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6944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427874.5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芝麻酚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该药物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群体感应调控的毒力因子的合成、抑制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抗感染目的。本申请还公开了芝麻酚联合粘菌素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本申请首次发现芝麻酚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作用,并且在有效剂量下不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本申请还首次发现芝麻酚与粘菌素联合用药能有效达到协同增效,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预示着其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76380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37115.5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A61K31/7048 , A61K31/453 , A61P31/04 , A61P7/02 , A23C3/08 , A23B5/14 , A23B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胡椒基哌嗪联合奈替米星在制备抗荧光假单胞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发现胡椒基哌嗪能增强奈替米星对荧光假单胞菌的药敏性;另外,本发明首次发现胡椒基哌嗪联合奈替米星能有效抑制荧光假单胞菌被膜的形成,预示着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荧光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68940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416312.5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阿魏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阿魏酸含量检测的样品处理装置及提取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蒸馏瓶,蒸馏瓶的瓶口处安装有冷凝管,蒸馏瓶底部设有加热装置,蒸馏瓶、冷凝管被夹持在铁架台上,蒸馏瓶内安装有样品悬浮组件,且样品悬浮组件位于冷凝管下方;样品悬浮组件包括连接板、提升条、柔性连接条、样品袋,连接板嵌入蒸馏瓶的瓶口内,且位于冷凝管下方,连接板顶面设有提升条,提升条的顶部伸入冷凝管内部,柔性连接条连接在连接板与样品袋之间。利用本发明的装置处理样品时,样品粉碎物不与蒸馏瓶内瓶底接触,不存在粘附或者烧焦的风险,减少了阿魏酸的损失,提高了提取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772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47059.9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有机食品防腐保鲜装置,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放置网,所述放置网的底端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放置网的顶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左右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多根连接轴,每根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均贯穿连接槽的内壁并伸到放置网的外侧设置,每根所述连接轴位于连接槽外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齿轮,多个所述固定齿轮之间通过固定齿链相互连接。本发明通过连接轴和连接辊的转动,使设置在放置网上的果蔬旋转,从而让果蔬的降温更加均匀,使果蔬的口感更佳,有利于果蔬的售卖,同时设置有净化用结构,能对冷气进行过滤,避免冷气中出现异味,有利于装置对果蔬的保鲜。
-
公开(公告)号:CN117461682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83404.3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涂膜的大蒜保鲜设备及保鲜方法,包括涂膜箱与储存箱,所述涂膜箱内加注有涂膜溶液,所述储存箱下端设有多个万向轮;所述涂膜箱一侧设有下料斗,涂膜箱内对应下料斗倾斜设有下料板,涂膜箱内对应下料板的出料一侧设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的出料一侧对应储存箱设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下端开设有条形出料口,所述储存箱上端对应条形出料口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处设有密封板,密封板上对应储存箱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固定孔。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有效的方便了大蒜表面涂膜剂的涂覆,并能与气调及微冻保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保鲜效果,在满足了大蒜批量涂膜保鲜需求的同时,也保证了设备的方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42488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21256.4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A23F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牛蒡叶:选择新鲜的牛蒡叶,牛蒡叶的长度为5~8cm;清洗牛蒡叶,沥干;(2)萎凋;(3)低温超高压预处理;(4)发酵;(5)低温超高压灭菌;(6)旋转蒸发浓缩;(7)低温干燥后获得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基于绿原酸本身的不稳定性的特点,本发明选择了各个步骤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操作,从而不破坏绿原酸的结构,使得牛蒡叶本身含有的绿原酸含量就比较高,从而浸泡出高含量绿原酸的牛蒡叶茶品。而两次低温超高压和发酵技术能够使得绿原酸和多糖等有效物质从牛蒡叶中最大程度地浸出。
-
-
-
-
-