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7250502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580076697.3

    申请日:2015-02-23

    Abstract: 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具有:进气歧管,其与多个气缸排列而成的气缸列中设置为彼此距离最远的端部侧第1气缸以及端部侧第2气缸连接;以及中间冷却器,其与所述进气歧管连接。而且,在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中,中间冷却器配置为,中间冷却器的吸入气体入口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以及中间冷却器的岐管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端部侧第1气缸的轴向中心线和端部侧第2气缸的轴向中心线的中央的气缸列方向中心线相比向端部侧第2气缸侧偏移。另外,在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中,中间冷却器配置为,中间冷却器的吸入气体入口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对于气缸列方向中心线的偏移量,比中间冷却器的岐管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对于气缸列方向中心线的偏移量大。

    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725050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580076697.3

    申请日:2015-02-23

    Abstract: 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具有:进气歧管,其与多个气缸排列而成的气缸列中设置为彼此距离最远的端部侧第1气缸以及端部侧第2气缸连接;以及中间冷却器,其与所述进气歧管连接。而且,在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中,中间冷却器配置为,中间冷却器的吸入气体入口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以及中间冷却器的岐管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端部侧第1气缸的轴向中心线和端部侧第2气缸的轴向中心线的中央的气缸列方向中心线相比向端部侧第2气缸侧偏移。另外,在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中,中间冷却器配置为,中间冷却器的吸入气体入口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对于气缸列方向中心线的偏移量,比中间冷却器的岐管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对于气缸列方向中心线的偏移量大。

    发动机的操作气门机构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63336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810144452.1

    申请日:2008-07-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3/0063 F01L2013/0073 F01L2103/00 Y10T74/2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操作气门机构,包括:驱动轴,其构造为与发动机同步旋转;连接臂,其具有大端和小端,所述驱动轴插入并穿过所述大端;气门升程控制轴,其设置为与所述驱动轴平行,并具有偏心部分;摆动臂,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气门升程控制轴的偏心部分处,并通过第一旋转支撑点与所述连接臂的小端互连;连杆,其通过第二旋转支撑点与所述摆动臂互连,所述第二旋转支撑点和所述第一旋转支撑点位于所述气门升程控制轴的同一侧;以及摆动凸轮,其通过第三旋转支撑点与所述连杆互连,并且根据所述驱动轴的操作而相应地操作,以便打开操作气门。所述连接臂的小端在所述驱动轴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臂的大端在所述驱动轴方向上的厚度。

    可变气门装置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79006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880102540.3

    申请日:2008-08-08

    Abstract: 一种可变气门装置,具备:与发动机的曲轴同步旋转的驱动轴(1)、设于驱动轴(1)的驱动凸轮(13)、摆动自如地支承于驱动轴(1)的摆动凸轮(6)、利用摆动凸轮(6)的摆动而被驱动开闭的发动机气门、与驱动轴(1)平行的摆动轴(7)、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摆动轴(7)的摇臂(3)、将摇臂(3)和驱动凸轮(13)连结的第一连杆(4)、将摇臂(3)和摆动凸轮(6)连结的第二连杆(5)、通过使摆动轴(7)相对于驱动轴(1)的相对位置变化来变更发动机气门的工作角及升程量的摆动轴位置变更装置(27),在发动机气门的规定的工作角范围内,与在规定的工作角范围的范围外变更工作角时相比,摆动轴(7)相对于驱动轴(1)的相对位置变化,以抑制发动机气门最大升程伴随工作角的变更而变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