁驱动电路的磁中心位置合成而获得的磁中心位置,位于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与可动体的重心一致的位置或大致一致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09871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0078908.7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PC: H02K3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厚度尺寸的增大的同时,缩小平面面积的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致动器(1)具备能相对于支承体(2)移动的可动体(3)、沿X方向驱动可动体(3)的第一磁驱动回路(6)、沿Y方向驱动可动体(3)的第二磁驱动回路(7),第一磁驱动回路(6)和第二磁驱动回路(7)在Z方向上重叠配置。在第一磁驱动回路(6)及第二磁驱动回路(7)中,在第一线圈(61)的Z方向的两侧及第二线圈(71)的Z方向的两侧重叠配置有轭,而在第一线圈(61)和第二线圈(72)之间配置有一个轭(第三轭(84))。因此,能够抑制致动器的厚度尺寸的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轭(84)也比其它轭(第一轭(64)及第二轭(74))厚。
-
公开(公告)号:CN109475904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780043009.2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线驱动器,即使在可动件和固定件之间设置有粘弹性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驱动可动件。例如,直线驱动器(1)包括:固定件(2);可动件(6);磁力驱动机构(5),相对于固定件(2)对可动件(6)进行直线驱动;以及粘弹性体(9),由设置在固定件(2)和可动件(6)之间的硅凝胶等构成。粘弹性体(9)设置在固定件(2)的壳体(3)和可动件(6)的第一磁轭(7)中在与磁力驱动机构(5)的驱动方向(Z)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Y)平行相对的固定件侧平面部(第一固定板(331)、第二固定板(332)等)和可动件侧平面部(第一侧板部(76)、第二侧板部(77)等)之间。因此,驱动可动件(6)时,可动件(6)剪切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0869894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880043495.2
申请日:2018-06-11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100具有具备触摸面板13的输入单元1、包围输入单元1的外周侧的框部2以及使输入单元1沿X方向振动的致动器3。输入单元1和框部2的构成为:即使在触摸面板13的面内方向上对置的框部2和外周部5的相对位置由于输入单元1的振动而变化,用户也难以感觉到视觉上的变化,难以获得运动感。具体而言,优选外周部5及框部2都是素色,且是同色或同色系。另外,如果外周部5及框部2为素色,则颜色也可以不同。在框部2形成图案的情况下,优选在作为振动方向的X方向没有变化且在振动方向上不间断的图案。
-
公开(公告)号:CN110476338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80023094.0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器,针对使可动体(3)相对于支承体(2)沿Y方向振动的第二磁驱动电路(7),在Z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使可动体(3)相对于支承体(2)沿X方向振动的第一磁驱动电路(6)及第三磁驱动电路(8),以缩小致动器(1)的平面面积。可动体(3)相对于支承体(2)在X方向及Y方向上的可动范围由在保持第一线圈(61)的第一线圈支架(65)和第一磁铁(621)之间构成的止动机构、在保持第二线圈(71)的第二线圈支架(75)和第二磁铁(721)之间构成的止动机构及在保持第三线圈支架(81)的第三线圈支架(85)和第三磁铁(821)之间构成的止动机构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464081B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580030622.1
申请日:2015-10-02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PC: H02K7/116 , B65H18/10 , F16D55/36 , F16D65/18 , F16H1/46 , H02K7/102 , H02P3/04 , H02P3/22 , H02P6/24 , F16D12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状马达,即使在马达单元的输出侧端板部的输出侧端面设置有凹部的情况下,零件数也少,并且能够高效地进行组装。例如,在管状马达(1)中,第一行星齿轮单元(7)的行星齿轮架(75)具有支承板(79),该支承板(79)在输出相反侧(L2)与行星齿轮(71)重叠,并从输出相反侧(L2)支承行星齿轮(71)。因此,第一行星齿轮单元(7)以第一行星齿轮单元自身独立,无需利用马达单元(5)的输出侧端板部(55)等支承行星齿轮(71)。因此,即使在输出侧端板部(55)的输出侧端面(556)设置有从第一行星齿轮单元(7)泄漏的润滑脂流入的凹部(569)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行星齿轮单元(7)直接与马达单元(5)的输出侧相邻。
-
公开(公告)号:CN11009871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079301.0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PC: H02K33/12
Abstract: 一种致动器,在将用于沿相互交叉的方向驱动可动体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结构中,能够简化来自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的线圈线的穿绕。致动器(1)具备沿X方向驱动可动体(3)的第一磁驱动回路(6)、沿Y方向驱动可动体(3)的第二磁驱动回路(7),第一磁驱动回路(6)和第二磁驱动回路(7)在Z方向上重叠配置。柔性配线基板(9)配置为第一部分(91)及第二部分(92)位于支承体(2)上不同的面上,在第一部分(91)设有供用于第一磁驱动回路(6)的第一线圈的线圈线连接的第一端子(96),在第二部分(92)设有供用于第二磁驱动回路(7)的第二线圈的线圈线连接的第二端子(97)和外部连接用的第三端子(98)。
-
公开(公告)号:CN109562412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80046222.9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性致动器1,具有:可动体6、具备收容可动体6的壳体3的固定体2、以及将可动体6沿轴线L方向驱动的磁驱动机构10。在壳体3上,在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的底板部36,设有将伴随可动体6的轴线L方向上的振动的压力变化作为可听频带的声音而放出的放声孔360。因此,当通过磁驱动机构10使可动体6沿轴线L方向振动时,振动会传递给利用者。因此,通过与应传递的信息相对应地切换振动的方式,能够通过振动传递信息。另外,由于能够从放声孔360输出伴随可动体6的轴线L方向上的振动的声音,所以,利用声音也能够传递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7251385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680012329.7
申请日:2016-03-29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PC: H02K3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性致动器,其准确地限定插入缓冲部件的可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间隔。例如,线性致动器(1)具有:可动体(2);固定体(3);以及配置在可动体(2)与固定体(3)之间的缓冲部件(5)。固定体(3)具有:借助弹簧(4)将可动体(2)支承为能够移动的绕线架(31);以及与绕线架(31)的同可动体(2)相反的一侧重叠的基底(32)。绕线架(31)具有朝向基底(32)突出的突部(40)。缓冲部件(5)插入到可动体的铁芯体(11)的下表面(11a)与基底(32)的上表面(32a)之间。铁芯体(11)的下表面(11a)与基底(32)的上表面(32a)之间通过压扁突部(40)的末端部分,形成为作为缓冲部件(5)的长度尺寸的规定尺寸(S)。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