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4267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64894.8
申请日:2016-09-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27/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3278 , G01N27/308 , G01N27/3271 , G01N27/3277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钛酸锶纳米粒子分散在壳聚糖溶液中,配制GOD/SrTiO3/CS混合溶液;然后将制得的GOD/SrTiO3/CS混合溶液修饰到经过预处理的玻碳电极表面,即得到所述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制备简单、快速、成本低、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采用钛酸锶纳米粒子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可以很好地保持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353500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920297.2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33/57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74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硫化铜纳米模拟酶的无标记化学发光成像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分析方法,通过丝网印技术在可抛式环氧硅烷化的载玻片表面制得4×12免疫传感阵列,并将分散于壳聚糖的硫化铜纳米粒子滴涂于阵列微孔中;继续滴涂链酶亲和素于阵列微孔中,再将生物素化的抗体修饰于链酶亲和素功能化的硫化铜纳米粒子表面,封闭后即制得该无标记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该无标记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可以对48个样品同时检测,改善了单组分无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模式分析时间长,劳动量大,试剂消耗多等缺陷,实现了多种肿瘤标志物廉价、快速、高通量、高灵敏的联合检测,适用于肿瘤早期的大规模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891483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211760.6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33/574 , G01N33/543 , G01N27/327 , G01N27/48 , B82Y30/00 , B82Y4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7484 , B82Y30/00 , B82Y40/00 , G01N27/3278 , G01N27/48 , G01N33/543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包裹聚苯乙烯复合纳米球的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涉及电化学免疫分析领域。首先合成石墨烯包裹聚苯乙烯复合纳米球,利用链霉亲和素将其生物功能化并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通过链酶亲和素对生物素的特异亲和作用,将生物素化的抗体固定于功能化界面上,用牛血清蛋白封闭得到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石墨烯包裹聚苯乙烯复合纳米球电化学界面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用该复合纳米球所制得的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铁氰化钾溶液体系中,可快速简便地实现对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度无标记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403696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919955.1
申请日:2015-12-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33/543 , G01N21/7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43 ,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模拟酶的无标记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制备和分析方法:首先将壳聚糖溶液分散的硫化铜纳米粒子修饰于环氧基活化的载体片表面;再将链酶亲和素固定于硫化铜纳米粒子表面;随后通过链酶亲和素对生物素的特异识别作用,将生物素化的抗体固定于载体片表面,牛血清蛋白封闭后制备得到无标记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硫化铜纳米模拟酶的使用,改善了传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天然酶稳定性差,易受环境影响等缺点,使得构建的化学发光体系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大大降低了检测费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236063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40197.7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33/542 , C01G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氧化铜纳米片组装空心立方体纳米酶的化学发光成像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传感器采用壳聚糖将空心立方体氧化铜纳米酶固定于环氧基硅烷化微孔阵列界面,利用共价结合固定抗体,通过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阻碍氧化铜催化发光底物发光,通过检测发光强度计算抗原浓度,以实现无标记免疫分析检测;本发明将氧化铜纳米片组装的空心立方体纳米酶引入到化学发光成像免疫分析领域,大大改善了天然酶固有的缺陷;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730338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27815.7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21/552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内一种基于Ag@Au的多孔结构的双信号纳米放大探针及其SPR免疫检测的方法。本发明首先以氯金酸为金源,硝酸银为银源,超纯水作为溶剂,过氧化氢为刻蚀溶剂,合成了多孔Ag@Au核壳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再利用MUA将Ag@Au核壳纳米粒子表面羧基功能化,然后将二级抗体(Ab2)固定于其表面得到多孔结构的双信号放大探针p‑Ag@Au‑Ab2。在采用该探针进行肿瘤标志物的SPR检测,在SPR的芯片表面固定一级抗体Ab1,用牛血清蛋白封闭再结合检测抗原,并将p‑Ag@Au‑Ab2与抗原结合,再通入苯胺和H2O2的混合溶液,多孔的p‑Ag@Au‑Ab2核壳纳米粒子具有过氧化物酶模拟酶性质,可在SPR芯片表面催化H2O2氧化苯胺反应生成聚苯胺,形成二次SPR信号放大。
-
公开(公告)号:CN11230505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89251.0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27/48 ,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33/53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领域内一种硫化铟纳米微球修饰的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电化学免疫分析方法,首先合成中空红毛丹状硫化铟纳米结构微球,利用链霉亲和素将其生物功能化并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通过链酶亲和素对生物素的特异亲和作用,将生物素化的抗体固定于功能化界面上,用牛血清蛋白封闭得到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硫化铟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且链霉亲和素对生物素化的抗体具有高的选择性,因此,捕获抗体能够有效的固定于硫化铟的表面。用该纳米微球所制得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硫堇溶液体系中,可快速简便地实现对血清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度标记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633382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610147213.6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2 , H01M4/583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氧化钴/石墨烯复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本发明采用原位合成法,以乙酸钴作为钴源,氢氧化锂作为沉淀剂,水作为溶剂,利用氢氧化锂较高的沉钴率,采用简单的超声、搅拌和高温煅烧,制备了一氧化钴/石墨烯复合材料,产物中杂质极少。本发明操作便易,反应条件可控,所得的产物结构疏松,一氧化钴纳米颗粒粒径均一,且在石墨烯表面分散均匀。石墨烯导电性好,比表面积较大,而且有效缓解了一氧化钴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另一方面,一氧化钴纳米颗粒同时有效抑制了石墨烯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破碎。其复合材料极大的改善了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472238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43715.X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33/68 , G01N27/26 , G01N27/327
Abstract: 一种牛细胞因子电化学无标记阻抗型免疫检测方法,属于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领域。将纳米材料超声分散于壳聚糖溶液制备纳米材料/壳聚糖复合物,利用该纳米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固定牛细胞因子抗体,获得新颖的牛细胞因子免疫传感器,然后将其应用于牛细胞因子的电化学无标记阻抗免疫检测。该检测方法无需标记、简单、快速、成本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好,可以用于牛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及牛细胞免疫机理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20730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543426.6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内一种二硒化钼包裹氮掺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的MoSe2@NCNTs复合材料,首先以甲基橙溶液和FeCl3·6H2O溶液的混合物为反应的自模板,于吡咯单体中在自模板表面生长聚吡咯并促进形成空心结构的聚吡咯纳米管PNTs;然后以硒粉为硒源,二水钼酸钠为钼源,通过水热处理在PNTs表面外延生长MoSe2纳米片,最后在氮气保护下通过高温煅烧工艺制备出MoSe2@NCNTs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MoSe2@NCNTs纳米复合材料中,分级中空管状和MoSe2纳米片的协同作用有效地改善了电极材料的锂储存性能,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